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诋毁中国制造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2007年08月27日 0:0 53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制造”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责难。
  近几个月来,从“双反调查”到“玩具召回”,中美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使得“价廉质优”的“中国制造”形象开始受损,无论 “价”、“质”都遭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
  对此,8月23日,商务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专门为“中国制造”“正名”。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认为,在最近一个阶段,美国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此外,“中国制造”也受到了一些国外媒体的不公正对待。
  但对于今后一阶段,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升级或有所缓解,王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还难以预料。”
“双反”违背世贸组织规定
  在“中国制造”的价格问题上,自去年11月,美国就中国的铜版纸问题首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后,短短几个月间,美国已经发动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
  除中国的铜版纸外,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均被列入“双反调查”。直接涉及国内8.6亿美元的出口,500多家企业7万多人的就业。
  对此,商务部副部长高虎成认为,“这与当前全球贸易救济案件呈下降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据高虎成介绍,在进行“双反调查”当中,美国既违反了美国法院的判定,也违背了23年来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启反补贴调查的惯例。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也是完全违背世贸组织相关规定的。
  高虎成进一步解释说:“对倾销的计算,在当前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采用的是替代国的做法,在倾销活动当中已经包含了假如有补贴的话在成本当中的反映。因而‘开启双反调查和采取措施必然会导致重复征税,这是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允许的’。”
  除此之外,商务部还认为,美国在进行反补贴的调查中,在技术方面和计算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针对这一点,中国将保留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所有权利。
“中国制造”主流可靠
  对于“中国制造”的质量安全问题,高虎成表示,“有些个别媒体的报道以偏概全,蓄意炒作,其中不乏对于中国产品提出质疑,甚至有损于中国产品声誉的报道,对此我们持保留态度,也是坚决反对的。”
  据悉,自今年6月开始,美国的一些公司开始大规模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由于玩具直接涉及到儿童安全,因而外界对于“中国制造”的质量安全表示出了担忧。
  据高虎成介绍,今年1到7月份,中国对美国的玩具出口额为17亿美元,以平均单价估算将近29亿件玩具。对于三次大规模召回涉及的2100万件玩具应区分对待。其中,因所用的涂料和油漆含铅超标的问题约有300万件。
  对于其余的1800万件玩具,高虎成表示,“严格地说,同这批玩具的产地和质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据高虎成介绍,该部分玩具主要在2007年以前生产和销售的,符合当时美国的相关标准。但由于今年5月,美国材料测试协会公布了一项新的针对玩具材料使用的新标准,出于对儿童健康负责,经销商自愿召回。
  对于因少部分产品问题而引发外界对“中国制造”质量的担忧,高虎成表示,“如果中国的产品从根本上、从主流上质量是不可靠的,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美誉的。”
“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
  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坦言,由于一些不实报道,一些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这也导致“中国制造”的部分产品销售遇到了问题。
  “如果中国制造受到了损害,在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各国也可以说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据王超介绍,从贸易方式来看,“中国制造”中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来看,是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因为在世界各国很多的因素都参与到了中国制造的领域中。”王超说。
  对于“中国制造”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高虎成表示,有关部门已经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并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出台相应政策,加大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措施,“使全世界人民能享受到安全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中国制造’的产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