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

2021年10月29日 9:10 108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2021年10月23-24日,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2021学术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包头稀土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中国科学院洪茂椿院士、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线上)、中国稀土学会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稀土行业各领域及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稀土重点企业代表共计800人出席现场参加会议。虽然受疫情突发状况的影响,很多线上报名代表(线上报名980人)无法现场参加会议,但此次会议参会代表仍积极踊跃,充分体现了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稀土新应用及基础研究的效应。此次会议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热防护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的专业委员会目前已达22个,涵盖更多的学科,不断拓展稀土新应用领域。

稀土绿色发展以及平衡利用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此次稀土学会年会以“倡导绿色开发、推动广泛应用、造福人类生活”为主题,探讨稀土绿色创新发展,推动稀土元素尤其是高丰度元素在农业、医疗、饲料等中的广泛应用以解决元素平衡利用问题,推进稀土产业在碳中和路径中未来的布局和规划。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开展稀土行业学术、科技以及产业领域的交流,引领稀土科学发展,促进稀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国稀土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院士和专家以及他们的团队开始深入稀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研究,相信未来稀土在诸如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在精准诊疗应用、农业和健康效应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一定会掀起新的高潮,也必将为高丰度元素找到更多的出路,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有些稀土元素过剩和积压问题。中国稀土学会是广大稀土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一如既往地做好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受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国外稀土产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应对国际变化,中国稀土学会在过去一年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为国家积极献策,包括“美日印澳应对对策的报告”、“针对国外稀土资源开发政策(减稀土、去中国、回收)我国稀土总量控制相关建议”、“全球稀土突破性技术研究”等。此外,中国稀土学会还提出了“双碳战略促进稀土产业发展”、“稀土价格暴涨相关情况分析及对策的建议”等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建议,承担了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项目”、根据国家战略部署与协会共同推进稀土行业团标的建设工作等项目。

为了调动稀土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稀土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稀土产业的结构优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稀土学会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联合设立“稀土科学技术奖”,以表彰在稀土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从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稀土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是年会的一项重要环节。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牛京考宣读了关于表彰2020年稀土科学技术奖项目和获奖人员名单, 共颁授 2020年度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

23日上午的会议中,干勇院士、洪茂椿院士和印遇龙院士(线上)分别做了题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稀土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在精准诊疗应用》和《稀土微量元素在农业和健康效应中的研究》的主旨报告,分别从国际稀土形势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的战略发展和规划、肿瘤诊断放疗/化疗一体精准稀土医疗同位素药物和递释系统研究以及农业和健康领域稀土元素的应用探索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参会者对稀土产业以及应用研究新趋势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大会共设置了17个分会场,内容主要围绕稀土资源绿色开发利用、稀土生物医学、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分别是:稀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分析测试;稀土磁性材料与应用;相变制冷、储能材料与应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晶体材料;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稀土生物医学;热防护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开发与应用创新论坛;稀土抛光材料及表面加工技术;稀土环境经济与产业政策;稀土材料产业化应用与市场;储氢材料和氢能应用;稀土在钢及有色合金中应用;铸造合金与耐磨材料;稀土资源成矿作用前沿论坛以及稀土与能源环境学科交叉论坛。分会场共进行了471个专题学术交流口头报告,同时共展出了33个学术交流墙报,开展了稀土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展示稀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发展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交流踊跃,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会议的成功召开,在推进稀土学科发展、促进稀土科技创新、拓展稀土材料新应用、助力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造福人类生活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次中国稀土行业学术、科技以及产业交流的盛会对于我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深入强化各领域技术合作、推动稀土科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