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量变的阵痛 迎来质变的新生——中国钛工业2023年发展回顾

2024年01月05日 12:13 112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2023年,中国钛工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阶段,尽管进入产业转型阵痛期,但并未阻止产业前进的步伐。回顾钛工业的发展历史,转型的阵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自21世纪以来,中国钛工业步入“量级时代”,产能迅速扩张,产量大幅增长,钛市场出现供需失衡等问题,下游应用领域未全面打开,导致2010年出现了“市场大洗牌”。2022年年末至今,发展的齿轮转动,产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已经开始,而且,这一轮的转型阵痛期可能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钛工业积极应对,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开拓新应用领域等方式推动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实现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量变引发阵痛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钛工业的发展经历过调整和变革。上一轮的调整是从2006年开始的,中国钛工业首次实现产量激增,成为全球最大的钛生产国与消费国。

2006年,中国海绵钛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直逼2万吨,市场刚需逐年增长,钛及钛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2010年,我国海绵钛产量达57770吨,2012年、2013年产量连续达8万吨,市场热度高涨不减,这便是中国钛工业第一轮转型阵痛期的开端。

第一次产业变革的开始要从我国钛工业刚建立时说起,1958年—2000年,我国钛工业刚刚起步,发展滞缓,42年里海绵钛产量不足3万吨。20世纪70年代,多家海绵钛小厂相继倒闭,只剩下南方遵义钛厂和北方抚顺钛厂。

2001年—2005年,中国钛工业开始快速发展,遵义钛厂成为我国第一家5000吨级规模的海绵钛厂,宝钛集团的钛材加工能力也大幅提升,海绵钛市场需求增长。2004年9月,海绵钛市场突然爆发,2005年,海绵钛产量9511吨,占全球9.4%;钛材产量占全球12.4%。资本因利而往,南方北方新建海绵钛厂春潮涌动。

2006年,中国海绵钛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达到18037吨。2006年—2010年,我国海绵钛累计产量21万吨左右。这期间,海绵钛厂由2家增至10多家,年产能迅速增加到15万吨以上。由于产能迅速扩张和无序竞争,海绵钛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这5年里,海绵钛价格从2004年的4万元/吨上涨到30万元/吨,连废钛价格都突破10万元/吨。2005年,海绵钛价格朝着“天花板”跃升,一天一个价,海绵钛价格坐上了“过山车”,由4万多元/吨起步,跃上30万元/吨,又回落到15万元/吨、12万元/吨。

2006年—2010年,海绵钛价格从30万元/吨的高点回落到15万元/吨、12万元/吨甚至10万元/吨,尽管价格波动大,但海绵钛产量依然持续增长,资本的趋利发展势头不减。2011年—2015年,海绵钛产量累计36万吨左右。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产量超8万吨,但市场却不是一番欣欣向荣的现象:海绵钛产量增加、市场刚需增长、价格大幅下跌、钛及钛加工材企业生存艰难,一轮“自食其果”的产能过剩“内卷”开始了。

2010年,钛及钛加工材价格逐步走低,连续下行破10万元/吨、9万元/吨、8万元/吨、5万元/吨……2015年时已经跌到了4万多元/吨的价格,回到了10年前的原点。2010年,随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在经历了海绵钛价格大波动后,许多海绵钛企业相继倒闭,中国第一家海绵钛厂抚顺钛厂告别了钛的“舞台”。

2016年春节前后,海绵钛市场开始逐步回暖,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提升。2016年—2020年,海绵钛产量累计41万吨,价格也从最低时的4万元/吨升到8万元/吨。

2021年—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前3年,2021年生产海绵钛13.99万吨,2022年生产海绵钛17.5万吨,2023年预计22万吨左右。按照目前海绵钛产业的全球分布,2023年中国海绵钛产量预计全球占比75%左右,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又进入了另一个量级时代。

