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本优势助力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访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李彤
2019年11月28日 13:11 1307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弦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国,已形成了集地勘、采选、冶炼、加工制造等于一体、完整的产业体系。2019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铜原料自给率不足、冶炼产能过剩、铜消费持续放缓,环保压力不断加大,铜行业下行压力较为突出。
“面对全新经营环境和更加复杂的挑战,铜行业需要携手同行,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紧密和有效的合作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为铜行业发展寻求新的战略机遇。”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李彤对此表示。
她认为,中国铜工业应从供给侧入手,系统性和结构性地推动产能优化调整,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加速生产线升级,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及时追踪高端制造、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铜的需求,发展高端耐用消费。
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善于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铜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为铜工业发展提供新动能。“绿色发展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也是铜工业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也不断推进改革发展,包括自主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中银国际作为国内首家设立大宗商品业务的投资银行,不断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抓住有色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协助企业提高综合实力。
“中银国际专注于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助力有色企业提高综合实力。”她说。企业资本运作是一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长效增长机制。
而通过资本市场可以相对快速高效地处置低盈利、高资本消耗的资产,增加高盈利、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可以加快资本运作释放更多资本,吸引长期投资资金,支持新一轮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改善中长期资本回报和盈利前景。
李彤表示,根据利率环境和盈利前景预期变化来调整融资结构,实现资本结构最优化。通过资本市场在汇率、利率、主权信用等领域的风险管理优势,有色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对冲在投资、生产、交易等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同时,中银国际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及一站式环球商品服务,包括做市、经纪和顾问服务,涵盖亚洲、欧洲及美洲时区,全天24小时服务。”
中银国际长期关注中国矿业成长与产业整合,曾协助中国铝业、江西铜业、中国海洋石油、兖州煤业、新疆新鑫矿业、河南灵宝黄金、湖南有色金属等大中型矿业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及再融资,曾协助五矿集团、金川集团等大型矿企集团推进跨境并购重组业务。
近几年全球宏观冲击、需求变化多端、供应干扰不断,导致金属价格走势日趋复杂。在全球经济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又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金属价格波动性加剧。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中国有色企业应该加快自身开放进程,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矿业国际竞争力。
“这需要多元化、综合化、专化的金融服务来支持配合,有色企业资产重组、业务调整,融资扩张都离不开资本市场和专业金融机构的支持。”她表示。
在全球经济整体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一度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铜价在2019年整体弱势震荡。“展望明年,主要分析机构均预计明年全球铜市场供给小幅收紧,而铜的需求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下滑的不确定性更大,我们公司的分析师预测市场出现小幅供给过剩。”她表示。
全球铜矿增长放缓与中国冶炼能力提升或使加工冶炼费持续下降。铜价走出目前区间还需要全球经济形势整体转好及需求反弹,铜价走势将更多地受全球经济、贸易摩擦等宏观不确定性影响。
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中银国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协助矿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她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矿业企业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平台,中银国际呼吁在其沿线建立“区域矿业发展共同体”,形成矿业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并建立统一的区域协调组织,实现中国矿业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联动和有效运作。
“我们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与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矿业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国内外矿业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专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并成为矿业领域中银企合作的领跑者。”李彤说。她表示,中银国际有能力有经验在跨境并购、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等方面协助矿业企业优化交易结构,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缓解和抵御跨境金融、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等风险,增强其“走出去”的能力。
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股票衍生产品、杠杆及结构融资、环球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长期在香港新股发行、股票交易、债券发行、强积金等市场和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