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未来 筑梦“中国锂电能源原料第一梯队”

2023年11月08日 13:4 62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全球重要的锂矿开采、锂盐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拥有储量巨大的锂矿资源矿山;全球铯铷盐产业链最完整的制造商;中国电池级氟化锂的主要供应商、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的重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矿资源)从一家地质勘探型公司进阶成为拥有世界新兴能源、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的企业,其战略决策、地质勘查的专业优势、资本的融合、成功的并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走出去”的矿业和地勘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强补延”

产业链发展更加多元稳健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

锂被誉为白色石油,是当今重要的新能源原材料,中矿资源抓住时代发展契机,率先进入新能源产业。如今,该公司已是行业内领先的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和利用企业,是涵盖硬岩型锂矿开发、锂精矿加工和锂化合物生产销售的“采选冶”一体化企业。该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氟化锂,均为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该公司生产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具有品质稳定和杂质低等特点,自2021年9月投放市场以来,迅速获得下游客户认证和普遍认可,并且在行业内率先批量采用透锂长石生产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为行业开拓出了一条新的原料渠道。

据了解,中矿资源首次发明了电池级氟化锂工艺,并取得了发明专利,该工艺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产品粒径粗、粒度均一、纯度高且易于烘干等特点。凭借先进的加工工艺和领先的技术,该公司生产出的氟化锂产品以品质高、性能稳定的优势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占据了较高比例的市场份额,并成功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氟化锂主要用于制备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及三元材料等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等,同时也能够用于核工业、高档合金、特种玻璃和背投彩电等行业。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该公司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氟化锂业务的高速发展。

除了拥有津巴布韦Bikita矿山、加拿大Tanco矿山之外,该公司所属江西东鹏现有年产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和年产6000吨电池级氟化锂产能,同时正新建年产3.5万吨高纯锂盐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将拥有合计6.6万吨/年电池级锂盐的产能。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

稀有金属因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能源开发等领域应用广泛,又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该公司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立足于服务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人类赖以生存的稀有金属矿产方面进行开发和研究。

如今,该公司是铯铷盐精细化工领域的一流企业,并且具备铯榴石开采、加工、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的能力。该公司拥有世界主要高品质铯资源(加拿大Tanco矿山、津巴布韦Bikita矿山)、全球两大生产基地(加拿大温尼伯、中国江西省新余市)和甲酸铯回收基地(英国阿伯丁、挪威卑尔根)。凭借以上优势,中矿资源为众多行业优质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定制型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目前,甲酸铯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在高温高压油气井的钻井和完井作业中作为钻井液、完井液使用,是高温高压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中矿资源凭借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技术优势成为了全球甲酸铯重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地质勘查业务——

为了保障该公司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板块和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板块的需要,中矿资源不断加大地质勘查领域的技术与研发,以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优质资源的进一步获取。

中矿资源依托自身丰富的矿产勘查经验和技术优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适度、有选择性地进行矿权开发,通过登记申请、合作开发、收购等方式取得矿权,在取得阶段性勘查成果或探明矿区矿产品位及经济储量后,将矿权进行转让、评估作价入股或者将矿权进行开采开发以获取后续矿山开发收益。截至目前,该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共计拥有各类矿业权106处,涉及的矿种包括:铯、锂、铜、钴、金、银、铬铁、钽、铍等。其中,采矿权47处、探矿权46处、地表租约13处。矿权的分布情况为:加拿大境内现有57处矿权,其中,采矿权3处、探矿权41处、地表租约13处;赞比亚境内现有8处矿权,其中,采矿权3处、探矿权5处;津巴布韦境内现有41处矿权,均为采矿权。

2023年3月,该公司地勘团队进行了津巴布韦Bikita矿山的增储工作,共计探获(探明+控制+推断类别)锂矿产资源量1090.43万吨矿石量,平均Li2O品位1.13%,Li2O金属含量11.22万吨,折合27.73万吨碳酸锂当量(LCE)。

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地勘团队在Bikita矿区累计完成施工钻孔178个,合计23401.19米。2023年正在有序组织地质勘查工作,有望进一步提升Bikita矿区找矿潜力。

搏击海外

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宏观政策引领下,中矿资源不断将眼光瞄向国际资源市场。历经数年海外资源市场的不断探索,中矿资源从一家完全的地质勘查单位进阶成为拥有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的国际化矿业集团企业,其战略决策、地勘专业优势、资本融合、成功并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矿资源收购Cabot特殊流体事业部(CSF),资产包括加拿大Tanco矿山和英国特种流体工厂,并于当年投建2.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2022年,中矿资源收购津巴布韦Bikita矿山,并投建3.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为该公司进入国内锂电新能源原料领域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矿资源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批成规模“走出去”的商业性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已在海内外拥有参控股子公司20多家,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至今,中矿资源已成功完成3次重要并购:对东鹏新材的并购,津巴布韦Bikita矿山是东鹏新材铯榴石原料长期供应商;对美国卡博特公司特殊流体事业部(CSF)的并购,拥有加拿大Tanco矿山100%的股权;对津巴布韦Bikita矿山的并购。

该公司自收购津巴布韦Bikita矿山以来,便致力于加大矿山生产力度,由原有70万吨/年选厂实现满产,到新建200万吨/年锂辉石精矿选矿工程和200万吨/年透锂长石精矿(技术级和化学级透锂长石柔性生产线)选矿改扩建工程,2023年7月建成投产。当前,该公司拥有锂辉石精矿产能30万吨/年、化学级透锂长石精矿产能30万吨/年、技术级透锂长石精矿产能1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形成资源端产能与冶炼端产能的高度匹配,实现锂电业务原料100%自给率的目标。

中矿资源所属加拿大Tanco矿山18万吨/年锂辉石采选生产线生产顺利,产品已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并使用。2023年2月,中矿资源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加拿大Tanco矿区100万吨/年采选项目的议案》,中矿资源董事会批准投资新建Tanco矿山100万吨/年选矿工程。同时,中矿资源正积极推进Tanco矿区的露天开采方案,Tanco矿区在露采方案的条件下,保有锂矿产资源量将得到大幅度增加。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基础原材料供应方面,该公司在英国甲酸铯业务的运营中心——中矿特殊流体有限公司,业务遍及欧洲、AMEA(亚洲、中东和非洲)和北美地区。甲酸铯业务采用的是生产、租售+技术服务、回收和提纯的生态产业链模式。甲酸铯钻井液和完井液的回收分为筛分、离心、化学处理、重力沉降和储存等5个步骤,回收再利用率可达80%以上,且回收后的基液性能不发生变化。目前,该公司为众多世界知名的油服企业和世界级石油公司提供了甲酸铯产品和技术服务。

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践行企业创新文化,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多年来,中矿资源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采选端与冶炼端的融合创新,推动锂、铯铷产业链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2022年以来,中矿资源主持了氢氧化铯产品的行业标准制订工作,申报了硝酸铯标准的修订,参加了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等多项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获得了“一种特级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一种氟铝酸铷铯铝钎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已经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中矿资源稀有金属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学院共同开展了铯盐产品在锂电池领域开发应用研究,对该公司产品的应用升级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探索。

中矿资源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整合,以100%权益持有津巴布韦Bikita矿山和加拿大Tanco矿山,获得了充足的资源保障。2023年,随着在建工程的陆续建成投产,中矿资源将实现锂电新能源原料的完全自给,在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趋势下,凭借高效的管理效能和高自给率的成本优势,有望从行业内脱颖而出,实现锂电新能源原料业务新的跨越式增长。

未来,中矿资源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推动设备、材料、结构与系统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该公司锂、铯铷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