近几年,海绵钛价格刺激了资本的进入,产能扩容迅速,尽管市场刚需依然增长,但上、下游增长失衡,导致了新一轮调整,这或许也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一次转型阵痛期。这一轮调整与之前的调整有许多相似之处:海绵钛产量增加、市场刚需依然稳中有增、价格大幅下跌,或许新一轮产能过剩和“内卷”又要上演了。然而,与之前不同的是,中国钛工业已经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实力,有能力和信心应对新一轮的转型阵痛期。

质变迎来新生

进入新阶段,我国钛工业出现了新的发展“瓶颈”——高端不足、低端有余,量增过快、质升过慢,重复建设、低价博弈……这种状况是量变走向质变必须经历的阵痛,也是实现质变的必然一步。

试问,宝鸡钛谷600家以上钛企业中有特色的高品质优秀企业占比多少?一个产业真正的强大不是企业遍地开花、数量多多益善,而是小有小的特质、大有大的实力,而非重复的“内卷”。当下的海绵钛市场也是一样,需要几年的重组整合、优胜劣汰,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让市场在“量变”的博弈中走向“质变”的提升。未来,海绵钛企业的整合洗牌也是大势所趋。

2010年—2016年的产业调整,也是由“量级”走向“质级”的一次提升,是“内卷”后的一次优胜劣汰。这几年,海绵钛企业后起之秀有宝钛华神、双瑞万基、金钛股份等,钛加工企业有西部超导、西部材料、天成航材、大力神、拓普达等。这些企业的品质提升助力了中国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金钛股份注重海绵钛品质的提升,走上了品质之路,市场口碑良好;宝钛华神是辽宁省发展得比较早的民营海绵钛企业,一直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主要供应宝钛集团、西部超导等,为宝钛集团参与C919大飞机、“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等国家重点项目用钛材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优质材料,宝钛华神依托宝钛提出的品质理念助力了海绵钛品质的提升。

2022年年末至今的调整,同样是“量级”走向“质级”的调整,但这一轮调整与2010年—2016年的调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目前,我国钛工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现象:一是海绵钛企业的体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云南国钛、新疆湘晟、攀钢海绵钛已经登上海绵钛市场的世界舞台,必将助力海绵钛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升级。二是宝鸡钛谷钛加工材企业优势互补,构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钛材料加工基地。三是陕西省作为钛工业大省,宝鸡市、西安市必将联手推动中国钛工业的大发展。四是攀枝花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正在构建自己的钛钢产业链条。五是龙佰集团依托钛白粉发展,拓展海绵钛及合作下游发展,构建了钛白粉、海绵钛联动加拓展下游应用的格局,钛白粉与海绵钛产能全球第一,拥有海绵钛提质降本的规模优势。六是新疆湘晟已经形成从钛矿到深加工的产业链条,据悉,目前钛加工材产量仅次于宝钛集团,产业链优势特别明显。七是七二五所与双瑞万基逐步打开了从海洋用钛到其他领域用钛的应用渠道。八是四川省攀枝花市、西昌市等地正在筹划建设6万~8万吨海绵钛产能,加上云南国钛股份、新疆湘晟、攀钢海绵钛的扩容,未来海绵钛产量继续增加也是大势所趋。九是湖南金天、创润新材料、天成航材、江苏圣珀、大力神航空科技、巨成钛业、拓普达、核力新材、宝鸡鑫诺、茂淞新材、金海源、核新钛业等众多有品质、有特色的钛企正在蓬勃发展。

新一轮的调整是由“量”向“质”的转变,是规模效应助力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质量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优化,海绵钛形成规模化发展才能促进下游的推广应用。因此,产业调整必定是新生,是阶段性发展中的阵痛,是推进中国钛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交流带来产业机遇

钛圈很大,大到应用领域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钛圈很小,小到全国钛及钛加工材规模合并起来也才只有千亿元级的水平,离万亿元级还相差甚远。钛圈的大与小是辩证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大与小而陷入“井底之蛙”的境地,发展就会受到禁锢。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有的钛企业开始走出行业,行业外的资本也开始进入钛圈。

