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话境外人才培养首届有色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养论坛召开
2018年11月27日 8:50 102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于璐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有色金属行业境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探索有色金属企业境外人才培养机制,11月2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养论坛在广州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郁云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改革处副处长李慧萍,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严弟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汤才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执行主席丁学全主持会议。来自五矿、中国黄金集团等有色联盟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等百余位嘉宾参加会议。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也不断扩大和深入,职业教育作为境外投资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境外中国企业培养了众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15年12月,在教育部的批复和指导下,有色协会牵头开展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个试点,为有色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境外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人才是关键。”范顺科在讲话中指出,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走出去”发展的先行行业之一,一大批有色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尽管如此,企业“走出去”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范顺科强调,境外人才缺失更是企业“走出去”的短板之一,也是制约境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他提出要从三方面推动境外本土人才培养,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境外人才需求,做到境外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为境外企业输送更多的本土人才;三是统筹协调,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从协会层面、企业层面、院校层面积极搭建,相互合作,共同推动。
李慧萍对有色协会开展的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以有色协会牵头开展的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是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适应的海外办学模式的“典范”,主要体现在“三个多”方面:一是多主体优化组合,政行企校协同联动;二是多举措提升质量,充分盘活各类资源;三是多成果共享互惠,搭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李慧萍还表示,国际合作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未来将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做好加强政府间合作对话、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传播中国职教“好声音”等工作。
郁云峰在讲话中表示,海外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掌握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此境外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有60%的孔子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目前,我们正准备与有色协会和有色人才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有色境外企业与孔子学院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期待与更多的有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有色企业海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1+1>2的效果。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严弟勇指出,人才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推进有色联盟继续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力量,有色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境外人才培养力度。联盟将全力推动成员企业与重点国别企业之间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不断扩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工程的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为联盟成员企业开展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集团、华钢矿业、魏桥创业、锦江集团等 “走出去”的有色行业联盟企业交流境外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实践探索,同时邀请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家试点院校及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交流校企合作、协商境外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等。
会议最后举行了交流研讨活动,参会企业与院校代表分别发言,深入探讨了如何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有色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由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共同协办、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首届境外人才培养论坛,为中国企业与各大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探讨境外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有色金属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