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互动峰会在沪召开
2017年09月18日 9:50 82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史爱萍
9月16日,由江西铜业集团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金瑞期货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互动峰会”在上海召开,探讨金融创新环境下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贻煌,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龙子平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全训在致辞时指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作为全球消费的大国,也具有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现货、期货市场,巨大的产业规模和众多实体经济的参与,既是现货市场形成的基础,也是上期所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同时,上期所国际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影响力提升,期货功能的有效发挥反过来促进有色金属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助推产业升级,两者相得益彰。
他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正朝着趋稳、趋好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生产平稳、价格上行、贸易稳定、效益上升等几个主要特点。但与此同时,创新的能力偏弱、有效投资不足、贸易摩擦加剧、环保压力加大、融资难融资贵等矛盾也表现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顿清理电解铝违法违规产能、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过程中,对有色金属的供求预期带来了多重影响,资本市场可能利用有色金属的金融衍生产品属性,扰动市场造成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增加,实体经济面临较大的风险。他认为,在此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严防盲目投机,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
李贻煌表示,峰会已经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期现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海期货交易所与江铜集团携手,为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典型、鲜活的实例,期待双方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尤其在期现结合、产融结合方面步伐更快、步子更稳,助推有色金属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有色金属产业加速转型提供了机遇和窗口,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推行取得了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地位。龙子平表示,在此背景下,本次峰会以创新金融服务、共谋产业发展为主题,探索新型环境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更具意义。他透露,为加快落实绿色发展概念,目前江铜正在推动“智能工厂”试点和“互联网+”矿山大数据平台两个国家级项目建设,在融入“互联网+”、打造“江铜智造”方面抓紧探索,努力助推行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姜岩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上期所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引领行业发展的宗旨,在提供定价服务、推动产业转型、护航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期所已上市六个有色金属品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品种序列。他强调,未来上期所将进一步对现有品种深耕细作,持续推进对不锈钢、氧化铝、废钢、冷轧板、铜期货期权和商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的研究开发,不断丰富市场避险工具。同时,研究探索将原油期货的相关政策推广到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稳步有序推进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上期所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与期货市场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王明伟指出,目前有色金属90%以上的企业都参与了期货市场,随着有色产品保值业务的扩张,有色期货成为最出色的板块之一,期货行业在促进实体行业改革深化方面发挥着作用。他表示,中国期货业协会将带领行业更好地服务有色产业供给侧改革,通过进一步加强有色产业期现结合,帮助企业从期货市场中受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本届峰会还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育能、熵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海、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区总裁周胜、国际锌协会首席代表黄煌、上海期货交易所朱江鸿博士、法兴银行董事总经理章如铁等专家围绕中国及全球宏观经济走势、有色金属市场分析与展望、有色金属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等议题作主题演讲。
据悉,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互动峰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期现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峰会以“创新金融服务 共谋产业发展”为主题,分为宏观经济分析、有色金属市场分析、金融服务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圆桌论坛四个部分,吸引了来自金川集团、铜陵有色、大冶集团、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的300多家代表性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