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消费将迎来中速增长期

2017年06月01日 7:18 69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育能日前在出席“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江铜专场”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铜行业正经历着铜冶炼从粗放到集约、铜加工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铜进口从精铜为主到原料为主、铜消费数量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等变化,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中国铜工业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升级产业布局。
  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主办,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江铜专场,吸引了来自有色行业专家、有色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用铜将迎来中速增长期
  吴育能表示,中国用铜增长高速期已经过去,将迎来中速增长期。
  相关数据显示,2001至2009年中国铜消费平均增速为13%,2009至2014年平均增速为9%,2015至2016年已放缓至3%~5%。
  他认为,今后2~3年,全球对冲中国消费下滑的力量可能来自于美国重启基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活动等。更长周期看,印度和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将是下一轮增长引擎。
  而从消费领域来看,尽管传统领域正遭遇着一些应用替代,铜应用正在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如在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等领域对铜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根据国际铜业协会数据,目前海水养殖网箱市场的用铜潜力为46万吨,“十三五”期间太阳能热利用将拉动铜需求量累计达到7万吨;2020年空气源热泵将实现年均5万吨以上新增市场;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预计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届时将带动40万吨铜消费;充电桩的建设将带动铜消费至少8万吨
  “一带一路”战略
  带来铜产业发展机遇
  吴育能表示,“一带一路”国家目前铜需求较小,但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中国原料对外依存度高,需求量大,可资源互补。“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铜矿业开发落后,但中国在铜采、选、冶方面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技术互补。“一带一路”战略为铜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发展机遇,有助于提升我国资源保障度,同时有色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大有可为。
  “我国铜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铜企应该积极‘走出去’,提早布局海外优势矿山资源。”吴育能表示,中国目前获得的境外资源仍主要位于南美和非洲区域,而“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尼等国铜矿资源丰富,资源储备在全球排名靠前,铜企应该积极“走出去”,未来资源布局更多向中东欧、中亚以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倾斜进行布局。同时,要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本着靠近资源、靠近消费的原则,在境外提早布局优势冶炼和加工能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业布局
  除积极“走出去”,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外,吴育能指出,目前中国铜行业还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铜矿资源、冶炼产能、加工能力分布不对称等问题,也应提升集中度,严控产能无序扩张,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布局。
  资料显示,我国铜矿资源分布广泛,在已查明的矿产地除天津以外的所有省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而精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铜的主要消费地在华东和华南地区。
  吴育能认为,最优布局应是冶炼靠近资源地、靠近港口,提升效益;加工产能靠近消费地,提升效率。以日本为例,冶炼厂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方便运输,但中国70%左右冶炼产能在内陆地区,运输成本高,金属损失量大,需积累库存保证生产,铜矿资源与冶炼产能分布不对称,应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布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关键、重点。吴育能强调,铜产业应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关停亏损产能,从严控制新建铜冶炼项目和中低端铜杆线及板带项目;同时,严格落实国家环保和能耗政策,提升产业集中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优做强。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