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控:规划好,更要落实好!
2018年05月15日 8:22 71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岳振廷
在大家久盼的目光中,各种议论的焦虑中,5月3日,国家今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控制计划通知出台。通知内容显示,本年度全国第一批稀土、钨精矿开采的总量是2017年度开采指标的70%。其中,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7.35万吨,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39万吨。通知还明确提出开采计划要确保下达给符合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政策等要求的企业,特别是那些集中配置给技术装备先进、环保水平高的重点骨干企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计划和超计划生产。
这一通知的出台,给行业发出的明晰的信息就是,作为战略物资,国家对稀土的管控将会越来越严格,期待国内稀土冶练及分离技术提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目前,占据稀土高端市场的日本及欧美等国,一直指望中国政府放宽稀土的出口,以低廉的“土”价格,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专家指出,1亿元价值的稀土原料用到高科技中,最大化可创造200亿元的价值,但在我国1元的稀土粗加工后只能卖到20元,而卖到美日做成产品后再进入到国内市场,价值就一下子提升到原值的50倍。即使这样高的卖价,我们去购买时他们还是一副价格不商量、爱买不买的冷脸。另外,在稀土的供给上,我国稀土的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3%,却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用量。即便如此,日本、欧美等国家还是不满足,指责中国的供给“太小气”,这与目前闹得正起劲的、美国举起的贸易大棒阻滞国内500亿元商品进入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研读国家发出的管控通知,笔者看到此次管控的内容和过去相比条文更为详细,“为”与“不为”的红线更为清晰。与民众一样,笔者对这一严厉的管控政策是赞成的,但在赞成的同时,笔者更为深度思考的是,稀土开采的计划虽好,但谁来监督和落实?六大稀土集团之外,偷采滥采的情形能否得到根本的杜绝?这恐怕是稀土管控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自2006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制度,距今已持续12年,但从管控的结果看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稀土定额产量之外,我国“黑稀土”等非法产量2014年是4.96万吨,2016年为3.93万吨,但到了2017年又恢复到近5万吨水平,这样的反复,是我国“严格管控”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说明我国的稀土管控还没有真正到位。
这些近乎控制产量之外一半的“黑稀土”,可谓是无规矩可言。在当地政府或某些大型稀土企业默许下,他们毫无保护国家资源之责任和保护社会环境之境界,大肆挖采,中国的稀土像没有拧住的水龙头,哗哗地廉价流入到了西方的仓库。美国、日本等国家国外用户在“大快朵颐”我国这些“白菜价”稀土的同时,还一直紧盯着中国的稀土,任何风吹草动都不放过,既把它当做重要资源,又把中国稀土当做一种威胁。我们稍有不满,就马上祭出WTO大旗对我们的政策横加指责。可以说在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众多研究者发声要我方利用手中的“稀土”,给对方“一击致命”。可是由于这些“黑稀土”的搅局,作为“秘密武器”的稀土还能在贸易摩擦中起多大作用?这会让本来一手“好牌”的我们会屡屡判断失误出现偏差,最后的结局如何,还真的不好说,搞不好还会回击不利而落为笑柄。
因此来说,有规划就必须落实好规划,规划好更要落实好,后者可以说更为重要,这是杜绝稀土“游龙”致胜法宝。早在2016年10月,我国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稀土“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六大稀土集团要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全部整合,一方面彻底解决国内现在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让生产效率全面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对稀土市场的控制力和定价权,从而在全国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这是我们的企业发展目标,更是国家战略考量的必然结果。
这“经”是好“经”,但要念好就要花费一定的工夫。到2020年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把规划落地,首先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让大家理解稀土不是属于哪个地区哪个企业,要抛弃部门或个人的“小利”而强化国家的“大利”,稀土掠夺式乱采滥挖,不仅造成了生态破坏,而且还浪费了资源。因此来说,只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思想通了,落实就事半功倍;其次是严格处罚,有专家指出,一支军队如果缺了稀土,战机会趴窝,军舰会跑不动,战斗力至少会缩水50%。因此在国家军事战略面前,偷采如此重要的稀土必须用重刑,重力敲击那些扰乱稀土政策的单位或个人,如果像过去那样将规划视之如无,对盗采者睁只眼闭只眼,稀土的规划永远不能落地;三是要提高国家稀土研发水平,这个最为重要。目前我国80%以上的稀土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但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却一直被国外所垄断。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前不久中兴公司进口美国的芯片被禁7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芯”落后的悲剧,而我们的稀土也同样处于这样尴尬的境地,这需要民众的关注,更需要国家的支持。
现在,我国在稀土领域已经有了成熟的战略思想,上游还掌控着稀土原料,下游后端也有广阔的稀土产品市场。笔者认为,有美好的规划及严格的管控,只要我们有攻克“中国芯”难关一样的执着心态,有尊重创新参与创新的激情,稀土高端技术掌控将是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