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江铜40年巨变
2019年07月11日 16:13 84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管润荣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起步,肩负振兴中国铜工业的国家使命,江铜已经昂首走过40个春秋。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40年来,江铜与祖国共奋进,与行业共成长,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令人惊叹的“江铜奇迹”。
阴极铜产量全国第一、铜材产量全国第一、销售收入铜行业第一、第一支境外上市矿业股、第一个世界铜品牌、第一批进入期货市场企业、第一张全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国家唯一的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企业、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一个个第一的背后,折射的是江铜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步步成长为中国铜行业领跑者,实现由“江西的江铜”到“中国的江铜”,再到“世界的江铜”的辉煌嬗变历程。
从7500万到2300亿
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2018年7月19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8年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江铜以319.6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370位,成为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江西企业。自2013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以来,这已是江铜连续第六次进入这一象征企业综合实力和至高荣耀的榜单。
自1979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以振兴中国铜工业为己任,不断跨越奋进,一步步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中国铜工业的领跑者和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铜采选能力和自产矿量全国最大。已形成年采掘(剥)总量17500万吨、选矿处理量5600万吨能力,年矿产铜产量从成立之初的1.4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20.83万吨,增长了13倍。
铜冶炼能力跻身世界前三。已形成150万吨阴极铜年生产能力,较1987年贵冶电解系统投产时的5.48万吨增长了26倍。阴极铜产量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贵溪冶炼厂单厂生产规模世界第一。
铜加工综合生产能力跃居全国首位。先后建设了铜线、铜箔、铜管、漆包线、铜板带生产线,铜加工产能达118万吨,形成了五大体系、十大类产品,铜加工能力全国第一。
金融贸易发展迅猛。年贸易额超过1200亿元;期货交易额3.36万亿元;金融板块资产规模达316亿元,并参股江西银行、乌鲁木齐银行、恒邦保险、中银证券等金融企业。产贸融紧密融合,为江铜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
综合实力与日俱增。201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27亿元、利税77.23亿元,分别较1979年的7557万元、1713万元增长3100倍、453倍。40年来,公司累计生产铜精矿含铜472万吨、阴极铜1663万吨、电金385吨、电银9746吨,创造利润总额6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504亿元,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3.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278亿元,增长387倍。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还大力强化品牌建设,走出国门,树立国际品牌。“贵冶牌”阴极铜是中国首个在LME注册的电解铜品牌,实现了中国铜工业世界铜品牌零的突破。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阴极铜、黄金、白银三大产品全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的企业。同时,以贵冶中心化验室为基础组建的铜测试工厂为LME在国内唯一认定的阴极铜测试工厂,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金川集团、五矿有色、山东祥光等5家铜企业在LME注册的阴极铜测试工作。在江铜的示范带动下,中国其他铜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注册品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江铜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领中国铜行业共同进步,提升中国铜行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公司牵头成立的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7年主导全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谈判,在国际铜市场上唱响了“中国声音”。
从偏安一隅到走向全球
产业布局实现全面优化
2018年11月24日,江铜与江西六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江西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赞比亚开工。项目将打造成集工业、贸易、物流、综合服务为一体,具有江西产业特色,满足赞比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贸园区。这是江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
从参与收购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北秘鲁铜业公司股权,到控股阿尔巴尼亚铜矿,再到投资赞比亚,进军东南亚,近年来,江铜“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曾经偏安赣东北一隅的小铜企正走向全球布局产业,“国际化江铜”逐渐成型。目前,公司在中国、秘鲁、阿尔巴尼亚、阿富汗等国建立了矿业基地,并建立了覆盖全国、辐射海外的投资、营销、金融和贸易网络。公司正以全球视野推进开放发展,按照“贸易先行、开拓市场、延伸实业、产能合作”的思路,加快推进资源、技术、产能、产品、服务等向海外布局和扩张,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在国内,公司的产业版图已经覆盖全国半数省市,初步建立了以江西本部为主体,辐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五大产业基地体系,实现了沿江、沿海T字型区域布局。
产业布局上,公司正按照“以铜为本,做强有色,多元发展,全球布局”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铜、铅锌、稀土、黄金、稀贵稀散金属、硫化工、金融、贸易、物流、技术服务十大业务板块,力争到2029年,公司成立50周年时,成为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争取全面跻身世界矿业前五强。
在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铜产业的基础上,公司正大力落实多元发展战略,积极拓展非铜业务,打造“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持续做强稀土产业,以四川稀土为平台,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增强在国内稀土行业话语权。盘活做强铅锌产业,推进省内铅锌资源整合开发,推动九江铅锌、金德铅业良性发展。培育做大黄金产业,推动德兴黄金资源整合开发,拓展黄金冶炼加工业务,打造百亿产值。培育做大稀散金属产业,提升稀散金属综合回收能力,延伸产业链。做强做优金融产业,稳健发展贸易产业,扶植培育物流、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材料、生态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产融贸协同发展、传统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力争努力通过多元发展,逐步推动江铜向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金融贸易、技术服务为一体,集供应链、产品链、创新链于一体的行业综合性、集成化服务提供商迈进。
