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尾矿是节约资源的重头戏

2008年10月08日 10:19 32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据国土资源网消息 (沙玛建峰) 今天是10月7日,虽然距山西襄汾发生溃坝事件已近一月,但每当想起那些被尾矿和泥浆猝然掩埋的无辜生命,心情总是不能平静。
  但愿警钟从此长鸣,悲剧不再重演。
  反思这起事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没有对闲置多年的尾矿库进行安全排查等几个方面,但很少触及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襄汾那座“闯祸”的尾矿库,会被矿山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监管部门长期“遗忘”?
  答案是明摆着的:在一些人看来,尾矿没多少利益可图,你管它干吗?事实上,襄汾溃坝事件并非个案,它连同近年来发生在辽宁海域、山西繁峙等地的一系列尾矿库溃坝事件,反映出尾矿不受重视的严峻事实。调查表明,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尽管各方面对综合利用尾矿的呼声很高,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但真正开展起来的地方并不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积存的尾矿约有90亿吨左右,并且每年还在以3亿多吨的数量在增加。然而,我国尾矿的利用率仅为8.2%左右,与60%的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绝大部分尾矿落寞地躺在尾矿库里,并因占用土地和破坏环境而备受“歧视”。
  作为宝贵的“二次资源”,尾矿本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事实证明,尾矿不仅是矿,有的还是富矿。我国矿产资源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综合矿多,单一矿少,其中有色金属矿区85%以上是综合矿床”。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有限、认识水平不高、管理落后、粗放式开发等原因,“采甲丢乙,选丙扔丁”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除目标矿外,其他有用伴生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大多被排放到尾矿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工矿床”甚至“人工矿床群”。比如,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尾矿库存量达2500多万吨,其中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属锡、锑、铅、锌、银及非金属砷、硫等,品位都在国家工业品位指标之上,有些已达到大型或特大型规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毋庸置疑,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矿产资源消耗量大幅增长、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以及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和充分利用好尾矿这笔财富。对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不仅能大大节约原生矿消耗,在开采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资源有效供应量,还能腾出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说,利用尾矿不仅是我国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瓶颈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项产业为何迟迟“热”不起来呢?分析起来,恐怕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的意识,目前仍停留在专家、学者以及高层管理部门这两个层面。在各地,“用过即废”的矿产资源消费观念仍普遍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和矿山企业把尾矿看作“废物”,非但不重视,反而当成包袱。
  其次,回收利用尾矿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难点。多数矿产资源都是由多种有用组分共伴生的,回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只有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攻关,才能有效地将尾矿中的有用物质提取出来。由于缺乏技术支撑、设备等前期投入大、见效相对缓慢等原因,矿山企业愿意投入尾矿开发的并不多;与此同时,政府组织产、学、研各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
  再其次,现行法律对尾矿管理与利用缺乏明确规定和强制性措施。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尾矿是“也管也不管”,尾矿开发处于相对无序状态。而对于尾矿开发利用有哪些准入条件,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要求,产品和市场如何管理等,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一些企业想涉足这个产业,却面临重重障碍。此外,尽管我国一直鼓励对尾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但由于执行不力,致使一些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
  看来,要把尾矿利用这件好事办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制约这项产业的因素不逐一消除,再怎么呼吁利用尾矿也是苍白的。为此,有关各方面需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加快促进尾矿利用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尾矿利用是节约资源的重头戏。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出好戏一定能够演好!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