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07年08月01日 0:0 48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30日宣布,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6次动用准备金率政策。
  中信证券:
  5月份以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股市运行情况也进入了宏观决策者的视野,采取一些调控手段防止股市过热将成为一种常态。7月20日以来,上证综指的确上涨较快,但同时需要看到,这次上涨是由于企业业绩超预期而引发的,并非脱离基本面支持,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对企业业绩并不产生实质的负面影响。因而,市场将有望迅速消化该政策消息,重新回到基本面判断上来。
  国泰君安: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流动性相应减少,我们坚持认为,2007年底存款准备金率不宜超过13%,即年底前最多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市场影响有限,虽在时间上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依然坚定看好大盘。
  安信证券:
  从调控角度考虑,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及时的,但在商业银行准备金约束弱化背景下,虽然考虑到存在继续调整的可能,但小幅度地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力度偏小,对流动性及信贷的实际影响仍然是轻微的。由于通胀的持续上升,居民存量资金重新流入包括A股在内的资产市场的拐点已现,风险溢价重新下降的拐点取决于下半年政府的后续调控措施是否能带来信贷增速的有效下降。
  天相投顾:
  当前流动性过剩是全球性问题,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面对的压力更大,调控措施在短时期内很难起到根本性作用。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小,在流动性冲击下基本能够保持稳定上涨,甚至快速上涨势头。为缓解和改变这种状况,增加市场供应、加快新股发行、推进股票再融资是必要的手段。
  齐鲁证券:
  货币政策需要一种累积的影响,多次微调可以在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方面起到相当作用。本次准备金率上调应属于防御性政策,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同时对抑制通货膨胀率上升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要看到近一两个星期股市不断攀升,接连创出新高,这次调控措施的出台也是对目前证券市场提出的一种警示。
  海通证券:
  再度出台紧缩性政策对于热情比较高涨的市场来说可能仍然会以麻木态度来对待,短期市场可能仍然不会对这种利空给予回应。不过这种市场现象只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表象,紧缩政策的密集出台尽管并非针对股市,但间接对股市资金供应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显现出来,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可能还会连续出台,调控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
  国信证券:
  从以往的市场表现来看,央行今年前5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日股市均出现明显上涨,预计此次市场反应亦大体相似。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时点略显突然,而且是在“红色星期一”之后,在某种层面上有针对股市资产价格膨胀意味。因此,该项政策的出台带有一定的警示色彩,未来一段时期在业绩浪告一段落后市场震荡风险将开始加大。
  招商证券:
  本月出台密集调控措施的大背景是总需求的显著扩张和通胀压力以及通胀预期的加大,未来的政策取向将视数据而定。如果7、8月份宏观数据仍然很高,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民币实质性升值已经开始,这既能缓解经济失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通胀压力。
  长江证券: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稍微出乎市场预期,主要是时间与加息间隔较近,但是实际上从宏观数据分析,央行也有可能是为避免政策同时密集出台引起资本市场过度反应,把原本的政策组合拳拆分以留出一定的政策消化期和市场观测期。从紧缩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看,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市场心理预期的影响。在股指连续数日上涨并创出新高后,市场调整需求已然增加,此次准备金率调整有可能会成为近期市场调整的催化剂。
  中投证券: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体系资金的流动性影响并不大,预计央行在今年以后月份仍会频调存款准备金率。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2663亿美元,使得新增基础货币大约两万多亿人民币,而在上半年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行体系流动性有1万多亿人民币,两者相比较来看仍有近1亿万元的外来货币投放,即使考虑央票作用,这种受外汇储备增加影响的基础货币投放仍没有完全抵消掉。
  申银万国:
  利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货币流动性控制已经常规化,落入投资者普遍预期。而且该紧缩性政策更大程度上具有“对冲”性质,而不是加剧“紧缩”,货币政策的再一次紧缩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在经济继续加速、调控保持温和的情境下,A股未来一个月将继续逐步攀升。除非出现显著超预期的调控政策(比如行政性限制地方基建项目等手段),到目前为止的货币紧缩手段难以对A股市场产生大的影响。
  光大证券: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政策有可能进入一段时间的效果观察期,近期再度出台紧缩政策的概率大大降低。就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来看,更多的是对投资者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市场资金面的实质性影响不大。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