从“吃干榨净”到复绿成林
绿色发展成为竞争新优势
今年5月,德兴铜矿杨桃坞山完成了最后一块地的复垦,通过采用与中山大学、广东桃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这块曾经堆满废石、寸草难生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山花烂漫,变成一座生态公园。
杨桃坞复绿只是公司推进绿色发展、培育绿色竞争优势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公司一直视绿色环保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倡导构建全产业链绿色生态,每年投入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超过16亿元,持续对矿山、冶炼、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技术升级改造,使铜冶炼总回收率达世界第一,铜冶炼综合能耗为世界第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废水产生量等多项环保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有联网监测数据达标率为100%。“十一五”以来,公司累计环保投入超过40亿元,所属矿山可复垦废弃地80%以上完成生态恢复,冶炼企业空地基本实现100%绿化。
公司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针对 “废气、废水、废渣”,形成“三废”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烟气余热资源全面综合回收利用,每年余热发电2亿度以上;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达94.7%,其中冶炼工业水复用率达97.8%以上,每周节约用水相当于一个西湖;建成国内首家废石堆浸-萃取-电积工厂,每年回收铜金属1000余吨;建成中国最大冶炼烟气制酸工厂,总硫利用率达97%以上,达目前世界顶尖水平;每年从废水中回收1300多吨铜金属,且每天净化处理废水190000多吨(能力22.48万吨/日);充分利用冶炼废渣中资源,回收有价元素,每年冶炼炉渣中回收铜金属9000多吨,相当于中国一座中型铜矿山全年的金属产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达60多亿元。
公司还从标准制定入手,先后主制定了《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电工用铜线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部分限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抬高了铜行业新建项目准入门槛,助力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公司率先采用的废水硫化提铜技术、废石生物提铜技术,以及冶炼两转两吸制酸技术、活性焦干法脱硫技术、有机胺脱硫技术、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MBR膜生物反应技术等,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规范或发展方向,对国内同行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为引领同行业绿色升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被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华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奖“;2012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球绿色500强企业”;2014年8月,德铜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绿色矿山”; 2017年被评为有色行业“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一系列绿色发展国际和国家级荣誉的获得,彰显了公司绿色发展的责任与能力。
按照《江铜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工厂)建设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末,公司所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将全部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工厂)建设标准。
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升级
今年3月,由工信部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年国际电子电路(上海)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全球电路板及电子组装制造产业链的众多行业大咖齐聚展会现场。铜箔公司携十多款与5G配套,打破美日韩和台湾地区长期市场垄断的高端铜箔新品亮相展会,引起全球顶级同行和中兴、华为等国内领先产品应用终端客户的高度关注,并表示了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加工事业部大螺旋角内螺纹铜管、瘦高齿内螺纹铜管等一大批高端产品,宝兴公司通过25个国家或地区产品认证的电源线系列产品等也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公司抢占下一步发展先机、参与全球竞争的强力引擎。
在过去40年的发展过程中,江铜紧盯世界前沿技术,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技术发展之路,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冶炼技术和矿山开发技术。一是具备驾驭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现代化冶炼厂的综合能力,建成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贵溪冶炼厂。二是为国内大型冶炼企业如云铜、铜陵集团、金川集团等企业所使用闪速熔炼工艺的建设、试生产保驾护航。三是进行技术服务和人才输出。江铜的富氧闪速熔炼技术已成功推广至安徽金隆铜业、金川集团和伊朗哈通·阿巴德铜冶炼厂、泰国罗阳铜冶炼厂等;矿山开采技术输出到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等;研制开发的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及闪速炉喷嘴,不仅成功取代了进口设备,而且还出口日本、伊朗等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质的跨越。
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2014年2月,公司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平台,成立江铜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科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第一步。至此,公司形成了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体、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公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由14名博士、14名硕士组成的豪华研发团队正带领江铜研究院打造成为江铜的核心引才高地、创新创业高地和成果孵化高地。
