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冶集团: 逆势奋进谋发展
2021年01月07日 8:45 637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杨世伟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在这场等不起、输不起、没有退路的硬仗中,八冶建设集团逆势奋进、迎难而上,一手统筹疫情防控,一手推进复工复产,与时间赛跑,补进度、抢节奏,市场开发逆势而上,项目建设井然有序,企业发展稳中向好。
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19年,八冶建设集团在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决策指导下,整合重组并入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一个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面对这一新的转变,如何打破以往固有的发展模式,重塑铁军风采,成为面临的又一个全新问题。
按照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的安排部署,八冶建设集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规范管理,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房地产是八冶建设集团的第二大主业,在金昌、兰州、张掖等地均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曾给八冶公司带来了诸多利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给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资金压力。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前往张掖、兰州等地解决商业房产问题,厘清了自行开发的金昌、兰州两地库存情况,对商业出租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交公司,支出实行预算管理,规范租赁行为。化解商业房产库存问题,通过以物抵账、保本促销等措施降低库存,保障公司利益。同时,对公司投资的蓝天新材料、酒钢冶建等股权投资进行了分析研判,对长期无回报的股权投资、低效无效土地等资产进行处置。
为了轻装上阵,提升发展质量,按照省政府国资委和省公交建集团取消联营、挂靠的要求,八冶集团对原有的14家联营合作队伍进行综合性评价,当年解除联营协议单位8家,对存续的6家联营公司限制其招投标,监督完成在手项目,待项目竣工后,全部解除联营协议。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对公司2006年改制重组以来托管的1435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移交社会化管理。完成了公司“三供一业”和八冶职工医院的整体移交工作。大力开展涉诉案件的化解,对已产生的诉讼案件认真分析研判,按照一险一策、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管控办法,分门别类制定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聘请有经验的法律顾问和律师团队展开诉讼纠纷的化解。
全力以赴开发项目
八冶集团领导未雨绸缪,坚持把开拓市场作为第一要务,在项目开发上狠下功夫。2020年,八冶集团坚持疫情防控和市场开发“两手抓”“两不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进行市场开发。截至目前,工程新签合同额65.2亿元,共计投标342项,中标180项,中标率53%。中标5000万元以上项目19项,合计30.8亿元,占全部新签合同额的47%。
在集团公司开发战略的引领下,二级公司及相关部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客户维系、信息收集等工作,严格依据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投标文件的编制,为各项目的中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中标3.5亿元庆阳合水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施工,中标6.88亿元的西安汉邦园林土石方填埋工程、云南索通云铝6800万元炭材料安装工程、兰州助剂厂7715万元改造项目工程、兰州七里河区1.5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全面实施“穿透式”管理
近年来,八冶集团在建筑业、房地产业、装备制造、投融资、医养产业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都受到了较大影响。围绕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对标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补短板、促提升。
该公司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甘肃长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路桥集团、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参加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组织开展的“送教上门”活动。通过在项目管理、BIM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投入、科技化创新引领等层面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了八冶与省内几家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距,引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碰撞,如何在追求高质量上下功夫、怎样做到集团“人、财、物”的统一监管等问题成了大家讨论的重点内容。
八冶集团将学习成果运用于企业管理,全面推进实施“穿透式”管理。以安全生产为例,安全生产检查实现了“两个全覆盖”。集团对所有二级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实现全覆盖,二级单位对所辖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检查实现全覆盖。集团检查的重点放在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的履职情况、二级单位相关部门对项目部的现场综合考评和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方面。以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加大惩处力度。特别对违法分包、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存在原则性问题的项目坚决停工整顿,对漠视公司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职的人员依规依纪严肃惩处。在材料采购、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管控等方面,大力推进“穿透式”管理力度,真正实现对人、财、物的全面监管。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