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以改革勇力深化“四降两提”工程 减亏治亏取得重点突破
2019年10月11日 8:50 18739次浏览 来源: 北方稀土 分类: 稀土
从2017年累计亏损4.1亿元左右,2018年累计亏损3.1亿元左右,到2019年前8个月累计实现利润6715万元,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磁材公司等减亏治亏改革试点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以来,按照包钢(集团)公司聚焦“四高两低”突出问题统一部署,北方稀土对症下药、靶向攻坚,以“四降两提”工程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系统攻坚,打出了气势,战出了成效。企业上下处处春潮涌动,正由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洪流。
作为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北方稀土承载着做强做大包钢稀土产业的希冀,更肩负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改变“挖土卖土”重要指示、打造“稀土强国”的历史使命。然而,新形势新任务与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相伴而生:体制机制不灵活、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同一板块不同企业发展不充分、特别是部分主体单位及功能材料企业盈利能力脆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仅2017年一年,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磁材公司、贮氢电池公司、稀宝医疗累计亏损就达4.1亿元左右。与此同时,部分同行企业却在日渐壮大。内忧外患告诉我们,如果不敢自我革命,不敢向顽瘴痼疾开刀,不敢突破固有利益链条,就会制约北方稀土向更高目标迈进,行业龙头地位也将变得岌岌可危。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9年,北方稀土继续瞄准扭亏为盈目标,以改革的胆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意志,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经营管理团队、优化机构及人员配置、引进急需人才及先进技术……一项项思路清晰、力道深厚的举措掷地有声,将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相结合,逐步冲破传统的体制机制壁垒,努力摆脱严重依赖资源的做法,有力突破“四降两提”瓶颈,扭转了部分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
“四降两提”工程正让北方稀土亏损企业重焕新生。
让“血液”更畅通让“水源”更丰盛
如果说顶层设计为改革规划了航向航道,那么,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就是助推改革劈波斩浪的不竭动力。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北方稀土从这里开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昔日的一个小小试验厂逐渐壮大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贸易基地。
今年“两会”,集团公司要求各板块、单位强基础补短板,针对发展瓶颈推进“四降两提”工程。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也深刻体会到,居高的制造成本、人工成本不仅成为自身发展的羁绊,也使北方稀土不能容忍产业“源头”的高成本对整体造成的影响,因此,北方稀土将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的改革视为全局之重。
正视问题,不讳疾忌医。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深化改革之役,首先从降低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两个主战场打响。2018年至今,该企业经过两轮“瘦身健体”改革,部门由最初的33个缩减到13个,科职干部由68名减少到42名,管理岗由320个减少至49个,其间清退劳务工300多人。
以往,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灼烧车间全部由北方稀土职工掌管,80人平均每月生产镨钕氧化物245吨。2018年7月,华美公司自主用工人员接管后,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现在65人平均每月生产镨钕氧化物815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倍。
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综合部(工会)部长胡思源介绍说,该企业职工由北方稀土全民合同工、华美公司自主用工两部分人员构成,两种身份的职工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华美职工吃苦耐劳,执行力强;而冶炼职工学习能力强,专业知识相对丰富。以前两部分人员各自为战、互不相干,这次改革实为挖渠放水,让两种“水源”交汇融合,激活体制机制,将人员取长补短、有效利用,使人力资源转化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广泛、更深层的“灌溉”。
从组织生产来看,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大力完善生产、环保一体化运行机制——在完成常规生产任务、保证核心产能正常发挥的同时,特别重视“小、特、精”等特殊合同订单的生产组织,加快培育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产线,从而有效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知名度。最大限度发挥稀土生产“三废”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效用,加大硫酸铵、硫酸镁、脱硫等环保项目人员力量,确保尽快全面达产,以稳步释放产能。将生产调度、生产技术指导、原辅材料采购供给、技术指标、检测化验、设备维检修等核心工作进一步捋清职责,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努力打通制约生产的“瓶颈”。
