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8月21日文章】题:在非洲,中国既是施惠者,也是竞争者(记者:莉迪娅·波尔格林/霍华德·弗伦奇)
即使在中午,中赞合资的穆隆古希纺织厂前的院子也是静悄悄的,只有中赞国旗在风中哗哗作响。
工厂原来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从20多年前开工的那一天起,这个大院就一直随轧花机和纺织机的运转而振动,颜色鲜艳的非洲棉布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出。
今天这里只有轧花机还在转动,公司的中方经理购买原棉向中国兴旺的纺织业出口。
这里的商会会长威尔弗雷德·柯林斯说:“我们又回到起点。把原料运出去,把廉价制成品运进来,这不是进步,这是殖民主义。”
中国官员及其非洲盟友喜欢把他们不断发展的关系称为双赢的事业。
今年中国许诺在今后三年为整个非洲大陆的贸易和基础设施提供200亿美元和资金。仅在赞比亚,中国就准备在今后几年投资8亿美元。
从南非的猛矿到尼日尔的铀矿,从苏丹的油田到刚果的钴矿,中国对资源的渴求成了兴奋剂,增加了世界一些最穷国家的收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了发展水平。
但是中国也向这些国家出口大量消费品,如T恤衫、电筒、收音机和袜子,影响这些国家生产自己产品和发展多样化健康经济的能力。
南非企业家、政治分析家穆莱剂·姆贝基说:“我们多数国家已经独立了35年到50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未能发展制造业,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们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一方面,从中国进口使非洲得到多数人几年前根本没有财力得到的商品和便利设施——手机、电视、洗衣机、冰箱和电脑。服装、灯泡和鞋这类更基本的东西价格降低意味着人们口袋里的钱增加。
赞比亚财政部长费利克斯·穆塔蒂说:“中国对赞比亚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中国人做的事都是对的,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们采取恶劣的态度?他们带来投资、先进技术、就业机会和附加价值。你还能要求什么?”
但是,在整个非洲,特别是在南部经济比较繁荣的地方,赢家和输家很明显。在赞比亚,由于廉价的中国商品充斥世界市场,这里的纺织厂和其他工厂处境艰难,甚至关闭。
去年以反对中国的纲领竞选总统的反对派政治活动家迈克尔·萨塔说:“谁在赢?当然是中国人。”
从某些方面衡量,赞比亚经济繁荣。铜价在2003年为每磅75美分,今年涨到每磅3美元,这主要是由中国的需求推动的。中国的需求还使赞比亚长期停工的铜矿处于创纪录的生产状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买下了在铜矿带中心的谦比西开矿的权利;据政府官员说,它现在计划在出口加工区建厂,创造6万个就业机会。
但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使赞比亚和南非这类刚开始发展制造业的国家失去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
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说:“那么你责怪谁?你不能责怪中国竞争太厉害。中国做的是其他每一个新兴市场都在做的事。”
非洲许多学者和政界领导人说,非洲不需要殖民主义包袱和西方的家长式管理。他们欢迎中国的牛仔式资本主义。乍得的律师穆罕默德·哈桑·阿巴卡尔说:“记中国人来吧。非洲需要的是投资。它需要合作伙伴。这些年我们一直与法国连在一起,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据南非的行业组织说,该国有十几家服装和纺织公司关闭。由于从中国的进口,由于政府谈判了一些项目的临时自愿限制,数万个工作岗位丧失。
但是南非贸工部门的负责人伊克巴勒·米尔·夏尔马说,对南非来说,服装业的价值最终没有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好处大。
他说:“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与西方的关系不正常。现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不轻视我们。他们不是用恩赐的态度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