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轻合金:辉煌写就 铸梦百年

2017年05月19日 10:46 72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六十五年前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共和国的开拓者、垦荒者们播下了代号“101”的第一粒种子。六十五年来,历经春夏秋冬,饱经雨雪风霜,这颗银色的种子发芽、生根、成长、茂叶,繁盛神州大地,它就是被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六十五载春秋,这位“共和国铝加工的长子”从钦点批复建厂到发展壮大,从年产2.62万吨到如今的20万吨产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巨大转变,产品涉足领域上至太空,下到海底,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无论是国防还是科研,在许多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大项目上都铭刻上了自己的贡献。
  “要看国家156项的建设成就,就到101厂去。”这样的说法曾风靡一时,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镌刻着东轻的名字;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破回荡着东轻的声音;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身影映射着银色的辉煌。还有第一枚导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这一个个第一,见证了东轻人披荆斩棘、昂首阔步的发展历程。
  东轻代有人才出。六十五年来,东轻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培养、造就和输送了无数的专业精英、经济专家、管理楷模乃至国家栋梁,被称为我国铝加工事业的培养基地。国家每一个国有大型铝加工企业的诞生、成长都有东轻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经验支持。六十五年的历程中,东轻收获着喜悦,也播种着希望,“在中国,有铝加工企业的地方,就有东轻人,东轻的技术标准就是国家的技术标准。”
  回首昨日,一代代东轻人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1987~1989年,东轻创造了连续三年实现利税突破1亿元的纪录。从1984年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0年荣获“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再到2006年首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中国企业的最高荣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东轻精神无处不在。
  跨过20世纪,东轻的发展也在神州大地掀开新的一页。2007年9月1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东轻人都铭记的日子,2001年成立的中国铝业公司与哈尔滨市政府重组东轻,历经七年后,东轻重回央企的怀抱,成为中国铝业公司控股子公司和铝加工东北基地。从此,开启了东轻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近五年来,投资40多亿元的南、北两条大改造项目陆续投产,新的产能不断得到释放,满足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兵器造船等国民经济各领域对超宽、超厚、超大铝合金板材、带材的需求。东轻的发展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国家、省市及行业的肯定。
  2016年,正式列装的“鲲鹏”运20,再次见证了东轻的高端技术实力和科技研发水平。2017年,东轻“十三五”发展规划勾画了该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蓝图。销售收入不断攀升、员工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新的产品不断研发、市场空间不断拓展,而每一滴、每一点都渗透着东轻儿女的汗水、凝结着奉献的心血。果敢坚定、汇集众智、永不服输、矢志报国,走过了艰难岁月,经历了风雨洗礼,东轻人没有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关注。无数个第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无数个空白在这块土地上填满,无数个人才在这块土地上培养,无数个经验在这块土地上积淀。
  辉煌写就,铸梦百年。东轻,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日出。
  海上领域
  助力中国“挺进深蓝”
  2017年4月25日,我国首艘中国造航母下水,为中国海军68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从第一艘远洋巨轮、第一艘核潜艇,到现代化的导弹艇、巡航舰、护卫舰……万里风涛中,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而在一系列舰船应用材料上都驻留着“共和国铝加工业长子”——东轻的身影。六十五年来,东轻风雨兼程助力陪伴着中国海防事业转型、发展、壮大,在起伏跌宕的海浪中共同唱响军歌,挺进深蓝。
  中国第一艘远洋巨轮、第一代核潜艇都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造的,东轻公司不仅为我国的远洋巨轮和核潜艇研制提供当时高技术含量的国产铝合金材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为舰船轻量化提供铝合金材料的工厂。“1968年,我被调到厂技术组担任组长,后来又当了技术处长、副总工程师。记得当年我多次跟随尉健行老厂长去大连、上海、沪东的造船厂,还有葫芦岛造核潜艇和军舰的基地走访客户。东轻为舰船提供板材、型材、棒材、管材都是焊合性好、具有防腐蚀性的合金。为了提高防腐性,我们在技术上下了大力气,为核潜艇、舰船提供铝合金材料是国家机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今年87岁的芦治森回忆说。
  “‘文革’时期,当时我被下放到车间劳动,知道干的是特殊军品,国家急需,我和师傅们就没日没夜地生产,配合试制,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大家心底感到很光荣。”现年84岁的高级工程师耿汉武这样说。1970年,我国首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长征一号”下水,它不仅带着国家使命,同时也带着像东轻一样参与建造的“幕后英雄”们的汗水和期望。随着各种海洋用铝合金材料的投产,东轻逐渐具备了海上、海底用各类铝合金材料的生产研制能力,并在全行业内成为首屈一指的“老大哥”。
