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链”动未来
2024年11月29日 15:57 2575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李晓娜
向“新”而行 “链”动未来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观察
场景化沙盘、立体化模型,直观再现;产业链、供应链,“链”味十足。 11月26日~3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6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作为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此次链博会设置了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等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其间不乏矿业企业的身影。
以“链”促进,环境总体向好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连接程度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球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具体表现。
此次链博会上,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和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正式发布。
《报告》应用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全面梳理总结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态势:随着全球供应链向着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的多双边经贸规则开始探索新领域的规则制定;主要经济体通过立法保障关键产品供应链韧性,强调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供给,加强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新技术涌现速度有所加快,技术进步助推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
当前,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处于上升态势,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向好。指数显示,2018年~2023年,促进指数从0.27升至0.66,增长144%;2014年~2023年,连接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长170%,处于历史高位。
研究发现,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联通的大幅上升,技术升级创新的贡献作用次之,多双边规则的贡献作用居第3位。全球供应链连接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内部要素连接度的大幅上升,供应链发展环境因素连接度的贡献作用次之,供应链上中下游连接度的贡献作用最小。
以“链”为名,共推创新发展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各大展区纷纷呈现,产业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应接不暇。向“新”而行,成为此次链博会一大突出特点。
在首次设置的先进制造链展区,中国铝业集团、金川集团、河钢集团、厦门钨业、云南锡业集团、金堆城钼业等矿企集中登场,展现着先进制造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到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再到终端应用,中铝集团全链条展示了有色金属材料和产品、高端装备制造的先进技术,致力于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有色金属供应链生态圈。
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中铝集团积极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终端应用等产业链上,携手合作伙伴,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共同布局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清洁能源链展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悉数亮相。中国海油石油集团展出的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动态沙盘,令人眼前一亮;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利用沙盘、模型、展板等,精彩再现了“一块煤的旅程”,以及煤炭产业所依赖的不断迭代的技术体系。
以“链”为媒,共促开放合作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力拓更优之道,链接低碳未来”的主题格外醒目。力拓集团携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联合展台”形式亮相,全方位展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重要产品,以及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发国际项目、助推全球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
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巴特尔表示,打造一个包容、充满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对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并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连接者和稳定器,不断引领全球贸易交流和投资合作。如今,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这些发展将持续推动对能源转型所需资源的需求,并为跨国公司与中国伙伴拓展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在联合展台前,记者看到,力拓全面呈现了西芒杜世界级铁矿项目与中国企业的开创性合作。在推动建设项目所需的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中,中国企业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宝武集团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与力拓在项目开发、低碳转型等领域的合作案例也一一呈现。
深化开放合作是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不变主题之一。今年链博会境外参展商占比从去年的26%上升到32%,释放出全球工商界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积极信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