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发布《提升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库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2024年05月09日 9:22 7204次浏览 来源: 九州(中国) 分类: 交易所
5月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发布《提升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库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制度供给、结构布局、交割服务、应急处置、监管检查等7个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力争到2026年,上期所交割库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交割库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为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交割是联系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纽带,交割库在保障交割品安全和交割业务有序运转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期货服务机构,交割库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枢纽节点,承载着畅通大宗商品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提升交割库质量对于深化期货市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现货和期货市场面临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在国家畅通能源、金属等商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交割库管理、提升交割库质量,降低天气、物流、风险事件等因素对商品交收的影响,防范化解交割风险,对于维护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实体产业稳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随着期货新品种、新业态日益丰富和交割库、交割区域持续扩大,不同商品在交割区域、交割方式、在库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加之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期货市场交割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证监会要求,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推动交割库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引领下,上期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健全交割制度规则体系,稳步增加制度供给。积极开展交割库监管规则制度体系的全面梳理与优化,通过“立、改、废”全面梳理、精简整合现有的业务规则和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库管理办法》为核心,以现场检查、年检、违规处理、分类评估考核等交易所自律规则以及商业化合作协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交割库监管规则制度体系,为加强交割库日常监管提供有力抓手。
二是优化交割库整体结构,助力仓储行业转型升级与质效提升。以“扶优限劣”为监管导向,倡导交割库集团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其中,在入口端持续从严落实准入条件要求,增进与大型仓储集团的合作,引入更多“主体信用好”“管理信用强”的“放心库”。鼓励大型仓储集团通过自建或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仓储服务网络,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整合。在出口端以市场服务质量为导向,优化分类评估考核机制,同时,结合交割库风险综合评估机制,推动存量交割库优胜劣汰。
三是持续强化交割库现场检查与整治工作,保持高压监管态势。针对大宗商品现货市场风险高发、易发、频发的特点,落实监管主责主业,以高压震慑的态势,持续加强对交割库的现场检查与整治,并以问题为导向对相关交割库及时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同时,提升风险预研预判能力,加强对潜在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四是多措并举强化科技手段,提升交割监管能力。加强监管科技能力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在监管质效提升中的驱动作用,逐步构建“人防加技防”的监管体系,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期货交割仓储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全仓登项目建设、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智慧仓储样板库打造等。
五是优化交割库布局,稳步扩大可交割商品资源,促进市场功能发挥。在控制交割库增量、优化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交割库布局,拓展交割库在国内的覆盖区域范围,同时积极扩充可交割资源,适当增加指定检验机构数量,稳妥提升市场交割业务质效,不断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
六是提升跨境交割服务能力,实现交割服务“走出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相关特定品种为试点,进一步理顺业务障碍、潜在风险点及所需的政策支持,在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通过集团跨境交割机制,提升跨境交割服务能力和“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七是建立交割风险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提高交割风险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与能力,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和有序化解交割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确保交割业务的平稳运行和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上期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交割库治理能力、科技监管水平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探索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的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