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的稀土矿山基本完成环境综合治理

2019年09月18日 9:22 135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近日,冕宁牦牛坪稀土矿,露天开采井然有序。

切片

“国家级绿色矿山”有望再添川籍新成员。近日,凉山传来好消息,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会东铅锌矿等5家申报参加2019年度绿色矿山遴选的矿山企业通过了专家组初步评估。

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是我国第二大、四川第一大轻稀土资源基地。曾经,这里是四川的“淘金”之地,伴随上世纪90年代的稀土热潮,牦牛坪一度成为无序开采的典型代表。如今,通过10余年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牦牛坪的开采秩序得到了恢复,矿山环境大为改善。

牦牛坪是如何“变身”的?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赵蕾 本报记者 寇敏芳文/图

过去

上百家小作坊私挖滥采,致环境污染

说起牦牛坪的矿山污染,冕宁县森荣乡牦牛村2组村民胡正光记忆犹新。牦牛坪矿山的核心资源区就在牦牛村,该村也是整个牦牛坪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

2013年7月17日,牦牛坪稀土矿区遭遇冕宁县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雨,山洪泥石流冲走了牦牛坪稀土矿区遗留荒渣10多万吨。“这些矿渣冲到河里再漫到岸上,河流两边的农田都污染了。”冕宁县相关负责人回忆。

胡正光见证了牦牛坪矿山从发现到开发的全过程。“最疯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矿,提个编织袋拿着铁锹就开干。”

森荣乡马厂村42岁的村民吉胡谷瓦莫住在村里小河边,她家的稻田也遭受污染,“之前水稻亩产能达到700公斤,污染严重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

采富弃贫、土法淘洗、无证开采,不仅造成牦牛坪矿山一片混乱,更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1998年,牦牛坪采选企业一度达到100多家,且大多数为小作坊。1998年至2006年,由于牦牛坪稀土矿没有统一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矿区上游形成大型采坑10处、弃渣堆26处,泥石流隐患加剧,对下游的牦牛村、马厂村1095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同时,所有稀土选矿企业的尾矿处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整个牦牛坪陷入了“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困境。

治理

稀土资源开采拉开整合大幕,6.8亿元治理环境欠账

如何让牦牛坪走出困境?治理矿山环境要从整合矿产企业开始。

2006年至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土资源部对稀土开采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对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实行指令性计划;另一方面,提出彻底改变矿山企业“小、散、乱、弱”局面,实现“一个矿山、一个矿权、一个洗选厂、一个尾矿库、一套精深加工链”五大体系。

在此背景下,牦牛坪矿产资源开采也拉开了整合大幕。矿产品生产和矿石开采均被控制,牦牛坪上百家稀土小作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3月,冕宁县推出稀土产业准入清单,从准入企业范围、工商注册要求、投资要求、产业要求、入股要求等9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当年6月19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与四川蜀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冕宁县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15亿元,组建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江铜稀土”),竞标获得牦牛坪稀土矿区的开发权,开始对牦牛坪矿区进行资源整合、环境污染治理和科学开发。

“我们刚接手时,矿区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四川江铜稀土矿山管理部主任程世虎说,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对牦牛坪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共发现矿区地质灾害点23处。问题排查发现后,四川江铜稀土分段分类开展治理工作,共投入6.8亿元专项资金,治理矿区历史遗留地质灾害和环境隐患。截至目前,牦牛坪矿山环境基本得到了恢复。

如今

科技支撑,为矿山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牦牛坪稀土矿用了10余年时间,初步恢复了矿山环境。作为我省最大的稀土矿山,它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牦牛坪矿山,道路两边绿茵丛生。在采矿区,露天的矿山被一层层整齐开挖,洒水车来回穿梭,早已不见滚滚烟尘。四川江铜稀土副总经理彭敏文介绍,矿区内已经形成规范的运输系统和排土场,建成了矿区清污分流系统。在采矿方面,矿区引进了矿业三维可视化软件,实现了矿山资源可视化动态管理,较传统人工现场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75%,减小作业量60%。

“我们还建成了牦牛坪稀土矿资源综合利用采选工程,这项工程曾被列为四川省56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彭敏文介绍,该项目使选矿回收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采剥成本超过10%。

在矿区的选矿厂,还有一个全流程监控平台——矿石从开挖到加工成精矿的全流程都被记录下来,随时可以调取查看。“如果生产不规范,我们都能及时发现。”彭敏文说。

据了解,目前,四川江铜稀土采选工程数字化平台正在调试中,未来矿山基础数据数字化覆盖率将达到100%,信息化系统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