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之路仍在探索中前行
2019年09月12日 16:0 15022次浏览 来源: 电池中国 分类: 铅锌资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产销双冠。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预计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万辆,并达到500万辆的保有量。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使用量的逐年递增,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也将呈现出规模化增长的态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 20万吨 (约25GWh);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 (约116GWh),其中,约有55万吨(占总退役量70%)退役动力电池可进入梯次利用环节,庞大的退役量也让动力电池回收成为当前行业前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约为50-65亿元,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可达到70-75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50亿元。动力电池退役量的持续攀升,也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第三方回收企业以及资本等纷纷“跑马圈地”,加速抢占回收入口。
目前,我国以泰力回收、湖南邦普、湖北格林美、北京赛德美、赣州豪鹏、广东光华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处理能力。以泰力回收为例,现已建立起国内一流的回收体系:拥有完善的电池回收管理认证体系、遍布全国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专业的废旧电池回收管理团队、先进的废旧电池处理设备及工艺、专门的废旧电池运输转移车和废旧电池分类存储仓库等。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骆驼股份、比亚迪、华友钴业、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生产和材料企业,亦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并展开“暗战”。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化格局,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乱象,不少作坊式的回收企业混迹其中,极大地影响了回收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节奏。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前景较为广阔,但动力电池回收工作始终应以安全、环保为前提,希望国家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避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重蹈铅酸电池回收的老路。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 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并按照“先梯次、后再生”的原则开展相关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工作。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发布,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试先行,并有序地推进试点示范工作。未来我们还应加紧培育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杆企业,并不断探索技术稳定、可商业化、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模式。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