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练委员: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2021年03月07日 8:52 60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2021有色记者跑两会 作者: 付宇 刘京青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对记者说:“根据科技部2014年统计数据,我国工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总量为7512万人,遍布军事、航天航空、核工业、能源、通信、制造业、建筑业、食品行业、农业等诸多领域。”他表示,无数工程师为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建设水平,默默付出、奉献一生,他们对专业刻苦钻研、对产品精雕细琢、对工作精益求精,形成了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工匠精神。
然而,工程师和专业技工并没有得到与其付出和贡献成正比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尊重度,甚至对一些工作条件艰苦、收入水平低的工程技术人员存在偏见,从而导致工程师和专业技工队伍不稳,对就业者吸引力不大。
据了解,自2019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市。设立“工匠日”,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因此,王训练建议,为工程技术领域从业人员设立“工程师节”,为专业技工设立“工匠节”。
王训练对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名义印发的教育评价改革文件,是指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总体方案》高屋建瓴,绘制了新时代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蓝图,有利于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王训练对记者说,《总体方案》颁布以来,各个学校都有所行动,但由于具体的评价体系尚未出台,《总体方案》落实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
因此,王训练建议,尽快出台并实施与《总体方案》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于落实《总体方案》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追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依赖于科技创新,也离不开先进的制造业。先进的制造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我国防止国外封锁的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线。”他说。随着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和单边主义抬头,国内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全面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刻不容缓,需要一支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程师队伍。不仅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而且要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者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工程师和工匠的队伍,并在这一领域放飞理想、成就事业,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