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
2022年08月15日 16:15 1152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2022年钛锆铪分会年会暨钛锆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海运运力紧张、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钛原料产量增速较低,部分矿山未能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产量水平。据统计,2021年全球钛矿总产量为827万吨(折合氧化物TiO2,下同),同比增长3.9%;金红石总产量为62.1万吨,同比增长4.0%;其他富钛料总产量为131.2万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海绵钛产量为227279吨,同比增长0.5%。
受疫情影响,传统海绵钛生产大国俄罗斯、日本产量均有所下降,除去中国海绵钛产量,2021年全球其他国家海绵钛总产量为87350吨,同比下降15.4%。中国海绵钛的全球产量占比由2020年的54.4%增长至61.6%,中国海绵钛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2021年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
钛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概述
2021年,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主要经济体在取消管控与隔离封控两种措施之间摇摆不定,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南非、肯尼亚、越南、加拿大等全球几个重要的钛原料生产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动乱等因素影响,加剧了我国钛原料进口的不确定性;价格上涨与船运周期延长,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在全球钛原料市场供应紧张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提前做出预判并采取措施,预防我国钛原料供应可能出现的短缺危机。钛白粉行业在产量创下新高的同时,价格也达到近8年来的高点。海绵钛、钛材产量实现大幅增长,下游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其他国家钛制品产量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钛行业能够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实现逆势增长,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产能
截至2021年末,我国海绵钛产能达到18.1万吨,较2020年增加0.4万吨,同比增长2.3%。2021年,我国海绵钛行业有较多企业实施了技改、扩建、新建项目,其中以半流程企业通过技改升级为全流程企业为主。待技改升级完成之后,我国海绵钛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将再度得到提升。
产量
钛精矿
2021年,中国共生产钛精矿285.7万吨,同比增长5%。攀枝花钒钛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攀西地区的钛矿产量为249.1万吨(530万矿物吨),同比增长3.7%,占国内总产量的87.2%;进口钛精矿及中矿177.3万吨(380万矿物吨),同比增长26.2%。
海绵钛
2021年,我国9家企业共生产海绵钛139929吨,同比增长13.8%,连续第7年增长。行业的整体开工率达到77.3%。
钛锭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共生产钛锭121303吨,同比增长1.1%,连续7年增长。
钛加工材
2021年,我国29家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共生产钛加工材135941吨,同比增长40.1%,连续7年增长。2021年,我国钛材产量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几家大型钛材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二是对统计口径的调整。
产业结构
在钛产品结构方面,2021年,钛及钛合金板的产量同比增长21.7%,占当年钛材总产量的51.6%;棒材产量同比增长60.6%,约占全年钛材产量的18.4%;管材产量同比增长62.3%,占全年钛材产量的11.3%;锻件产量同比增长54.6%,占全年钛材产量的6.4%;钛丝产量同比下降1.6%,占全年钛材产量的0.9%;铸件产量同比下降15.5%,占全年钛材产量的0.6%;其他钛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0.3%。
在产业分布方面,海绵钛生产重心正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2021年,西部地区海绵钛产量占比增长至59.8%,而传统海绵钛生产大省辽宁省占比由2020年的34.6%下降至25.9%。钛及钛合金锭生产主要集中
在陕西省,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40.4%。钛加工材生产也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44.3%。其中,钛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27.9%;钛棒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9.5%;钛管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50.8%。我国钛加工材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产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47.0%,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78.7%。
市场与价格
销售量
2021年,我国海绵钛销售总量为133741吨,同比增长8.8%;净进口13123吨,同比增长214.3%;国内销售量为133029吨,同比增长4.7%。
2021年,我国钛材销售总量为123268吨;净出口量为8565吨;国内销售量为114703吨,同比增长35.8%。
