内蒙包头稀土研究院致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2年02月23日 10:5 99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545efe636ee32e2e649aed22f6707074

a8f585196a5778b00ee407a8086ce5f8

9fc549d111a4cd59e2b9bf04326828d3

4b8059b76fc0220fa7ef19b0ae6ba0fb

1a57bc7645929191335b2f5fb037c6b6

4d05e398cf5c3c83869ab4d8ff18b5e1

45bf811237fb1e89fba2ec96bfc33440

包头稀土研究院

  1963年,包头稀土研究院成立,当时国家抽调全国各地稀土研究专家汇聚包头,组成选矿、分离、提纯及应用等各领域的实验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纯从事稀土研究实力最强的单位。1992年,稀土研究院转制后划入包钢集团公司。
  自成立以来稀土研究院勇攀科研高峰,挑战世界最新稀土应用研究方向和技术,取得多项丰硕成果,多项自主研究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有力促进我国稀土工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稀土研究院题词“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磁王”助力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反物质
  1983年11月,包头稀土研究院成立了以谢宏祖为组长的课题组进行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的研究和攻关。1990年谢宏祖课题组在低氧工艺实验室研制出最大磁能积为52.2兆高奥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1996年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全球范围寻找高性能磁性材料,用于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宇宙中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研究。稀土研究院击败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单位,一举中标,为该研究项目生产了高性能稀土钕铁硼磁性材料。
  据稀土研究院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刘国征回忆,签订与丁肇中教授的合作项目后,院里抽调了30多人在谢宏祖老师的带领下投入了紧张的试生产,但是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其中主要的困难是没有专门的生产设备,没有办法,稀土研究院只能自己设计生产设备,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甚至有时候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尽管这样,刚开始研制出的钕铁硼材料性能就是上不去,大家一直认为原理上没有问题,因为研究院在实验室已经做到了52兆高奥以上。在大家灰心,要放弃的时候,谢宏祖老师就说“除非你们认为科学是假的”,以此鼓励大家坚持下去。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修正,反反复复之后,稀土研究院终于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钕铁硼永磁材料。
  1998年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离开地面,开始了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最后一次对接之行,阿尔法磁谱仪(AMS)也随之进入太空,其核心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是中国包头稀土研究院生产的。
  丁肇中教授特意给稀土研究院发函致谢,在信中说:“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科学家尽了最大努力提供材料,进行空间环境试验。”


  科研勇攀高峰,挑战世界最新技术
  磁制冷技术与传统气体制冷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能耗低、不产生有害气体、环保等优点备受世界关注,是目前世界上制冷新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稀土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磁制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焦宏介绍,室温磁制冷技术离不开稀土元素,中国是稀土大国,因此具有开发室温磁制冷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包头稀土研究院于1997年成立磁制冷技术研究课题组,先后得到科技部科技攻关、科技部“86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黄焦宏说,稀土研究院有世界上唯一能够全面开展磁制冷材料和样机研究开发的课题组,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好多国家磁制冷技术开发的磁场系统都是稀土研究院设计研制的。课题组已经研制了5台磁制冷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高低温跨达到了18℃,制冷功率达到了50W,已经接近实用,综合技术水平为国际先进。
  另外,稀土研究院在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镁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等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稀土研究院自“十一五”以来,共开展科技开发课题(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8项,省部级课题44项,市级和横向课题47项。共发表科技论文160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

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发的稀土肥使烟台苹果效益增加

2011包头稀土高新区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破百亿

包头稀土永磁磁共振系统(MRI)下线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