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
2019年04月04日 8:39 2153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文学杂谈
清明,夹杂着人们对逝去先辈的祭奠。记得小时候看到哪家出殡,除了丧家的哭天喴地,最害怕的是看到逝者除了全身蒙上白布,外面直挺挺地伸出一对黑布鞋,总是让前去凑热闹的小孩看得心惊肉跳,那时家里的大人健全,对“死亡”二字十分惧怕,也根本体会不到一个家庭永远失去亲人的刻骨铭心。记得大院里曾有位长辈去世,除了大人们忙前忙后地张罗后事,也是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兴奋的时刻,从来没有坐过敞篷汽车驶过这么远的车程到郊外的墓地,远远望见山岗中歪歪斜斜立着众多的墓碑,甚至乱草从中还有垮塌的墓穴,有胆大的孩子还敢在残墓前的梨树上摘些果子吃,据说回家后还闹肚子。那是少年时期我对人生死亡归属地的初次体验,我们从小过的清明节,那时是提倡移风易俗及破除封建迷信,学校都在此时都会组织学生集体去武汉的洪山施洋烈士墓献花圈,也是我们春游踏青的时节。那时年少,根本不会考虑或想象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日月如梭,几十年的光阴伴随着子女的成长历程,仿佛是我们年轮的刻划。经历了失去父母的痛彻心扉,我才真正理解年轻时有位同学曾告诉我他失去父亲时的感慨:家里倒了棵大树。也从那时起,我对死亡这个概念有了新的感悟,才真正明白佛经中有关生死轮回的问题。也才痛悟多年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和那慈祥的微笑。此时我才明白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习俗——清明。它为我们提供祭祀先辈哀思的灵魂安放地,而活着的人,除了我们清明的拜祀也要永远要珍惜眼前人。与其千山万水地去求神拜佛,不如陪伴在家里的父母!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