踏着2023年转型升级的步伐,宝鸡核力新材带队去北上广深等地区参观智能工厂,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宝鸡鼎晟真空立足钛装备的同时,逐步延伸到为半导体、陶瓷、珠宝等领域制造装备。在钛圈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多行业外的企业走进了钛产业的发展。龙佰集团控股的云南国钛股份就是“外行”进入钛圈生产海绵钛,云南国钛2019年才进入钛行业,如今已发展为海绵钛产能、产量全球第一的钛企;新疆湘晟同样是后来才进入钛圈,但其产业链贯通优势十分明显,“钛矿—海绵钛—钛材”已全线打通,钛加工材产量仅次于宝钛集团,该公司研发的全球最大的20吨还原蒸馏炉为提质降耗创造了条件,随着工艺创新与完善,新疆湘晟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将凸显出来;山东国鑫箔材才进入钛领域不到两年,就研发生产出了厚度0.018毫米宽幅650毫米的钛箔,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陕西华陆金钛也是从钢铁转型到钛,经过工艺创新完善,诞生了国内唯一的热轧钛锆型材企业,不但质量品质优异明显,成本也远远优于挤压、拉拔工艺生产的钛型材。

2023年不仅是钛产业由“量级”走向“质级”的阵痛与新生,更是资本带给钛产业发展创新思维的变革。

民品应用创新高

发展钛工业的初衷是“源于军品”。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中国钛工业要大发展需要走“兴于民品”之路,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成立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衷。钛民品的领域很广,石油化工、航天、航海、航空、海水淡化、建筑、体育用品等,尤其是在化工领域占比很高,这是钛的优异性能决定的。

钛是亲生物金属,近年来,钛在钛杯壶、厨具、户外系列产品的应用日益增长,但从2023年的几个迹象看,“兴于民品”的钛将在未来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尽管海绵钛价格从8万元/吨跌至现在的5万元/吨以下,熔炼、锻造、钛材等重复建设导致局部“内卷”,但钛民品市场发展如火如荼。比如,专做钛民用生活品的深圳极致钛业,今年销售额大幅增长,已成为走在钛民用生活品前列的佼佼者,该公司的钛家电产品市场份额在国内遥遥领先;西安庄信科技2023年销售额实现两倍以上的增长,研发有特色的钛民用生活品在市场上声名鹊起。

企业从事钛民用生活品生产,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尊重钛的健康特性,用品质好的材料才能生产好品质的健康钛品,这是钛民用生活品走得好、走得远的立命之本。

2023年是钛民用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7月中旬,第五届中国钛民品高峰论坛召开,再一次引起了行业内外对亲生物金属——钛的关注。据了解,2023年钛民用生活品所用钛板、钛管进入了量级采购阶段,不再是过去的零星采购,一个潜在的市场正在形成,“兴于民品”的钛时代正在悄悄到来。

变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我国钛工业将步入“量变”走向“质变”的转型阵痛期。尽管目前市场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上,这一轮深层次的调整将引发波涛汹涌的变化。

目前,海绵钛价格已经从2022年的8万元/吨跌至5万元/吨,实际成交价低于5万元/吨。按照行业骨干企业未来的发展布局,我国钛产能、产量将会大幅提升,虽然当下的熔炼、锻造、钛材企业重复建设了不少,但下游应用领域依旧没有打开。

另外,钢铁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大,发展空间受限,行业外人士简单地认为,20多万吨海绵钛、10多万吨钛材的钛产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巨大。从与钢铁、铝的角度看,钛的确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值得资本涌入。但是只看到发展前景而忽视了应用领域空间还未打开的现状,未来2~3年必将引发外部资本与现在钛企业的一次激烈竞争。

钛行业内部自身重复建设导致的“内卷”,加之行业外资本涌入钛企争抢市场,必将引发钛产业的深度调整,促进钛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复建设的“内卷”看似自相残杀,实则是适者生存的一次博弈,是在“内卷”中实现优胜劣汰;在外部资本的竞争中,打破钛行业故步自封的格局;在技术创新突破中实现产业变革,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杨一鸣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