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标准研制井喷可期(上)

2019年07月24日 7:54 99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镁资讯   作者:

     目前我国镁及镁合金领域

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

2008年,我国成功接任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维护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化秘书处平台,并以我国为主完成国际标准4项,在研国际标准4项,在国际标准舞台唱响中国声音,引导国际标准化工作者共同开展镁及镁合金标准化工作。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目前委员会主席由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复生教授担任,并拥有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和英国等9个积极(P)成员国,以及奥地利、捷克、芬兰、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瑞士、土耳其和乌克兰等15个观察(O)成员国。

目前,镁及镁合金领域共发布国际标准24项(含由ISO/TC79负责归口的16项镁及镁合金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在研国际标准6项。主要包括原生镁锭、铸造镁合金、镁合金牺牲阳极等重要国际标准及配套16项分析方法国际标准。

目光回到国内,我国镁及镁合金国内技术标准化工作经过20多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发布了67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有7项标准已完成报批工作待发布,3项标准正在研制中,形成了以基础标准、分析标准、产品标准为主线的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随着近年来镁及镁合金在新材料领域应用的推广,镁合金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城市基础建设(多媒体显示屏)、民用医用(如自行车、担架)等领域,制定跨行业的标准时,存在归口管理的问题,所以在申报标准计划时存在困难,但现实问题则是这些特殊领域专用的镁及镁合金产品无法标准化,不能及时满足供需双方标准需求。

目前镁及镁合金领域

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不足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这两个覆盖镁及镁合金领域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机构,经过20年和近40年的努力,建立了现有的标准体系,满足了我国及全球镁及镁合金贸易需求,但随着镁及镁合金的应用拓展,目前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均存在不足。

首先,从国际标准来看,镁及镁合金领域的国际标准虽然经历了10年的升级,并已覆盖从原生镁锭到铸造镁合金、变形镁合金、镁合金牺牲阳极等重要国际标准并配套16项分析方法标准。但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比如缺乏镁及镁合金状态代号等基础标准,以及镁及镁合金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线材、铸件、锻件等产品国际标准。此外,分析方法标准多以化学分析为主且标龄较长,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虽然“摇瓶子”的分析方法精密度较好,但由于实验过程耗时相对较长并有可能使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还缺乏镁及镁合金的仪器分析方法以满足现代化分析领域的实际需求。

其次,从国内标准来看,虽然我国的标准体系较为完善,但也缺乏镁及镁合金状态代号、镁及镁合金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等基础标准。随着镁及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行业对镁及镁合金的腐蚀防护性能提出了各种需求,因此,镁及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也极需构建并完善。同时在制定跨行业的标准时,存在归口管理的问题,所以在申报标准计划时存在困难,但现实问题则是这些特殊领域专用的镁及镁合金产品无法标准化,不能及时满足供需双方对标准的需求。

未来镁及镁合金领域

标准体系建设的设想

现有镁及镁合金标准体系是有待补充和完善的,笔者眼中的镁及镁合金标准体系,将是国际标准(ISO)和国内技术标准(GB+YS+TB)两套体系“双轨并行”的,这与近两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有色金属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双轮驱动”是完全吻合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已经摆脱了若干年前的对国内标准工作进行点缀和补充的角色,慢慢走向舞台的C位,与国内标准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角色,同时,我国还是ISO/TC79/SC5镁及镁合金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是我国有色金属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排头兵,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镁及镁合金标准工作仍将是“双轨并行”的,标准体系也将是基础(术语、牌号、热处理状态等)标准、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物理性能检测)标准和管理(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为支撑,通用(原生镁锭、铸造镁合金、变形镁合金、板/带/箔/管/棒/型/线/锻件/铸件)产品标准和细分领域(汽车用、高铁用、3C产品用、自行车骨架用)产品标准为主体的结构。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