需求分配
2021年,我国钛及钛合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量见图。
价格
2021年,攀枝花20#钛矿年度平均价格为2694元/吨(含税出厂价,下同),较2020年的1720元/吨同比增长56.6%;2021年,进口钛矿年度平均价格为310美元/吨,较2020年的214美元/吨同比增长44.9%。
在高收益的驱动下,矿山企业几乎满负荷生产,使得2021年我国钛矿产量创下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主要钛矿生产国传播及国际海运船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全球钛矿供应形势恶化。国内企业为保证钛矿供应充足,被迫提高了进口钛矿库存。但这一举措同时加重了国内企业的资金流负担以及潜在的原料库存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风险。2021年下半年,随着国外下游生产企业相继复产,全球氯化法原料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开始加速增长。至2021年末,氯化法钛矿价格上涨至430美元/吨,95%金红石价格上涨至2000美元/吨,创下近10年价格新高,给我国海绵钛、氯化法钛白粉行业的经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2021年,我国海绵钛年度平均价格为6.92万元/吨,较2020年的6.4万元/吨同比增长8.1%。2021年前3个季度,我国海绵钛价格上涨相对缓慢,0级海绵钛价格2021年年初在6万元/吨左右,2021年9月下旬在6.8万元/吨左右,至2021年10月,受国内限电政策及电力价格调整等因素影响,高钛渣、镁锭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海绵钛价格超过7.5万元/吨,单次涨幅与2021年前3个季度累计涨幅相当。除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制造应用领域外,大部分下游应用领域难以承受更高的海绵钛价格,致使海绵钛企业难以通过涨价向下转嫁成本,其市场需求也随之下降。下游企业转向消化市场库存,部分半流程海绵钛企业开工率陡然下降。
2021年,我国钛材价格基本是被动跟随海绵钛价格进行上调。在2021年第四季度,下游用户难以接受价格不断上涨,部分低端钛材市场萎缩。得益于2021年上半年的高景气度,2021年全年市场仍呈现上涨态势,大部分企业全年整体经营形势优于2020年。2021年下半年,海绵钛价格快速走高,使得民品市场订单量减少,相关产品价格快速上涨也影响了民品钛市场的深耕与推广。
进出口贸易
2021年,钛产业相关产品中,我国主要进口产品为钛矿、海绵钛及厚度不超过0.8mm的钛板、片、带、箔;主要出口产品为钛条、杆、型材及异型材、厚度大于0.8mm的钛板、片、带、箔、钛管及其他锻轧钛及钛制品。
2021年中国钛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
2021年第四季度,我国多地出现的能源供应紧张现象,电力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保证了电力供应稳定。该通知还规定了电价涨幅的上限,为钛渣、海绵钛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新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中,高强损伤容限性钛合金、大卷重宽幅纯钛带卷、钛合金丝材、注射成型钛合金、精密钛合金铸件、航空航天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锻件、钛合金油井管3D 打印用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用钛合金粉末、热等静压用高性能钛合金粉末、舵机用3D打印钛合金壳体均被收入其中。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新材料质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集中力量、加紧部署,进一步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材料,提升新材料产业保障能力,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该指南提出,到2020年,先进基
础材料(包括钛合金)总体实现稳定供给,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为发展方向,并提出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研究建立新材料首批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21年,我国钛工业持续推进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向中高端领域迈进。高钛渣行业加快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步伐。国产25000kVA以上的大型冶炼炉并被多家企业采用,逐步替代小型设备,提高了我国高钛渣行业的大型设备国产率、劳动生产率,并创造出了经济效益,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下,企业取得较好发展。
2021年,我国钛化工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尤其是高端氯化法钛白粉产量进一步增长,达到国内钛白粉总产量的10%。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的熔盐氯化工艺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且具有较好的批次稳定性,为解决国内高钙镁钛矿无法作为氯化法原料的难题打开了突破口。
2021年,我国海绵钛行业继续加大投入,多家半流程企业向全流程转型升级。这一转变既保障了我国海绵钛的0级品率,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超软钛定向生产试验研究,超软钛定向炉成功率由50%提高到65%以上。
