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色绿如海:绿色生态,矿山发展新标配
2018年08月01日 11:11 5607次浏览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张永强 崔世俊 石改新
一场大雨过后,山青如黛。青翠欲滴的雪松,傲然挺拔的青桐,婀娜多姿的金丝柳,在伏牛山深处聚集成一片生机盎然的人造林海,与整齐的阶梯式露天采矿场相呼应,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矿山地质旅游风景线……
这里就是亚洲最大的钼矿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洛阳钼业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三道庄钼矿。在这里工作已40年的矿山公司副经理杜红波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个排渣场,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环境优美的‘矿山公园’。”
乱挖滥采,绿水青山遭重创
位于豫西伏牛山区的栾川县,矿产资源丰富,大山深处蕴藏着钼、钨、铅、锌、金、铜、铁、石煤、银、锰、硫、萤石、白云岩、大理石等12类50多种矿藏。特别是钼、钨储量大、品位高,是世界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已探明钼金属储量222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钼都”。
栾川钼资源的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伏牛山区,栾川矿业发展风起云涌,一时间,国营、民营、个体采矿者蜂拥而上,山上矿硐星罗棋布,山下选矿企业随处可见。1985年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栾川境内的赤土店、冷水、石庙、陶湾、三川、庙子等乡镇共有乡办、村办、队办小型钼选厂500多家,各类采矿体5087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巅峰时期,一座仅两三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分布着大小硐口120多个。在三道庄矿区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先后涌入采矿单位74家,分布硐口114个。仅1985年~1988年间,该矿区就乱采哄抢矿石1086万吨,含量0.2%以下的矿石全部被废弃,正规设计可开采70年的钼矿,仅3年时间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说起当年的开采“盛况”,杜红波记忆犹新:“那时候,到处是采点,在山上开个口子就能挖矿,根本没人管。国营矿在上面挖,私人在下面挖,塌方事故经常发生。”
持续整治,力遏无序开发乱局
矿业的无序开发,使栾川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昔日的绿水青山变得千疮百孔。为彻底遏制矿产资源无序开采问题,栾川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宁可经济发展受损失,也要把矿业开发秩序整顿好,还栾川人民一个蓝天、青山、碧水的美丽家园。
从2000年开始,栾川县先后组织10余次矿业秩序专项整顿,遏制住了无序开采的局面。2005年后,由于钨钼金属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矿业秩序混乱的状况死灰复燃,对此,县委、县政府将“治乱、治散、治本”通盘考虑,强力推进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与规范工作。
2003年任县地矿局局长、如今已经退休的王学回忆起那段日子,感触颇多:“2005年前后那几年,对非法采矿整顿力度最大,我们的压力也最大。”
顶着各种压力,栾川县数年间关停各种硐口2000余个,取缔小选厂小碾子3000余个,查处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等违法活动近百起,依法处理违法采矿百余人,从而使全县的矿业秩序基本上迈向了健康有序的轨道,一个山清水秀的栾川重现群众面前。
资源整合,合出矿业新天地
2004年7月,河南省政府在全省启动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减少矿山企业数量,提高生产规模和资源回采率,确保全省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由此,栾川县对全县钼矿企业开始了整合。在矿业秩序整顿中,先后对三道庄、南泥湖、上房沟三大钼矿区周边的20多个采坑口进行整合,首次实现了三大钼矿区的露天开采。
2007年,河南省组织开展了以金、钼、铁为重点的新一轮资源整合。2008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全省钼矿资源整合方案》。
从2008年开始,栾川县坚持“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依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出资,合作共赢”的精神,搭建了一个开展优势资源整合的融资平台。
同时,建立退出机制,提出倒逼机制,兼顾市场规律和地质规律,采取有偿转让、低价入股、破产重组、到期注销等方式,对域内优势矿产资源企业进行整合,促成了洛钼集团对三强矿业、九扬矿业、大东坡矿业的控股经营,结束了三道庄矿区多年来存在的“上露采,下地采”的历史。鑫川矿业公司对周边24个矿业权和60余处生产、半生产、废弃的坑口进行整合,投入地勘资金5000万元,探获铅锌钼资源储量30万吨,投入近千万元对矿山地质环境工作进行了恢复和治理。洛阳丰瑞公司对周边25家萤石采矿权整合后,不仅使地质环境得到了恢复,而且采矿量比原来增加了3.5倍。
绿色生态,矿山发展新标配
站在三道庄矿区的一处平台上,一片20万平方米的“人造林海”展现在记者眼前。放眼望去,雪松、刺柏、红栌、青桐郁郁葱葱,一座古朴的凉亭点缀其间。“这里原来是水首沟排渣场,是我们治理的第一个排渣场。”杜红波告诉记者。
水首沟排渣场是洛钼集团3万吨/天露天矿的排渣场之一。原为一条长700米、宽300米、深170米的山谷,谷底标高1400米,设计堆排废石1612万立方米。2005年,洛钼集团首次对水首沟排渣场进行治理,形成20万平方米的“人造平原”。2006年,集团投资400余万元,出动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各类设备1000余台次,对排渣场进行了平整和培土,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适合高寒山区生长的雪松、刺柏、红栌、青桐等16个树种,共计5万余株,形成了四纵四横的矿山园林景观,不仅开创了豫西地区矿山行业植被恢复的先河,而且为栾川的旅游业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2010年,水首沟排渣场绿化区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基地”。
截至2017年底,洛钼集团先后投资8136万元,对渣场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累计绿化复垦面积151万平方米。通过持续的绿色矿山建设,三道庄矿区最终将形成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区。
洛钼集团建设绿色矿山的脚步没有停止。2018年,公司投入540余万元对大石碴排渣场、永久边坡、永久道路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目前已完成150亩渣场的绿化工作。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兴辽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河南矿业发展中已深入人心,绿色、生态已成为矿山发展的新标配。目前,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率已超过80%。2018年,河南厅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露天矿山开发与综合整治工作,明确要求构建部门协同、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