其中,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将铈镨分离生产线、精矿焙烧生产线、联动萃取分离生产线的稳产高产,确定为生产管控的重点,将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镁、尾气脱硫等环保项目稳定运行确定为分离产线发挥产能的关键,依此制定科学的分离产线产能保障方案和废水处理稳定运行保障方案,并建立配套考核激励机制,责任分解到人,最大限度发挥全员主动性、积极性。
一系列改革举措很快收到实效。截至今年8月,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稀土氧化物生产成绩喜人,累积产量由去年同期的24888吨增加到现在的32618吨,增幅达31.1%,利润总额实现1.2亿元,彻底扭转了严重亏损的局面。
如今,获得新生的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以更完备的产业整合体系、更协调一致的组织动员力,推进稀土原料生产,源源不断为下游产业提供丰盛的“水源”。
“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作为包钢范围内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北方稀土坚持以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指导,充分将两种机制相加相融,不断激发企业生机活力,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已达85%左右,而磁材公司便是万浪奔涌改革大军中的一艘快艇。
自2015年以来,在国内外稀土价格持续走低、钕铁硼市场产能不断扩张的严峻形势下,由于内部经营不善、冗员过多、产品单一且质量相对较差等多种原因,磁材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摆脱生存危机,2018年底,北方稀土紧扣包钢(集团)公司八届二次全委会关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活力,探索推进经理层成员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的要求,推动磁材公司在引入民企市场化机制改革的浪潮中勇敢试水。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里。磁材公司以形成市场化发展运行机制为核心,开展二次“瘦身健体”,人员精减60%以上,机构精简20%。“不是为了精简而精简。我们是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综合考虑劳动效率、制造成本、职工身心健康等因素,计算出合理的用工人数。”磁材公司副经理周昱告诉记者。同时,本着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磁材公司努力消除内设机构编制臃肿、职责交叉、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
轻装上阵后,磁材公司结合包钢“四降两提”工程有关要求,与行业先进对标,对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将阻碍生产系统高效运转的“症结”锁定在产线物料流转不畅、设备能力不足、陈旧设施无法满足产品质量需求等问题上,并一一开出“药方”,努力释放产线潜能。
在磁材公司合金车间,记者看到11台高大的熔炼炉,只有4个人在操作。由于该工序核心操作都需在作业平台上完成,以前从一台炉子到另一台炉子,操作人员需要爬上爬下,既耽误时间又消耗体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磁材公司在各个熔炼炉作业平台之间架起天桥,操作人员除装料这一工序,几乎不用走下作业平台。改造后,从一个人只能操作1台炉子到现在一个人能操作3到4台炉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为了满足下一阶段发展战略的需要,磁材公司在推进合金生产线高效稳定运转的同时,对磁体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从今年4月底开始,按照精益生产流程,对标行业先进,重新规划磁体生产线各工序布局,对制粉气流磨、压机等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工艺流程,改善作业环境。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试制产品外观变形量显著降低,产品性能一致性与以往相比明显提升,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把改革变成饱含温度的获得感。机构人员精简后,磁材公司首先打破了传统的薪酬体系壁垒,实施全员计件按劳分配绩效考核,突出“多劳多得”的业绩导向,分配进一步向一线生产主业、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倾斜,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权益的同步增值。“以前我们每月的平均工资在3300元左右,现在生产旺季每月平均收入基本在8000元以上。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让我们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合金车间职工于鑫告诉记者。
周昱表示,虽然大力度改革推进和设备改造占用了一定时间,但自今年3月合金生产线启动以来,满负荷生产人均产量由以前的6.94吨/月提升到18吨/月,已达行业领先水平;合金产品制造成本也从3.33元/公斤降到2.04元/公斤(700吨/月),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CPK(质量厚度一致性)从0.6提升至0.82。此外,截止目前,合金生产线已连续3个月实现盈亏持平……磁材公司已经开始逐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种种红利。
