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色大咖”把脉有色产业发展

——2017年第二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开幕

2017年11月08日 9:40 96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1月5日,2017年第二届(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在山东东营市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旨在通过沟通交流,精诚合作,达成互惠共赢,弘扬有色正能量之目的,开启有色金属工业新的篇章。

在上午9点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讲话并宣布开幕,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孙传尧(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张文海(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段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桂卫华(中南大学)、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东营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庆华,副市长冯艺东等出席开幕式。

来自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和客商10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陈全训在讲话中首先对东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给予展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全行业在总量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影响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为实现有色强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全训指出,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围绕铜产业逐渐向上下游延伸,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区不断扩大,已经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之一,就是要把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打造成为行业有影响的品牌活动,打造成为东营有影响的品牌展览,让来自业界内外的朋友们了解有色、了解东营,加强沟通交流,增强相互借鉴,促进互惠共赢,弘扬有色正能量。

他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第二届展览,得到了行业内企业、院校、院所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参展单位比上一届进一步增加,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展览主题进一步聚焦。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一定能够办出特色、提升影响、迈上新台阶。

申长友在致辞中说,有色金属产业是东营重点打造的四大产业集群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骨干企业实力雄厚,技术装备优势突出,已发展成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培育了以方圆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铜冶炼、电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2016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到1170亿元,铜产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四位,轨道交通、风电用电磁线产能居全国地级市前两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的“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他指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东营举办第二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集中展示有色金属领域的高端产品和最新技术成果,促进有色金属产业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对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崔志祥在讲话中说,第二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在东营隆重召开,这是贯彻落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东营市战略合作构想,推进国内外有色金属及相关产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重大盛会,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盛事。这对进一步推进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东营有色金属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说,方圆公司作为东营有色金属产业的代表企业,在协会、市委市政府和业界专家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公司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自主研发的两步炼铜新工艺达到国际领先,年度产值有望突破800亿元,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5月,有色协会与东营市政府达成10年战略合作,东营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如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已在业内形成了一定影响,并将继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进而惠及东营乃至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崔志祥表示,全国性有色金属工业展,为方圆集团提供了与业界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将有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方圆集团将乘势而为,继续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化管理提升,巩固既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建链、补链、强链,助推企业动能转换,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东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来自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和客商1000余人参加了展会开幕式。

上午10点10分,举行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会开幕式,陈全训在致辞中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而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宝贵财富,是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资源。有色金属人才交流对接会的召开将成为一场汇聚智慧、加深合作、启迪未来的思想盛宴,对加速集聚高端人才资源,加快区域创新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下午2点,举行2017中国铜冶炼及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会上,各位专家带来了铜冶炼及加工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对话,企业就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求教于专家学者,彼此之间开展真诚而务实的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以研究推进工作,以工作带动研究,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建设与改革的速度。

下午3点30分,举行第二届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高层专家交流会,期间举行了签约仪式:昆明理工大学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战略合作签约;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和东营职业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东营市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合作签约。陈全训在致辞中说,有色金属产业采、选、冶、加等细分产业链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绩与发展,但面对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难题,仍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有色金属工业展高层专家交流会的召开,标志着东营市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聚集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有色金属产业是东营市的新兴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仅限于为油田开发建设配套电线电缆的少数生产企业,发展成为目前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15家、资产总额516.2亿元,具备阴极铜90万吨、阳极板35万吨、铜材加工44万吨的生产能力;从最初的电解铜、电缆电线,到从多金属矿综合提取黄金、白银、铂、钯、硒、镍等稀贵金属;从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式模式 ,到行业标准制定、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在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全市第三个达到千亿产值规模的主导产业。今年1-8月份,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750.78亿元,同比增长14.6%。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铜冶炼及加工、铝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稀贵金属回收、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环保、分析检测、相关辅助材料等技术、装备。

展会为期三天,参展企业66家,其中特装展位38家,标准展位28个,展览总面积逾6000平方米。

参加此次展会的既有中车、中铝、中色、白银、金川、铜陵等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也有东营方圆、中国万达、迪赛机电、忠旺、广亚等一大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企业;还有北京有研总院、北矿冶院、天津航天、恩菲等一批大型科研设计院所和兰大、中南、昆工、江西理工、东大等一批全国知名大学。

展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北京鑫塞克展示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主席台上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黄晓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孙加林(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胡岳华(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张英杰(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彭金辉(昆明理工大学校长),杨斌(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夏晓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伍绍辉(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显扬(广东省第12届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广东省科学院原党委书记),余刚(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朱绍武(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学柏(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国强(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满慎刚(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伟(中国铝业公司科技部主任),何发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尹文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钟景明(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士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普公(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勇(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辉(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胜利(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松林(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崔志祥。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