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院歌 一部恩菲奋斗史——访中国恩菲原党委副书记孙柏龄
2023年12月06日 16:20 150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周大伟
“几度春风送我到边陲,依依相别难相随。几番秋雨伴我把家归,娇儿难辨我是谁……”
30年来,每次听到这首感人至深的《恩菲之歌》,恩菲人总会热泪盈眶。这首歌曲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代恩菲人奋斗在祖国各地,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建设国家的奉献精神。如今,这首歌曲的作者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孙柏龄早已退休。而他的有色故事,同这首院歌被深深地镌刻在该公司的发展历史中。
孙柏龄,1945年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他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5年后,被调入冶金工业部有色冶金设计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简称有色院或中国恩菲),开启其有色行业职业生涯。
春风送我到边陲
年华随我走四方
记者初见孙柏龄时,他神采奕奕、精神矍铄,言语中充满身为恩菲人的自豪之情:“我到有色院后,在采矿室矿机组工作。当时,矿机组主要配合采矿工艺选择配置关于矿山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过程的大型设备。”在那段热血的青年时期,孙柏龄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我国有色事业的发展,其中,最令他难忘的当属金川工程。“从到设计院开始,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我每年都要去金川。有色院很多职工也都是在那里锻炼出来的。”回忆起当年在金川的工作,孙柏龄对记者说:“金川镍矿坐落在茫茫戈壁滩上。20世纪60年代,刚刚开发建设的时候,条件十分艰苦。现场设计人员住在‘干打垒’的房子里,喝的是祁连山融化的雪水;到了70年代,我们仍旧一次次顶着肆虐的沙尘暴,啃着高粱面馍馍战斗在戈壁滩上,以忘我的精神状态,开展金川工程的设计建设工作。时至今日,金川已经成为国家‘镍都’,金昌市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这些成就饱含有色院的心血。”
20世纪70年代,我国采矿技术还不先进,金川矿山条件也不是很好,用4个字可以概括为“富、大、深、碎”,即富矿、大矿、埋藏很深、岩石破碎,这样的矿藏结构十分不利于开采。为解决开采难题,孙柏龄和同事进行大量研究,并率先尝试开展国际合作,认真钻研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尽早出矿、出好矿。结合“富、大、深、碎”的开采条件,他和同事大胆引进、改进了钢绳芯胶带输送机等设备,实现了当时国内最长的地下盲斜井运输系统等一系列开创之举。在孙柏龄等一代又一代恩菲人到边陲、走四方的无私奉献与不懈奋斗下,有色院出色地完成了金川工程、白银冶炼厂、德兴铜矿等国内众多矿山和冶炼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为被列入全国十大设计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雨伴我把家归
娇儿难辨我是谁
“那些年,陪伴家人的时间真是太少了。”孙柏龄说话的声音略带低沉。回顾过往,在有色院初创的几十年间,恩菲人基本都是年初出差、年底回来,真正地把有色院当成家。他说:“我是1973年底到的有色院;1974年初就去了金川项目,直到当年年底才回京。我进家门后,儿子问他妈妈,这是谁呀?”正如《恩菲之歌》中那句耳熟能详的“娇儿难辨我是谁”,为了事业,没能尽到身为丈夫、父亲的责任,是孙柏龄内心深处的愧疚。
恩菲人的工作性质正是如此,在长期的出差中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在把单位当作家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在全体恩菲人的忘我工作下,有色院被建设得越来越好。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这是全体恩菲人都会经历的现实。”孙柏龄动情地说,“一代又一代的恩菲人就是这样以院为家,无私奉献。”年轻的时候,他们把青春奉献给有色院、激情洒在祖国的有色矿山,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在深山里、戈壁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晚年后,他们有的忘了自己的家在哪里,忘了自己的姓名,却依然记得曾经奋斗过、拼搏过的有色院。孙柏龄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和协清曾任有色院总设计师。他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不记得家在哪儿、自己叫什么。有一次,他在外出时走失了,警察问他家在哪儿、姓名和家人联系方式时,他完全不记得,但是当警察问到他在哪儿工作时,他的回答是有色院。”
铿锵有力谱院歌
开创恩菲灿烂辉煌
20世纪90年代,孙柏龄离开了专业岗位,被先后任命为院工会主席、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经过不同岗位的磨砺,孙柏龄愈发坚定发扬恩菲人以院为家精神的想法。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好有色院的文化建设,要把这种精神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
孙柏龄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有色院还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说法,当时常提到的是16字建院方针——团结协作、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我们就在建院方针的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用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丰富职工的生活,凝聚有色院职工的向心力,促进有色院的良性发展。”
围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课题,孙柏龄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厘清工作思路——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提高职工对有色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围绕着这个目标,孙柏龄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他组织了生产经营小组、青年职工交流、企业发展转型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观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恩菲人的专业知识和业余生活,提高恩菲人的文化素养。比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他邀请与白求恩、斯诺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大卫·柯鲁克到院讲述自己为什么要怀揣着共产主义信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并扎根于此;在文艺方面,组织职工参加了多场著名艺术团体的演出。
在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最令孙柏龄感到光荣的,当属中国恩菲院歌的创作工作。早在1991—1992年,孙柏龄就在思考组织创作一首院歌,以振奋精神、团结凝聚职工的工作热情。于是,他向院领导打报告,请示启动院歌的创作工作。获批后,他制订了一系列创作程序,并迅速面向全体职工展开院歌歌词征集活动,组织了37人的评选团对征集作品进行评选。最终从近20个征集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决定请著名作曲家为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有色之花放光彩》谱曲作为院歌。
孙柏龄说:“我们在书记巫金华的带领下,到海政文工团拜访了著名词曲作家吕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吕远欣然同意了为中国恩菲院歌谱曲的请求。作为认真负责的作曲家,吕远对歌词的要求极其严格。为了把院歌创作好,在原版歌词的基础上,吕远一次又一次地到中国恩菲实地考察,一遍又一遍地对我们提供的歌词加以修改。”身为要求严谨的词曲作者,吕远还是觉得原词作与他的构思有差距。根据有色院的工作特点,吕远决定自己重新作词作曲,创作了合唱歌曲《让祖国闪耀金色的光辉》。孙柏龄根据这一情况,又特邀著名音乐家麻励夫为《有色之花放光彩》谱了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孙柏龄一次次被感动,心中涌起恩菲人的一桩桩往事,萌生了再次与吕远合作的愿望,于是写出《啊,恩菲》的歌词请吕远配曲。吕远欣然答应,没过几天便谱出优美动人的曲子。在创作完成后,吕远骑着自行车把谱好曲的歌单送到有色院,同时以他的名义邀请佟铁鑫、范春梅演唱,并委托专业人员配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制作室完成录制。就这样,在1993年,中国恩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院歌。
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没有正式歌名的《啊,恩菲》因曲调委婉动听,其歌词唱出了许多同志特别是老一辈恩菲人的切身感受,不少同志一听到这个旋律就要流泪、就会想起难忘的岁月,因而被传唱下来,并更名为《恩菲之歌》,正式成为有色院的院歌。院歌的创作,让恩菲人的工作热情及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提高,也让有色院的企业文化传承拥有精神载体,更让中国恩菲创新发展70年筑牢文化的基石。
在采访结束之时,孙柏龄满含热情地说:“我已经退休了,但是看到中国恩菲今天的发展,我很欣慰。愿现在及今后的恩菲人继续努力,把恩菲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