  2006年9月,东轻启动5A01板材与5B01焊丝研制,主要为了解决导弹艇、小型登陆艇、护卫艇、巡逻艇等中小型快艇所需的舰体材料及其制造工艺问题。其中5A01合金板材焊接系数、抗剥落腐蚀等级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所组织的装机考核,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材料可以推广应用于未来大吨位舰船的建造,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舰船用铝合金材料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在2009年启动的某型号鱼雷用拉杆棒材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合金成分优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某型号鱼雷用拉杆材料的国内自主保障能力,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6年,东轻公司顺利通过美国船级社(ABS)评审,获得了ABS批准并颁发的工厂认证书,标志着东轻的产品工业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具备了对ABS标准下的相关船用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资质,为“中国智造”进军国际船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陆地领域
  “追风之旅”
  在哈尔滨到长春的高铁列车上,东轻产品销售东北区业务员鄢如天深有感触地说:“干了二十几年的产品销售,哈尔滨到长春这条铁路线几乎周周跑,感触深啊!以前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再往前需要7个多小时,现在只要1小时15分钟就到长春,事情办完了,还可以赶回家吃晚饭。再想想这高铁上用着咱东轻的产品,这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电力机,再到现在的高铁、动车,六十五年来,从火车内燃机用合金锻件到铁路动车用超塑板,再到高铁用的铝合金车体中的底架减震器座、枕梁、牵引梁连接、车体外板、车厢地板等关键部位,东轻的产品见证和伴随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
  鄢如天和他的同事们此行出差走访的第一家客户是中车旗下某国有企业,该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与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自东轻建厂以来,几代东轻人以真诚的信誉和精心的付出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多达半个世纪的长期供货合作,双方合作共赢,友谊之树四季常青。在这里东轻的薄板和厚板产品被应用到地铁、轻轨、动车、高铁、标动等现代化轨道交通的车厢体用铝合金材料,部分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国外。
  国内某知名汽车冲压件厂是鄢如天一行十五年前参与开发的潜力客户。“当年这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十五年来,该厂已经成长为国内知名企业,也成了东轻民品市场的大客户之一。”他们这样回忆。东轻的产品在车间里正经历着二次深加工,因作为材料供应商的东轻不仅具备产品安全代表资格,同时还具有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十几年来,该厂一直与东轻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经他们深加工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丰田、奥迪、大众、路虎、宝马等国内外中高端轿车、SUV等车型内置部件,而这些产品将随着多款时尚车型风靡全球。
  一路走来,他们走访了多家客户,了解了大量的产品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再看当下的陆地交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轻的产品一次又一次踏上环球的“追风之旅”。
  东轻公司新线生产的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以其高强、高韧、超大规格的特性成为我国国防工业重要的结构材料。在我国西部,多应用于军工配套领域的装甲车、坦克等武器制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民品市场,玩转市场五金件是东轻产品的又一优势,品种第一、质量第一,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冲击下,东轻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空分、复合材料、电力、石油、电子轻工等国民经济各领域,并出口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03年起,东轻自主研制的以343合金手机电池壳为代表的高端铝合金板带材一直位居行业前列。343合金材料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以完全替代进口,获得当时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目前,东轻在民用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部分领跑行业前沿的科研成果将逐步转化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引领时尚,服务百姓生活。
  航空航天
  飞翔的银色翅膀
  “对咱东轻人来说,天空就是张‘光荣榜’,凡是天上飞的,都是咱东轻人写在榜上的荣耀。”
  当被问起六十五年来东轻那段与中国航空航天相伴成长的历程,无论是满面皱纹、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老工人,还是年富力强、正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青年职工,他们脸上洋溢着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期许与自豪。
  为航空熔炼的第一炉铝水,为飞天铸造的第一块铝锭,迎向蓝天的第一张铝板,巡游太空的第一根铝线……自1958年始,曾经“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的东轻公司以筚路蓝缕的决心、披荆斩棘的气魄,在几乎一片空白的祖国国防科技事业上描绘出了壮丽的篇章。