2021年,我国钛加工行业继续做大做强。以宝钛集团、新疆湘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七二五所、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生产线,在化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力等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多家中小型企业着力在细分领域中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西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某型钛合金板材高性能低成本制备技术、航空用钛合金薄板材高效低成本制备技术、光触媒功能涂料、低成本抗菌玻璃制品、油气开采用超长钛合金管材制备、锆钢双层复合技术开发等多项技术成果研发,相关产品出口海外。中国船舶七二五所开发出纯度为99.9%的电子级高纯海绵钛,可应用于LCD/OLED显示器和半导体芯片领域;购置龙门式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系统和控温控湿系统并成功投用;完成了超深冲高精度超薄钛带制备、超薄钛带精密冲压成型控制、超薄精密钛带涂层制备技术研究。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从乌克兰引入了一台功率达3150kW,熔炼能力达10吨的真空冷枪电子束炉;在技术上突破完成大规格钛合金棒材“以轧代锻”工艺、掌握了“EBCHM+VAR”合金锭熔炼工艺及返回料重熔控制技术。南京宝泰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3.8米大型四辊可逆式热轧机、4×1.5×15米大型碱洗锅,基本完成对原有2.5米热轧机进行四辊可逆式重大改造。宝鸡富士特钛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高强度钛合金筒体研制等项目。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增大型真空电子束熔炼炉一台,开发大尺寸超高纯钛锭熔炼铸锭技术。
经营形势分析
由于国内下游产品产量快速上涨,2021年,我国钛矿进口量及消费量进一步提升。2021年下半年,钛矿及其他多种原料成本显著上升,导致下游企业利润空间缩窄,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自2018年以来,钛产业形势逐步好转,社会资金连续投入,建设EB炉、熔炼炉,下游企业加快添置装备,助推了钛锭产能、钛材产能的增长。这也是2020年、2021年海绵钛、钛锭、钛材“三项指标”连续刷新纪录的动因。
市场供需及消费情况分析
2021年,我国钛矿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其中,受利润空间高企的刺激,攀枝花地区钛矿产量再创新高。受钛白粉行业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我国对钛矿的需求持续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钛原料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在国内钛矿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各企业通过加大进口钛矿采购力度,使我国钛矿供需基本平衡,企业库存略有剩余。
2021年,我国海绵钛市场总体供应充足,但高品质小粒度海绵钛缺口较大。2021年,我国海绵钛产量为13.9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5.3万吨,同比增长20.5%,创历史新高;进口海绵钛1.38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口海绵钛主要用于满足下游企业对高品质海绵钛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海绵钛总产能快速增长,高品质海绵钛产量的绝对数量也在稳步提高,但高品质海绵钛产量增速无法满足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且缺口逐年加大。中低端产品供应过剩,高端产品供应不足,成为我国海绵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1年,我国钛材产量为13.6万吨,创历史新高;表观消费量为12.7万吨,同比增长44.3%。产量排名前三的大型钛材企业对2021年钛材产量增长贡献度达到44.7%,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下游细分消费领域来看,化工(PTA)领域用钛量增长最大(11078吨);其次是航空航天(5222吨)和电力领域(5016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体育休闲领域用钛量减少了5364吨,同比下降74.1%,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细分领域。在其他钛产品中,采用废钛及边角料生产的钛铁合金等钛产品的产量增长较多。新兴市场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推广与技术提升,纯钛保温杯、电热水壶、餐具等民用钛制品产量增长,国内某知名企业2021年生产近50万只钛保温杯。随着我国中产阶层的壮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未来民用钛制品市场规模有望保持高增长势头。
2021年,我国高端化工(PTA)、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中高端领域的钛材需求总量增加20542吨,同比增长28.5%,我国钛工业仍处于产业升级加速期。而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技术进步,在国防军工、“三航”领域中对钛的大量使用,成为推动我国中高端钛材发展的最大驱动力。随着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对钛材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几家大型钛材企业全方位发力,向大而强的方向发展。部分中小型企业通过几年时间的技术沉淀,在某一项细分领域中取得快速进步,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实现小而精的发展模式。而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将使能源、电力行业在未来几年加速转型,这也将给我国钛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多方驱动下,未来,我国钛行业进一步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将会持续加快。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