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碧代表: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国际话语权
2021年03月10日 9:8 192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2021有色记者跑两会 作者: 付宇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对记者讲到,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存有超过1000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近年来全社会大宗商品交易总额均占到GDP的90%左右,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价值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在这一战略部署之下,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指出“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诸多全新要求,如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等。”何金碧对记者说。
何金碧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我们需要一个高效、开放且在事实上激活企业活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转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体系暴露出一些不足与滞后性,不仅缺乏贸易类公司主导的现货交易平台,还缺乏以供应链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他说。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何金碧建议,由商务部牵头,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尽快制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在他看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早日试点“规范属性前置”的现货交易平台。建议从全国主要贸易公司中进行筛选,由多部委牵头,早日启动试点,通过官方示范带动效应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避免摸索期过长。在规范运营方面,可以尝试“监管前置”,并从中总结经验,引领现货交易平台不断完善。
二是鼓励现货交易平台为中小企业赋能。为中小企业赋能,主要解决降成本和融资问题,建议鼓励现货交易平台发挥其提供综合服务的优势,既包括物流、仓储,也包括上下游供应链融资,尤其是上下游供应链融资方面,可以有效地结合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专项再贷款,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鼓励现货交易平台为“一带一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落地,有赖于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展开的国际交易,建议鼓励西部地区的现货交易平台积极对接海外资源,尤其以战略资源为交易目标,对“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鼓励在陕西省设立“能源商品交易平台”助力新时期西部大开发。陕西自身拥有巨大的能源优势,仅榆林一地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而且陕西延长、陕西煤业、陕西有色等能源企业都在向深加工环节转型。在此设立能源交易中心既有产业优势,也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务实举措之一。
何金碧表示,制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意义重大。一是对大宗商品交易完成“顶层设计”,通过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委的联动,为这一容量巨大的市场确定规则;二是可以激发数千万家企业的潜能与活力,降成本提效率,更好地在市场上配置资源,整体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可以有效撬动全球资源,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向国际市场传递供需两端信息,减少在国际贸易上的交易成本,国际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相关规则制定、价格生成及发布最终实现中国在国际采购与定价上话语权的提升。由此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