  1960年,中国第一根飞机大梁模锻件——重达100公斤的歼六飞机大梁投入生产,饿着肚子的东轻人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厂房里想尽办法,先后克服了当时艰苦条件下的种种技术难题,历时六载,从无到有,终于摸索出了同类产品的全套生产工艺流程,结束了我国不能模锻飞机大梁的历史,打破了国外势力对新中国的技术封锁。时任东轻模锻车间技术主任的共和国第一代轻合金模锻专家浦水根曾这样回忆:“当时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地试制出歼六飞机大梁模锻件,让祖国的雄鹰早日飞上蓝天,捍卫我们伟大祖国的领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为摆脱大型飞机重要结构件铝合金材料只能依赖进口的桎梏,东轻人主动请缨,投入了大飞机材料工程化研究和工业化批生产试制工作。“那是近七年的艰苦攻关,最终我们一力打破了制约高强高韧耐腐蚀铝合金材料自主保障的瓶颈,使我国航空铝合金技术一举跃居国际先列。”东轻公司副总经理吕新宇介绍。凭借对航空工业的突出贡献,2016珠海航展期间,东轻公司被中航工业授予DY工程国产材料配套“金牌供应商”。
  1999年9月,“两弹一星”科技功勋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轻合金光谱分析专家许炳秋代表东轻老一代科技工作者,接受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航天的艰难起步到“十三五”期间的蓬勃发展,从“东风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唱响太空到如今由“神舟”和“天舟”沟连起的通往空间试验室的桥梁,祖国探索太空的旅程中,与中国航天史“同龄”的东轻公司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而今,随着多条先进生产线的建立和接轨国际的不断探索,东轻的“天鹅”品牌已成长为航空航天铝镁合金材料领域的“领头雁”。
  在东轻展览馆,一顶由某超轻超塑铝合金制作的银白色头盔摆放在展台上,记录着东轻为祖国第一次成功载人航天作出的贡献;在东轻特材公司,水压机震颤中逐渐成形的“921工程”用大规格异形半圆锻件,让人不禁记起当初就在这里,新中国成了全世界第三个有能力生产航天器逃逸仓结构环的国家。在东轻科技发展部和技术中心,又一种性能优越、轻质可焊、耐腐蚀和耐损伤性远高于传统铝材的航天用新材料在试验和试制中走向完美,并将在未来大展宏图……凭借执着的创新热情和老国企代代相传的使命感,六十五年里,东轻公司在航空航天用铝镁合金材料领域硕果累累,150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牵头和参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等200余个奖项的光荣斩获,这个始终屹立的银色支柱,在中国铝镁合金行业的发展道路上树立起了不朽的标杆。
  装备改造
  奏响转型升级新“乐章”
  5年前的盛夏,东轻公司铝合金板带材项目竣工剪彩仪式在省市领导、中铝公司及东轻广大干部员工的见证下隆重举行;第二年,欢庆的鞭炮声中,东轻HK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动土开工……从那时起,熔铸厂、板带厂、特材公司、中厚板厂,一条条集结了国内外顶尖设备力量的铝合金新生产线先后建设完善,开始了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现代工业模式的演变。一曲东轻公司转型升级的“乐章”,在新设备运转声中轰然奏响。
  整洁干净的新厂房、宽敞明亮的操作间、似乎连油漆都闪闪发光的高科技设备,还有设备手册上先进的操作方法,眼前的一切都让东轻人新奇而振奋。“我始终忘不了第一次走进新线的情景。”黑龙江省劳模、中厚板厂技术副厂长谢延翠回忆,“那时我知道,我看到的是一条捆绑着东轻未来的生产线,是一条为东轻腾飞铺就的跑道,更会是中国铝加工业的脊梁!”
  新线设备试车成功后,生产任务迫在眉睫,然而那时新线的绝大部分工艺要求、技术流程和操作规定还都是一片空白。“我们都讲,哪怕左手拎图纸研究、右手拿电话找设备厂家学,也得尽快把新线拿下。”时任民品板带事业部副经理的东轻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孟繁平说。就这样,屁股还没坐热板凳,刚调来的新线员工们就第一时间下到了现场,在热浪滚滚的三伏天里晒黑了脸、出透了汗,终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大量纷繁凌乱、毫无章法的试生产信息中完成了对新线每一道工序的工艺技术系统构建,达到了设备和生产的“无缝衔接”。
  机轮旋转,热浪翻腾,天车来往,铝光闪耀。如今,东轻公司新线正伴随扭亏脱困步伐的加快而迅速成长为企业创新创效的经济新增点。从2016年起,熔铸厂新线产品结构大幅调整,一条满足航空航天使用需求的高附加值铝合金精品熔铸线正日渐成熟;板带厂新线挖潜创效两手抓,一系列高效的内部平衡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产量提升及成本控制;特材公司HK工区利用新线发展契机,培养了大批与新设备、新技术共同成长的优秀青工,为东轻未来做好了人才储备;中厚板厂对接熔铸、发挥地缘优势,以承担国家重点产品项目为契机,实现了高端合金的批量稳定供货。2017年1~4月,东轻公司南北新线共计完成商品产量1.7万余吨,占该公司总产量的45%,借助新线这条腾飞的“跑道”,东轻的未来正在每一片铝板上熠熠闪光。
  辉煌荣誉
  匠心铸就辉煌
  走进东轻公司展览馆,在这里工作十多年的展馆管理员向记者慢慢讲述一张张老照片、一项项荣誉背后的故事,言语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对自家产品悠远历史和辉煌业绩的成就感。“六十五年的奋斗历程,咱家获得的所有荣誉都在这个展馆里,完全彰显了东轻在国防军工和经济建设中重要的战略地位。”管理员接着说,“咱们东轻作为中国第一个铝镁加工企业,一直承担着‘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的重任,以满足国家需要为己任,为共和国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你看这片荣誉墙,国产第一架飞机,第一艘运载火箭,第一枚导弹、原子弹、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远洋货轮,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等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都是东轻提供的。”
