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倾力打造“有魂”镁谷“中国镁产业30人论坛”暨鹤壁镁交易中心开业仪式在河南省鹤壁举行

2018年09月19日 8:37 72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镁资讯   作者:

    9月15日,随着河南省鹤壁镁交易中心一声锣响,标志着鹤壁打造“有魂”的镁谷进入发力阶段,这个时刻将载入鹤壁近10年来建设中国镁谷历程的史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和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共同敲响交易中心开业锣,全国唯一的镁交易中心——鹤壁镁交易中心正式开市营业。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富士康科技集团、东风汽车研究院、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随后,“中国镁产业30人论坛”在鹤壁市人民会堂开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作“中国镁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复生作“镁合金产品和开发应用”专题报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新兴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任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副会长孙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院生、尚轻时代总经理董春明、军事科学院大校栾大龙等嘉宾,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郭浩,鹤壁市常务副市长史全新,鹤壁市副市长胡润身以及鹤壁相关部门领导和来自全国镁行业企业的代表嘉宾出席了论坛。

文献军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政府推动、科技带动、金融扶持等举措,鹤壁已成为我国镁产业重要的聚集地,希望鹤壁持续提高保障能力,以需求为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攻克高端领域的镁应用障碍,提高镁的应用水平,增强有效供给,发挥全国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必须加强环保举措,让镁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产业基地,鹤壁不仅拥有全国品位最高、杂质最少、储量丰富的白云岩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镁综合加工能力,还设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金属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同时,该市还有全国唯一设置金属镁专业的大专院校和中国镁协人才培训基地,在中国镁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和长远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坚持把壮大规模与提升层次、抓高端与抓终端有机结合,突出技术引领、高端突破,依托河南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带动,着力推进高品质镁和镁合金终端产品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加工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中国镁谷”。

“鹤壁镁交易中心的开市营业,是河南镁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盛事,也是河南省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河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鹤壁建设镁交易中心,吸引和培育全国乃至全球会员进行镁产业现货交易,对于构建镁产业供应链、促进镁产业价格形成,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助推鹤壁镁产业集聚发展乃至中国镁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第一个镁产品交易中心在中国镁谷鹤壁的成立,必将对中国镁产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重庆博奥镁业总经理曹建勇说。

“鹤壁的镁产业在平台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都做得很好,监测平台和交易平台的建设给中国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潘复生说。

潘复生在“中国镁产业30人论坛”演讲中指出:“作为目前实际应用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希望行业同仁一起在镁的全球化视角下的战略研究、镁的标准化战略以及镁的智能化战略研究方面共同作出积极努力。”

他预测:“镁合金材料应用正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当日下午,鹤壁“中国镁产业30人论坛”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专家访谈环节。访谈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镁在鹤壁”“镁与交通”“镁与生活”。访谈由栾大龙主持。共18位嘉宾就此三个板块进行了热烈的发言,现场互动活跃,嘉宾对鹤壁如何打造中国镁谷献计献策,并提出了中肯意见,围绕轨道交通、汽车减重、如何打造中国镁谷、产融合作、军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镁产业在追求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金属材料,镁合金在节能环保领域大有可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对镁合金零部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可能实现航天工业燃料的重大变革,但这一切都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没有这一前提,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是没有根基的。这是嘉宾们在访谈互动中达成的共识。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