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向东:携手共建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2023年04月04日 13:49 13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2023企业家高峰论坛 作者: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段向东
携手共建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段向东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宗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跃升。虽然,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产业链“堵点”、供应链“断点”、价值链“卡点”问题仍较为突出,结构性供需失衡、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上缺乏应有的话语权。突出表现在:
一是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当前,我国主要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国内基本金属矿产品位低、储量少,赋存条件差、开采成本较高,不能实现国内行业的有效供给;国外资源获取开发步伐缓慢,面临阶段性、结构性短缺的困难挑战。
二是实现碳达峰任务艰巨。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双碳”行动的重点领域。前不久,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有色行业碳达峰的总体目标,行业降碳的紧迫性更加凸显,传统要素驱动和简单规模扩张已不可持续。行业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降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实现碳达峰目标任重而道远。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目前,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冶炼技术已基本实现与国外先进并跑,但是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还存在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市场范围受限等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被“卡脖子”,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能力有待持续提升。
四是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国内有色金属资源采选、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大多依托资源富集的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相对分散,与有色金属下游应用产业形成空间上的割裂,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产业链内交易成本上升,影响了有色金属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强调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战略性资源产品国际供给波动巨大,面对新挑战,我们有色同仁必须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为此,我建议:
一要做强资源壮实发展根基。资源能源保障是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的根基。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是有色行业共同的机遇,我们应积极配合构建中央、地方、企业协同联动的找矿新机制,加大紧缺战略性矿产的开发力度,切实掌握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在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海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控制能力体系建设。
二要科技自强提升发展韧性。完整强韧的产业链是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的关键,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强、高技术要素和产业占比高、处于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为此,我们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统筹行业创新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战略性科技力量。特别是集中行业的优势,发挥行业创新联合体、创新战略联盟平台作用,把专业院校、业界专家、行业企业有机组织起来,为解决先进制造“卡脖子”问题打造“第一把钥匙”,在满足尖端产业领域应用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展材料应用领域。加快建设一批能够主导产业链的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上下游紧密连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能够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引领和带动一批战略新兴领域高技术产业。
三要低碳循环厚植发展底色。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加快布局研发颠覆性的金属冶炼新技术,实现金属产品全生命周期能耗总量更少、资源利用率更高、环境负面影响更小。因地制宜配套新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绿色能源与冶炼产业的高效协同。
四要数智赋能助推发展升级。加强统筹协调,立足物料平衡、设备运维、能源管控、安全环保等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切实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动能转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五要协同要素优化发展生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有布局不合理产能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及环境承载力的地区有序转移;引导不同区域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内同质、区域间异质的产业布局,打造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产业集群,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希望业界同仁共同建立起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要素协同机制,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源源不断地吸引全球各类人才投身到有色实体经济发展中。
我倡议,在有色协会的指导下,我们各会员企业要坚持优势互补、携手同行,积极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推动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和全产业链深化合作,共建现代化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为建设有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彦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