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2018年02月15日 9:22 1093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为我们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月1日召开的表彰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安国再一次重申了党的十九大对公司今后发展的要求。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变化,豫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公司总体战略布局,以“绿色发展、共享未来”为企业使命,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公司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300亿元,利税突破16亿元。公司铅、锌、铜、黄金、白银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

60年来,豫光始终秉承“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再生发展、循环利用为宗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效益提升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豫光严格落实党的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部署,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适合有色行业特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打造了循环经济“11248工程”——1:首创一个“原生+再生”的豫光循环经济模式;1:首创一个全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2:形成了铅锌铜冶炼-铅锌铜精深加工-铅锌铜废渣有价金属回收-再生回收、粗铅-电铅-极板-蓄电池-废旧蓄电池回收两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4:构建了铅产业循环圈、锌产业循环圈、铜产业循环圈、铅锌铜互补大循环圈等四个循环经济产业圈;8:培育了有色金属、再生产业、稀贵金属、合金开发、新材料、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贸易物流等循环经济八大产业,勇做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

2017年,通过循环经济“11248工程”的实施,豫光在做强铅锌铜冶炼主业的同时,针对铅锌铜矿中伴生的多种有价金属在生产末端冶炼渣中大量富集的状况和废铅酸蓄电池在国内多小作坊的状况,突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做好延链补链,打造循环利用产业,较好提升了公司产出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了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豫光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有色冶炼,而是走向再生产业、化工、新材料、稀贵金属、装备制造、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

首创“原生+再生”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资源性企业,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豫光深刻感受到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冶炼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2006年,豫光在国内首创了“废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先进工艺,开创了再生铅和原生铅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使铅工业步入“生产—消费—再生”的循环发展之路,被誉为世界再生铅发展的中国样本,也是豫光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突破点。

豫光模式充分利用了生产原生铅已有的先进工艺技术及设备,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具有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综合能耗低、环保效果好、金属回收率高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目前再生铅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再生铅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可能,同时也解决了部分资源供应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豫光已形成年处理54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上废铅酸蓄电池处理能力最大的企业。

公司再生原料比例最高已经达到50%。2014年,公司成为我国第一批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2017年,又再次成为我国第一批符合《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

目前,豫光在发展再生铅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再生锌、再生铜、再生铝等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打造中国再生金属领域标杆企业。

首创全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

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课题,2015年,豫光又在国内首创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将在河南、陕西、山西、四川、江西、福建等共6个省份通过建设67个收集储存站点,配备再生资源回收电子网络系统和统一电话网络系统的再生资源基础性回收网络系统,实现废铅酸蓄电池的安全收集和贮存,构造全国范围内的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储存、转运、加工利用、集中处理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主要涵盖基础性回收网络系统、物流系统及信息化平台三大方面,总投资为9亿元,建设期36个月,建成后废铅酸蓄电池的年集聚量为72万吨,可较好缓解公司再生铅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提升产能利用率,实现规模效应,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豫光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手段,于2016年底完成了以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作为主要募投项目的非公开发行工作,通过公司非公开发行获得14.8亿元融资,为公司再生体系回收建设和公司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2017年,废铅酸蓄电池网络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布局工作全面展开,周口分公司已建成并通过环评,洛阳分公司环评已批复,驻马店、平顶山、开封、商丘、三门峡等地站点正在积极开展环评、备案、选址等工作。山西运城分公司注册、备案已完成,长治已通过授权方式开展定向回收处置业务,与陕西9家公司签订了处置协议,其中取得危险废物收集许可证的企业有4家。

资源综合回收“吃干榨净”

近年来,豫光坚持“上游抓矿山、主业抓标杆、下游抓延链、外向抓贸易、周边抓多元”的发展思路,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坚持推进延链补链,积极构建完整的循环互补产业大链条,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豫光充分发挥铅锌铜互补的冶炼优势,最大限度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先后投资近20亿元,建设了两条锌冶炼生产线,使锌锭年产能达30万吨。为解决铅锌冶炼中伴生的铜等有价金属的回收问题,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了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项目,采用的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国际领先,阴极铜产能达到15万吨/年,实现了本地区及周边冶炼企业渣料的集中处理和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打造了“铅锌铜联合生产互补模式”,达到了公司铅锌铜三系统的协同发展,形成了铅锌铜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构建了铅产业循环圈、锌产业循环圈、铜产业循环圈、铅锌铜互补大循环圈等四大产业循环圈,将伴生的其他元素全部“打捞”回来,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净”。目前,豫光逐步从各类冶炼渣中提炼出金、银、铜、锑、铋、铟、钴、镓、锗等20多种产品,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使综合回收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一极。

同时,豫光不断优化资源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在有色金属、再生产业、稀贵金属、合金开发、新材料、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贸易物流等八大产业板块上进行延链补链发展,形成了多元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新驱动推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是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多年来,豫光始终坚持通过自主创新,依靠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前行,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绿色发展之路。豫光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先后实现了中国铅冶炼工艺的四次革命性升级,先后经历了烧结锅、烧结机、富氧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4次生产工艺变革,使硫的总利用率由0%达到99%左右,处理出的工业废水达到人体直接饮用标准,废渣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公司目前采用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等均是国际国内铅、铜冶炼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2017年,公司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挥一院多所作用,强化科技攻关,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与上海交大等单位联合申报的“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股份公司有色冶金设计院获批“济源市底吹熔池熔炼重点实验室”。公司锌业高铁氧化锌含铟物料高效利用、回转窑尾气综合治理,股份铅高效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双底吹连续炼铜等4项技术,入选工信部日前公布的《国家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荐目录》。河南省仅有5项新技术入选。

项目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目前,公司投资19.27亿元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该项目是国内单套铅冶炼最大系统,具有示范性和标志性。建成后将实现生产工艺高端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环境清洁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控制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使公司环境保护、绿色冶炼、节能减排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对打造行业标杆,再次实现冶炼技术革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建设,已成为豫光近年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也是豫光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5年来,豫光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100余亿元。

2017年,围绕做强有色主业,做大循环经济,公司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配套延伸项目,进展顺利。再生铜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后阴极铜产量有望从12万吨提升到15万吨,为公司发展原生铜+再生铜的循环经济模式奠定基础。重点项目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也正在顺利进行。

新起点践行新理念,新作风展现新作为。百年豫光的新征程上,豫光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打开新局面、迈出新步伐,引领有色行业一起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新时代共享未来,共谋发展。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