  六十五载的发展历程,东轻承担着大量的国防军工等重点轻合金材料的生产研发任务,从为神舟系列飞船提供关键铝合金材料到研制“嫦娥工程”所需的超大规格铝合金锻环,再到如今的天舟一号,国防军工发展的每个重要历史阶段,东轻都是国家发展尖端科学技术的银色支柱。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轻公司始终秉承“军工第一、品种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在国防军工配套建设上,研制出了一系列铝镁合金材料,填补了数百项国家空白。其中,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船、核工业等领域完成了科研课题175项,累计提供了1330多个品种7000多吨的新产品。六十五年来,东轻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了几乎全部铝及铝镁合金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国家军用产品技术标准。东轻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首批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单位金马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等几十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铝镁加工工业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东轻公司作为我国铝镁工业的摇篮和重要基地,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勇于尝试,克难取胜,为祖国的军工、国防和民用装备事业奉献着东轻的优质产品。当下,东轻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奋斗在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改革创新的新时期再创辉煌。2016年,以杰出的专家、院士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着陆东轻,他们是铝镁合金技术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东轻铝镁产业园立足高精铝镁合金材料的研发和加工生产,既是东轻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国家铝镁合金材料的升级发展提供了高标准、高规格产品的科研和加工平台。
  荣誉承载过去,开拓旨在未来。功勋荣誉是奋斗者的骄傲和自豪,六十五年来几经风雨,东轻人以其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我国国防军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辉煌,承载希望。
  未来憧憬
  打造“百年东轻”
  吴军的爷爷是当年东轻万余名生产建设者中的一员,跟随着爷爷的足迹,父亲和吴军也都相继成了“东轻人”。对于开拓创新,重振雄风,正在书写“百年老店”的东轻,这既是代代相传、自强不息的情怀传承,更是当代东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冀。
  1956年春,一纸调令,将正值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爷爷从辽宁调到了101厂当上了一名仪表工。在那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年代,爷爷以精于钻研、技术全面的过硬本领和敬业爱岗、传授技能的工作业绩,历练成为208车间加工室的一名技术带头人。1956年,工厂开工生产出的第一炉铝水都饱含着他们这一代创业人的辛勤汗水,用爷爷一句最质朴的话说:“工厂就是我的家。”
  1980年,怀揣“三等功”荣誉证书的父亲,从部队复员回到东轻厂,一个从少年就梦寐以求的地方,开始了在运输部门数十年的磨炼摔打。从每天驾车奔波的一线司机、一名党员,成长为雷厉风行、精益管理的段长、党支部书记,他竭尽全力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三十年的拼搏奉献,谱写了一首无悔的青春之歌。
  2004年大学毕业后,作为第三代的吴军也毅然选择了东轻。在板带厂工作的十几年间,无论是在机声隆隆的轧机生产一线,还是从事机关人事管理,前辈和师傅们的言传身教,甘于奉献,一直在感染和激励着他忠于职守,一专多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的社会,人需要改变,东轻更需要改变,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助力国家军工的神圣使命,更承载着像我一样以厂为家的人的命运,我坚信东轻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吴军发自内心地说。
  六十五年风雨兼程,祖孙三代人记录着东轻不同时代的更迭变迁。爷爷用二十五年的创业留下了一段记载着东轻发展壮大的回忆;父亲用三十年的拼搏奋斗见证了东轻不平凡的辉煌历程;吴军则以一代新人期许的目光看到了东轻具有国际竞争力一流企业的宏伟蓝图。
  “构建和谐企业,打造百年东轻。”作为中铝麾下的老牌国企,“十三五”期间,东轻公司将发挥老一代东轻人创业精神和新生代的鼎力坚守,努力抢抓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哈尔滨新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以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建设为依托,以升级老线、壮大新线、深度开发和终端制造为发展战略,做强军品、做精民品,提升101品牌的品质和内涵。未来五年内,东轻将相继构建四大中心,打造三大基地,努力实现资产和营业收入双超100亿,产能25万吨、产量达20万吨,综合实力挺进中国铝加工行业前列。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东轻在建的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将成为筑巢引凤的一片热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总体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融铝镁新材料及产业孵化和铝镁产业深加工制造的产业园区将依次建成,预计新增投资50亿元,年总产值将超过12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0亿元以上,东轻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天的东轻,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新一代东轻人将以自己的胆识和气魄,发挥东轻的技术优势,肩负起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船舶等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使命,铸就东轻梦,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打造中铝制造新名片,谱写中国梦中铝新篇章。(姜炎妍  李佳 李婧懿 高原  赵喜国)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