让“领跑者”持续领跑
面对日趋激烈的稀土抛光粉市场竞争,已是行业风向标的天骄清美并未躺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而是继续高扬改革奋进的战旗,向着茫茫蓝海破浪前行。
以新品研制为重点攻坚口,天骄清美以期在科研实力上持续领跑,进一步抢占海内外市场。审时度势下,该公司将目标锁定在3D触控玻璃用稀土抛光材料、硬盘基片用稀土抛光粉等时下市场热门产品的研制上;同时,做出(纳米)抛光液、复合抛光液、CMP抛光液靶向攻坚等战略安排,以强化科技动能储备。
当前,天骄清美研制的3D触控玻璃用抛光粉已在客户端试用,收效良好。在行业高端产品——CMP(化学机械抛光)稀土抛光液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现状下,天骄清美大胆开拓,自主研制CMP稀土抛光液,突破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技术瓶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技攻关高速实施的同时,天骄清美将工艺改进与设备设施改造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产线控制能力提升。据副经理杨国胜介绍,天骄清美围绕“四降两提”工程,确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动化水平”主题,从设备设施改造、工艺改进、产线自动化升级三方面开展攻坚,通过新设备引进、原有设备升级改造,产线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以满足新产品、新工艺生产需求,为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保证。
同步进行的产线自动化升级,以工序为单位稳步推进,实现了劳动强度、人工成本双双降低的可喜局面。二季度以来,天骄清美产量持续攀升,至三季度每月产量连续攀升破700吨,较上年度增涨34%,而产线职工却减少了17人,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站稳脚跟,天骄清美树立起“销售围着市场跑,生产围着销售干,供应围着生产保,全员围着利润转”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天骄清美副经理兼销售部部长张磊为记者概括道,可以用“四面出击”来形容。在对产品接受度与适用度深度调研后,天骄清美主动出击,努力扩大终端用户采购量,配合重大客户研制适销新品,技术人员上门提供系列服务,完成产品试用,满足客户需求与提升产品竞争力一举两得;先行出击,抢占新领域,紧抓当前市场空白机遇,自行研发适路产品供客户测试使用;灵活出击,给予价格优惠,实施阶梯价格方案,提供多销多赚的营销方向,引导其购买意愿;延伸出击,积极向外开拓,瞄准欧美与东南亚市场,详细了解海外市场与客户的确切需求,持续发展优质出口经销商,大力发挥各类营销商贸平台作用,迅速对接,扩大在海外适用领域的市场份额。
截至今年8月,天骄清美新增客户27家,利润总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持续领跑行业。
从“单兵作战”到“攥指成拳”
由于市场以及自身原因,贮氢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北方稀土将贮氢公司列入减亏治亏、提质增效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名单,推动其走上改革之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冰的职务一直在变,中山天骄董事长、四会达博文董事长、贮氢公司总经理、北方稀土贮氢事业部经理,多个职务集于一身的变化背后,折射出北方稀土贮氢合金事业“混改”的变局。
李冰告诉记者,随着北方稀土对国内贮氢合金领域佼佼者——民营企业达博文的成功收购,为北方稀土贮氢合金事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动能。而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先进的技术,更是为贮氢公司减亏治亏、提质增效提供了“一流样本”。“达博文42个人每年生产1500吨贮氢合金,而贮氢公司改革前147人才生产700吨贮氢合金。”李冰说道。以达博文为样本,贮氢公司先后开展了三轮“瘦身健体”改革,总人数从最初的147人降到81人,在人员数量上逐步向达博文看齐。
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矛盾,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改革最为复杂。“‘瘦身健体’后,人员少、工作量大、一人多职、工作内容不熟练、工作效率低、思想没有转变等问题相继出现。”贮氢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蒋振峰告诉记者。为此,贮氢公司多次委派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工到达博文学习和工作,带回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
达博文公司具有成熟的工艺流程,研发能力行业一流,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附加值较高,而这恰恰是贮氢公司的短板。贮氢事业部工程师王永光告诉记者,以前贮氢行业内部企业缺乏交流,研发人员就像井底之蛙,更多时候是闭门造车。如今,他通过先后两次到达博文公司学习交流,先进的研发理念和庞大的基础研发积累给他带来了许多启迪。
为充分利用达博文公司产品的研发优势,贮氢公司与达博文公司共同对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行研发,去年以来,联合开发了多款低钴产品,目前已投放市场。产品研发只是贮氢公司与达博文对标合作的一个支点,在过去一年里,双方在设备、工艺、研发、品管、分检等方面,均进行全方位对标与磨合,两种不同体制机制的优秀经验合二为一。
伴随着一揽子改革的稳步推进、一系列对标升级举措的落地,贮氢公司的变化正悄然发生。这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成本的降低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据测算,此前贮氢公司可变成本比达博文每吨高3000元以上,通过设备改造和精益化生产,可变成本持续降低,降幅在千元以上。
