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分析和展望

2018年06月12日 8:47 324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作者:

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处于中长期回落的趋势。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有“三要素”:技术进步、资本、人口。

从人口来看,人口红利在2010年见顶回落,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在逐步地回落。前期支撑中国经济的人口这个核心要素逐渐转为衰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让国内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或者周边地区。从供给端来看,人口要素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会从过去的低成本人力向高技术人口过渡,这也带动了制造业的升级。从需求方面来讲,由过去发展出口型和沿海型经济带转向发展中西部以及贫困地区,也能够带来人口的消费升级。一方面是原先经济带的消费品升级,尤其是中国对美国进口增加带来的消费升级;另一部分中西部的城镇化和扶贫也会带来消费升级。

而从资本的维度来看,中国从开始进行工业化到目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整体资本投资回报率有所回落,未来资本会从过去的大量流入转变为开始有流出的压力。无论对个人与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的增加会推动对未来资本输出的增加。2016年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的利润经过修复之后,2018年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速有一个回落的预期,那么未来的资本输出增速会有继续下行的风险。

展望未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2000年的“入世”,第一轮的技术进步从“零”基础到追上并赶超部分发达国家,这个过程的技术进步是模仿型的创新,依赖于资本流入。现在资本流向转变,未来进一步的创新会伴随着新技术创新。2018年政策方面由过去的商品市场开放过渡到金融市场开放,创新也会由过去的债务性的驱动过渡到权益性的驱动过程中。

总体来讲,短期寄希望于人口的劳动力结构或者资本边际回报率出现较大改善的概率比较低,经济增长动能整体的着力点还是在新的技术创新上。并且随着金融市场开放脚步的加速,未来长期的股权资本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会加大。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在去杠杆过程中整个价格的变化情况。关注供给端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的影响,需求端过热预期带来市场通胀的变化,通胀预期变化对于美元以及全球流动性带来的影响。从配置的角度来说,由于美国和中国信用周期的差异,未来对于国内资产配置需要多关注权益资产,相对谨慎看待商品资产。对于国际资产来说,商品资产相对要好于权益资产。同时,由于目前我们站在本轮信用扩张周期的高点,需要关注在高点回落带来资产价格稳定的过程。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