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丰电磁:追高逐新中不断完善取向电工钢技术

2019年04月16日 15:31 164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日前,从位于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机电园区的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丰电磁)传出好消息:取向极薄带实验成功,“我们突破了酸洗去除玻璃膜底层及绝缘涂层这项制约生产冷轧取向硅钢薄带的重点、难点技术瓶颈,而且所用原材料也是我公司0.26mm厚度的取向硅钢成品,实现了产品的闭环生产,有效稳定了产品性能。”威丰电磁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刘宝志满脸笑容地介绍说。

威丰电磁作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拥有取向电工钢生产线、从事高性能电工钢研发与制造的民营企业,在将近12年的时间里,这家原本只有几千平方米厂房、二三十名员工的小企业,缘何成长为全国产能第三的民营企业?

靠自己 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一种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用于变压器制造的重要材料——取向硅钢日益紧俏,2007年至2008年间,这种材料的价格疯涨至4.6万元/吨到4.8万元/吨之间。

市场催生需求,使命催人奋进。2007年12月,威丰电磁应运而生。据刘宝志回忆,当时根本没有厂房,租用了包钢带钢厂一个车间,才几千平方米,员工只有二三十人。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开始建厂房,新厂房顶刚封,玻璃还没安完,就开始安装设备了。“2013年6月,第一卷钢生产出来后,我们开始稳定工艺,扩大产能,到2013年底,单月产能达到七八百吨,到2015年,最高产能已达每月2000吨。”刘宝志说,这些工艺和设备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谋创新 院士工作站谋出新路

取向硅钢研发、生产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业,所以从一开始,威丰电磁就把研发、技术创新摆在了企业最重要的位置。

2015年6月,威丰电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科大名誉副院长王一德院士签订协议,在威丰电磁建立了包头市首家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

目前,我国最大的取向硅钢生产企业是宝武集团,第二名是首钢,不断超越,与前两名比肩,唯有不断扩大产量。“扩大产能就需要在生产线上想办法,建双线,即每道工序都是两条生产线是当时我们想到的解决办法。”

但在建双线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退火地方不够,如果每年要达到5万吨产能,还要再增加30多个罩式炉。当罩式坑已经挖好了,却存在场地空间不足和人员安全问题,实行起来很难。新建环形炉,但建环形炉要投资3亿多元,当时的威丰电磁总资产才2亿多元。关键时候,“我们能不能改变模式,环形炉做不起,那就做成隧道炉,不但可以消除安全隐患,还可以节能。”刘鹏程董事长斩钉截铁。

众所周知,退火是有氢气、氮气等多种保护气,每个不同的退火阶段需要不同的保护气体,怎么切换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听取了院士、专家的意见之后,威丰电磁的设计团队就按照思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图纸,然后开始建造第一条隧道炉。2016年3月,隧道炉点火,开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他们的方向是对的。6月,生产出了合格的成品,然后把剩余12个罩式炉也全部拆除,开始组建第二条隧道炉,并把先前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改进。截至目前,威丰公司已经拥有4条生产取向硅钢专用隧道炉。

威丰电磁自主研发设计取向电工钢连续高温隧道式退火炉,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安全系数高、能耗低等特点。项目由中国金属学会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电工钢高温退火用隧道式退火炉为我国电工钢高温退火提供了新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该项目已获授权专利15项,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缓上市 在新目标上蹚路

虽然有上市的想法,但再把企业规模扩大,追赶国内前两名和不断完善工艺的使命,让威丰电磁开始了它的三期工程。2016年8月,希望园区的另一个新厂房开始破土动工。“那会儿资金不足,我们引进外部资金9000万元,加上工业转型资金给的1.2亿元,一共2.1亿元,我们又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刘宝志说,他们在一片荒地上建厂房、硬化路面,一直到冬天土建都没有停工,2018年5月,三期工程全线竣工。“2018年7月,我们两个厂的单月产能突破5000吨,最高一个月上了6000吨,2018年实现总产能5万吨,利润1800万元,2019年,我们预计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以上。”

威丰电磁现在一年产能达8万吨,产能目前在全国排第三,在国内民营企业里则排第一,而且已经完成了15万吨年生产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威丰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建设连续稳定批量生产取向硅钢极薄带的新材料供应商。

随着在取向极薄带开发中取得突破,2019年,威丰电磁又确立了三个研发目标。“我们要在HiB钢方面有一个突破,要跟上游厂家合作,最终生产出合格的HiB钢产品。第二个项目是稀土在取向硅钢中的应用;第三个科研项目则是磁场退火对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这些研发项目,威丰公司已经做了三年的基础研究工作,这些技术进步工作2019年将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电工钢技术基础研究作出贡献。”刘宝志充满信心地预测。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