而更显著的变化则体现在市场方面。李冰坦言,前些年,品质不稳定、研发滞后一度让贮氢公司陷入困境,部分大客户采购量减少,而如今这些大客户正在加速回归。
全方位对标升级、全流程降本增效,有力地推动了贮氢公司减亏治亏,截至8月底,贮氢公司已实现盈利,一举摘掉了常年亏损的帽子。
与此同时,北方稀土贮氢事业部正在谋划更大的布局。对内,贮氢公司、中山天骄、达博文、甘肃稀土4家贮氢合金生产企业统一市场价格、统一标准,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客户,增加销量,既可保证各家销量,也能稳定市场,增强客户与北方稀土合作的信心,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目前北方稀土已经掌控全国三分之一的贮氢合金市场。对外,与厦门钨业、江钨集团等国内骨干企业加强互动,协调价格,形成良性竞争,共享成果,共同推动贮氢合金行业健康发展。
打造终端应用的“希望之星”
稀宝医疗是北方稀土进军医疗产业的第一支“先遣队”,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磁共振高端医疗器械一经投放市场,便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北方稀土终端应用的重要支点。
但是,企业的产品在业界具有较高声誉,不代表内部管理不存在问题。内部管理相对粗放、制造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出现,成为制约稀宝医疗向尖端领域进发的羁绊,也致使其多年连续亏损。
困境如何破?在北方稀土整体改革思路指导下,调整机构和人员配置,将原来的20个部门合并优化为8个,人员减少30%,全面提高工作效能。重新规划营销布局,形成了辐射全国、带动出口的6个大区、2个省区的销售网络。制定了销售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销售人员业绩和考勤考核力度,与大区经理签订季度销售任务责任状,完不成任务的降级降薪;而超额完成年度销售计划的人员给予额外奖励,并加快兑现。今年以来,稀宝医疗磁共振诊疗设备销售数量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稀宝医疗通过与上海、北京、香港等多地代理商和以往重点代理商(河南、迈谱锡)的合作,逐步开拓巴基斯坦、非洲、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海外市场,推动销售增长。
在提升销售效率的同时,稀宝医疗更注重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推进“四降两提”工程全方面落地。稀宝医疗从合作细节入手,将资源共享、业务环节优化、经济量采购、包装箱周转等纳入谈判内容,每台设备可实现降成本1.6万元。而以往通常外委、外协、外采的工作则变为自主完成,自制屏蔽盒表面氧化处理、自主完成磁体搬运服务等工作,也为企业减少了不少开支。
作为医疗产业的后起之秀,稀宝医疗并没有“后来者居上”的优越之感,反而在四面围城中艰难破困。
稀宝医疗副经理邢志强告诉记者,虽然与同行先行者相比,地处内陆“深巷”的稀宝医疗欲分得“蛋糕”显得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一定优势,拥有相对富集的原料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核磁共振设备,在县级区域普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全民健康”目标,也为稀宝医疗进军高端领域打开最佳的窗口期。
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这一点在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上得到充分体现。核磁共振体积大分量重,而小型化车载移动正是稀宝医疗的独门绝技,与20几吨重的超导核磁相比,永磁核磁只有8吨,这也是“驰影”能“驰”的关键。目前,驰影品牌已被卫计委列入全国健康扶贫专用设备名录。邢志强表示,在历次扶贫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我国基层农村对高端医疗的渴望,未来“驰影”一定会“驰”得更远。借改革之力,破发展难题。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稀宝医疗亏损额同比实现大幅减少,磁共振成像仪签约订单40台,销售数量28台,销售量超去年全年总量9台。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五家亏损企业减亏治亏取得重大突破,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种变化,源自工作目标的明确,源自工作重点的把握,源自工作手段的对路。对于亏损企业,如果说减亏治亏是工作目标,那么“四降两提”工程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勇于改革则是我们的重要手段。鲜活的实践告诉我们:“四降两提”工程精准施策,直指当前最突出、最棘手、最迫切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减亏治亏的方向和路径,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症良方”。而针对现有亏损企业,北方稀土更是出台了《北方稀土亏损企业三年治亏扭亏考核方案》,领导带头承包,清理僵尸企业,下决心扭转一些企业的长期亏损。
如何打破“工作已达极限”“生产组织已达极限”“降本增效已达极限”等固有思维,如何夺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上甘岭”?需要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需要我们用好改革的手段。在实施“四降两提”工程中,哪儿有事情推不动,哪儿就需要改;哪儿有问题难解决,哪儿就需要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稀土企业,并没有铺满鲜花的理想坦途,未来发展任重道远,新考验新挑战会接踵而至。而这条路北方稀土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惟改革者进,惟改革者强,惟改革者胜!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