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多品种价格连创新高后续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2017年06月14日 9:39 5896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稀土
2017年2月,受益于基本面支撑,A股曾掀起一波“元素周期表行情”,铜、镍、钴、钨、钼、钛相关个股轮番上涨。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近期以镨、钕、镝为主的稀土产品价格上涨明显。稀土指数较2月初涨幅近10%,但距离周期高点仍有较大差距。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稀土行业规范整顿加剧,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稀土价格上涨
5月27日,年内第三波稀土收储宣告结束。其中,氧化铕招标价格较年内首次收储上调了12万/吨,氧化钕招标价格也较上次收储上调1.5万/吨。尽管价格上调,但本轮招标总量3705吨,中标仅1665吨,流标率较大。
“部分品种流标的原因是收储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商家后市看涨而不愿意出货。”河南洛阳一稀土行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稀土多品种价格经历自2011年后的价格滑坡后,到2016年步入价格低谷。不过2017年2月份以来,稀土行业景气度已明显提升,多品种多次调涨价格,不断创出年内新高。近3个月来,稀土品种涨幅普遍在10%至20%之间,其中镨、钕、镝相关产品涨幅最明显。
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镨钕氧化物国内生产者价格自2月6日启动上行,从25.9万元/吨涨至如今30.15万/吨,涨幅16.41%。期间,氧化钕价格涨11.97%;氧化镨涨14.62%;镨钕合金也较年初上涨13.15%。近期,金属镝自5月低启动上涨,目前已涨3.03%;金属镨价格1个月内也已涨2.61%。
频繁收储+打击违规
稀土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包括北方稀土集团、五矿稀土集团、厦门钨业等在内的六大集团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不过自2011年后,稀土行业供给过剩逐步明显,大量“黑稀土”冲击下,稀土价格持续下跌。
本轮稀土价格回温,即是伴随国家打击“黑稀土”力度加剧而产生的。
2016年10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大集团管理,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除6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外,不再新增采矿权,一举限制了新矿开采。
同时,各地打击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也大面积推进,对超计划生产、采购非法矿产品的企业核减计划直至全部取消计划,追查非法矿产品来源,依法予以处罚。
除严控产量外,2017年国家频繁收储,也进一步提升了稀土市场的信心。
“2017年1月首次收储招标时,价格比上次招标价格总体上浮了2%至8%,成交率98%以上。”稀土行业分析师叶建军称,2017年以来,国家对稀土行业收储频次增多,但每次的收储规模缩减。随着收储价格均逐步提高,每次微幅溢价,都对市场形成正面预期。
此外,稀土市场走强还伴随着海外需求的提振。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4月我国出口稀土5068吨,较上月增加374吨,同比增加37.12%;中国1至4月累计出口稀土1.76亿吨,同比增加18.4%。
仍具上涨空间
“虽然稀土价格连涨3月有余,但仍处历史低位,后续上扬空间巨大。”
叶建军称,截至6月12日,稀土指数为309点,较2月11日的283点上扬了9.18%;较2015年9月13日的本轮周期最低点271点上涨了14%。但距离2011年12月6日的周期内最高点1000点仍下降达69.2%。
此外,国内稀土消费约有35%至40%的稀土被用作永磁材料,不仅用于传统的家电、电动自行车、箱包扣等领域,也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等新兴领域。
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及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出,未来应加快新型高效半导体照明、稀土发光材料技术开发,突破非晶合金在稀土永磁节能电机中的应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稀土永磁节能电机及配套稀土永磁材料。这将提振稀土磁材需求预期增速,强化市场信心。
叶建军表示,稀土违法违规专项行动的开展,将有效规范行业秩序,强化稀土产量控制。同时,高频收储提振市场信心,加之稀土永磁材料需求预期增速,稀土行情后市或将继续保持上扬态势,预计稀土指数继续上扬,波动区间在300至350点。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多次组织对全区稀土开发利用单位进行辐射安全检查,并对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公司等7家单位进行了约谈。稀土环保监督常态化有助于控制非法开采和冶炼,此外叠加收储、打黑常态化等因素,稀土供给端持续改善,稀土行情持续升温。目前稀土景气向上拐点确立,价格预期持续上涨。
招商证券最新研报也称,受小批量收储和打黑影响,上游厂商镨钕氧化物现货不多,加上持货观望不出的心态,镨钕价格继续上涨。预计2017年稀土价格将持续上扬。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