借助五大研发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公司打造发展优势的新引擎。截止2018年,公司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112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协技术奖励229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4项。仅近五年来,公司科技投入就累计达到120多亿元,内部科研立项230余项,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2016年,国家工信部将贵溪冶炼厂列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全国铜冶炼行业唯一一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企业。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电子防盗……这些过去只在高科技企业才有的“黑科技”,如今已在贵冶落地开花。同时,江铜各厂矿也在国家支持下打造“矿山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填补我国在矿山生产制造上应用“互联网+”的空白,推动我国矿山行业由粗放型向创新型、智能型方向发展。这标志着江铜即将进入一个信息化水平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工业化效率更高的发展新阶段。
从“信息孤岛”到数据共享
企业管理迈进“数字时代”
在加工事业部,每一件新下线的产品都会被贴上一个“身份编码”,通过扫描这个二维码,对应产品的原料入厂时间、规格、品种、生产机台、检验、出厂时间等所有信息都一览无余。任何一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找出“罪魁祸首”。
“原来接到客户投诉后必须通过翻看各类厚厚的纸质记录和报表去进行质量追溯,无异于大海捞针。现在好了,只有登录全面预算系统,借助共享数据,产品所有信息都可秒查。”说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后带来的便捷高效,加工事业部铜管分厂的员工们掩饰不住兴奋。
2014年底,公司启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全面预算管理已完成六矿一厂的全面覆盖,并在加工事业部、永铜等单位初步实现预算落地。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孤岛”被打破,数据实现共享。通过进行数据分析,联合生产和销售,连通了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发挥出显著的管理效能,推动公司所属单位朝着“数字工厂”、“数字矿山”大步迈进。
对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也是近年来公司创新管理,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2014年,在贵冶对标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公司决定在各级各领域全面推行对标管理,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建立统一的对标信息沟通平台、顺畅的对标信息收集渠道,构建完成公司级和厂矿级两级对标体系。至目前,两级对标体系基本形成,发挥出强大的管理效能。仅2018年,德铜20项关键指标中就有16项达攻关值,其中钼回收率、硫回收率、铜精矿水份等16项创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新增效益1075万元。贵冶更是实现了从“对标”到“创标”的新跨越,铜冶炼总回收率、闪速炉作业率、铜冶炼综合能耗、银冶炼总回收率、总硫利用率六个创标指标全部完成创标,20个对标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最能代表闪速炼铜行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闪速炉作业率达到99.23%,不仅再次刷新了贵冶的历史纪录,在全球同行业也缔造了超一流水平。
2009年,公司正式启动管理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工作,先后开展了业务流程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协同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全公司统一的标准化数据体系已经建成;物资采购、财务管理、贸易销售等业务流程全面实现了信息化;业务财务一体化ERP系统成为公司集团型应用架构的核心,并在公司实现全覆盖;公司集中统一部署的信息化建设,也为集团总部实施充分放权和有效监管创造了条件,同时规范化且固化的业务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随着2018年公司顺利完成管控模式优化和总部机关机构、职能调整,公司正朝着打造匹配世界一流企业的管控模式目标迈进。
从探索载体到自成体系
党的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今年5月下旬,陕西延长石油、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烟台市国资委三家单位先后来江铜学习交流党建工作,让江铜党群部门的人员应接不暇。而这也成为公司自2002年首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的常态。据统计,目前已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各行各业的过千家单位、过万人来江铜学习交流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经验。基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江铜党建品牌正越擦越亮。
2001年,公司创造性地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导入党建工作,建立起我国首个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开创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先河。通过该体系,公司党委创建了适应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使企业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践中,通过把企业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分层探索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建立了党委抓稽核、支部抓特色、全员抓创星等长效机制,确保了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国企党建创新之路。
江铜党建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经营这个中心,使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开展“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试点,到20世纪前期铜价持续上涨时期开展“党支部特色工作”,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全面推广南方公司党委稽核和贵冶全员创星经验,在公司40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党委总能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把握经济运行大势,适时推进党建创新,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公司的发展方式、经营机制、盈利模式以及职工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助推公司固本强基、提升管理、发展脱困、跨越发展。
通过党建创新,公司党政工作实现了更紧密的融合,不仅成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而且逆势突围,先后实现产能跻身世界铜行业前三强、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成为我国有色行业和江西工业发展升级的样板。公司党建工作因此被中组部誉为国企党建的一面旗帜,并得到中央改革办党建督察组的高度评价,集团和所属德兴铜矿党委先后四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
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三年创新倍增”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公司党建创新不停步,正加紧开展“新时代江铜党建工作提升创新”课题研究,对公司40年来的发展和党建工作进行全系统、全过程“把脉问诊”,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江铜党建“顶层设计”,同时加快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全力提升江铜党建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绩效化和科学化水平,争取把江铜党建品牌效应越放越大。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