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故事】木盆淘出的“未来”

2018年07月02日 9:22 53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1957年9月,秋高气爽,一条小河在静静流淌。远方,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拉着一辆平车向河边走来,有人负责在前面拉,有人在边上推。

在村子里,这样一辆车子就是装得再满,一个人也可以拉动。可是这辆车却需要几个人一起推动,车轮压进泥土,走得很慢。车上装的是什么?

车上是一车碎矿石,碎矿石的上面放着两个木头做的盆子。来到河边,两人拿下木盆,在里面装上碎矿石,浸泡在河水中,来回晃动。

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去,河水冲刷着木盆,盆里的碎石有些被水冲走,有些留下……

他们是在选矿,那两个木制的淘盆,就是选矿的工具。选矿的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方式,一种是物理方式。这种用木制的盆子在水里晃动的方式,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理选矿。其实,这种简单的物理选矿大家并不陌生,而且历史悠久,古今中外都有利用。不过这种方式多用在淘金上。电视剧《闯关东》里的主人公在金矿淘金时,还有美国西部的淘金热,用的都是这种简单的工具。

这几个人用木盆淘的不是金子,而是铅矿。比起金子,铅矿的价值就低多了。况且,这些铅矿还是那些容易开采的富铅矿挑选剩下的贫矿,价值更低了。

可是,这些铅矿来之不易,是工友们在矿洞里得来的,虽然含量较低,但是经过简单的选矿,也有利用价值。企业刚刚建起来,一切都不容易,为了那些工友的努力,也为了企业的未来,更应该珍惜。

天色渐晚,夕阳西下,余辉照在河面上,金光闪闪,连带着那些碎矿石,也看起来如同染上了一层金色,仿佛金子一般。

工人们直起腰,把木盆里留下的碎石倒进平车里。他们继续拉着车子向厂房走去……夕阳在河面上的金色倒影,仿佛是穿越时光的屏障。

天慢慢暗了下来。1957年的济源县城里,唯一的一台小柴油发电机也停了下来,整个济源县城也停止了电力供应。这就是那个时代,成立没有多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座城市只有一台白天工作的小发电机,更不用提工业用电和机械化、自动化了。

等天完全黑了,济源县城里的光亮,就只剩下天上的星光、家家户户的点点烛光和济源综合冶炼厂的炉火光。

没有人能想到,那炉火会一直燃下去,直到今天。也许有人看见炉火时会问这么一个问题:“未来是怎样的?”

60年后,答案是这样的,在甘肃、四川、河北、内蒙古各地,在豫光控股的矿山里,选厂一天可以选出6000吨的精矿,一天的产量相当于1957年矿石产量的数十倍。

豫光的木盆淘矿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厂初期,那个时候,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用木盆选矿,把一切能用的都用上。第二个阶段,员工们创新创造,做出了摇床。后来,公司又在铅矿建立了一个日处理矿石50吨的选厂。这些新的选矿方法逐渐淘汰了木盆选矿。第三个阶段,是矿石产量加大,选厂选不完,于是人们又把木盆重新启用,能多一点产量。

在那个时代,人们想象不出未来的这种选矿方式,电力、机械,一天选矿数千吨。而今天的人们,也同样难以理解过去的那种选矿方式,人们用大锤把矿石敲碎,然后人工在水里用木盆淘矿。

别人用淘盆选金子,豫光前辈们用淘盆选铅矿。在老一辈人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人”做不到的。他们有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所以才会有了那么多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河南的三种精神——焦裕禄、红旗渠、愚公移山,这三种精神都是人与天抗争的精神,是一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在济源,豫光作为济源的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与愚公移山精神交相辉映。

用木盆选矿,正如愚公移山,不怕效率低,贵在坚持。用木盆选矿,也反映着一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不放弃一点资源。用木盆淘矿,是时代的限制。而那种精神,突破了时代的限制,伴随着豫光成长到今天。

在豫光,像木盆这样的东西有很多,钢钎、锤錾、小扁担、独轮车,这一个个简单的工具,对应到如今都是一个个工业化的奇迹。

始于1957年的县办企业,能够存活到今天的不多。在时光的长河里,也有一个简单的淘盆,用简单的道理,挑选出真正的“金子”。而豫光,就是千淘万漉后留下的金子。

责任编辑:彭雨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