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造就更多“稀土工匠”

2019年05月15日 8:6 154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在人的层面,如果对一件事具有极致追求的品质,并为之不断付出时间和努力,则被称之为“工匠”。在稀土行业企业,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已意识到,只要技能好,就有成长的空间,就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4月29日,北方稀土召开首届“稀土工匠”发布会,5位来自一线的操作工被命名为“稀土工匠”。

作为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北方稀土能生产各类稀土产品50多种、近千个规格,企业近万名职工中,90%以上都是一线技能职工。受表彰的这些“稀土工匠”,正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这些“稀土工匠”专注于制造,专注于产品,把技术干成艺术,把产品制成精品,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稀土业工人树立了典范。

例如,“稀土工匠”张文斌是北方稀土的一名稀土化工操作工。多年来,他带领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完善湿法冶炼基础工艺,创新操作方法和新工艺,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我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树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才能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培育技能人才既要激发其内在动力,又要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在实践中,应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方式,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一些稀土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附加值为什么低?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许多企业生产的稀土大都作为原料出口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缺乏稀土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和设备。

我国是稀土的生产大国,但不是应用强国。出口的稀土低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极少,所以利润很低。要改变这种局面,稀土企业应怀揣一颗匠心,恪守核心专业,使企业化繁就简,把产品做到极致。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做大做强中跻身世界前列。出精品要以精益求精的追求,从创新上找动力,在产品和服务两方面下苦功。

北方稀土表彰“稀土工匠”,给其他稀土企业提供了经验,值得在稀土行业企业推广。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但是,再高精尖的设备也缺少不了人的掌控,而且有些任务十分复杂,机器永远无法达到手工操作的精益程度和灵活适应性。因此,要求稀土职工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必须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稀土行业应培养和造就出越来越多的“稀土工匠”。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