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 全力打造国家级双创基地样本
2018年07月27日 8:42 62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李宝乐
近日获悉,自获批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一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为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重要支撑。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包头稀土高新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惟一一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优化营商环境 迸发新动能
根据《实施意见》,作为国家级双创基地首要条件,是具备良好的软硬营商环境。
自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作为,截至目前已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育模式,累计拥有众创空间14家,其中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5家。
作为国家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不断厚植创新文化。2017年9月15-21日,包头稀土高新区承办2017年内蒙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开展了双创成果展、双创高峰论坛等七项活动。此外,通过举办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海外博士包头行等活动,弘扬创业精神,包头稀土高新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随着创新创业氛围的日益浓厚,包头稀土高新区先后吸引了375名海归人才前来创业,留学人员领办、创办企业366家,在孵企业164家,上市企业1家。累计引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与中科院院士张洪杰及其创新研发团队合作建立的“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及其创新研发团队合作建立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家院士工作站,为未来园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做足“稀土”文章 发展特色产业
转变“挖土卖土”局面,做足“稀土”文章,让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国家级双创基地的金字招牌含金量更足。
轻风拂动下翩然旋转的白色扇叶,在内蒙古高原演绎出最具特色的能源神话。拓又达,一家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把创新创造作为核心理念,其制造的高精尖科技产品在南极科考站、紫金山天文台、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石化等重点项目中大放异彩。
这只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孵化稀土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缩影。
2015年,包头稀土高新区探索推行“稀土产业+基地”模式。据了解,包头稀土高新区利用稀土优势,针对企业“建设成本高、不敢创业”问题,按照企业“拎包入住”模式,投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通人才引进、项目孵化、资金扶持、人才服务等各个关键环节,构建起低投入、低风险的“创业链”。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8万平方米厂房及3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综合配套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科技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入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企业已达32家。
在“永磁”上做足文章成为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又一大特色。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引入磁材后加工企业40家,降低磁体电镀成本40%,有效促进了钕铁硼毛坯向终端应用产品转变,钕铁硼毛坯就地加工转化率从“零”一步提高到80%,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磁材生产及深加工产品基地。据了解,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已形成了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等五条产业链,镨钕转化率由20%提高到75%,镧铈转化率由30%提高到60%。
建立“五项机制” 促进成果转化
《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建设“双创”支撑平台,双创示范基地可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给予一定奖补。
对此,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行动:投资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占地50亩,包含6栋标准厂房、1栋综合办公楼;“中科院2号产业基地”占地120亩,厂房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建筑面积共计1.3万平方米。
同时,建立了两大院所“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五项工作机制,推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为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院企对接有效的解决了产学研结合“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效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实现了31个项目的落地转化。
面向未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将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发展创业投融资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