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打造中西部创新创业栖息地

2017年05月17日 8:48 56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4月8日,包头稀土高新区在孵企业内蒙古哈木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商业模式创新奖”。

包头稀土高新区紧扣时代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高新特快”发展要求,走出了一条“引才智—搭平台—优服务—活金融—兴产业”的特色化道路,推动高新区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创业的火车头、示范区和领头羊。

引才“三攻略”

创新创业再续动能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精尖端人才进区发展。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形成人才汇聚强磁场。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改革试点,出台《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配套出台《建设“高新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试行)》,明确17项人才服务项目的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办结时限,并将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柔性引才、联动聚才,实现引才聚智新突破。与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及意大利RomExpo公司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合作谅解备忘录》;及时发布包头稀土高新区对海外智力的需求,征集项目信息,推荐引进海外智力,落实项目对接。目前,园区签约6个项目,引进7名博士。实施高端项目聚才,积极对接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资源,并采取“点对点”的形式,每季度按地域组织一次省外招商引资引智活动,新培育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名,总数达到2名;新引进6名高层次人才入区创业,累计吸引347名海归创业,创办企业339家,其中在孵企业169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家,总数达到187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5项。

创新载体、服务至上,促进人才素质快提升。2016年,园区举办第八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国际论坛,由北方稀土(600111,股吧)牵头的70家稀土企业正式成立包头稀土产业联盟,共签约项目30余项、总金额100亿元。全年累计引进10名海外留学人员入区创业,其中博士5名、硕士4名,高级工程师1名。

构建“三平台”

创新创业再添新瓦

英雄必须要有用武之地。为此,包头稀土高新区深度整合创业中心、时代广场、金融广场等创新创业资源,以黄河大街为核心,全力打造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关村(000931,股吧)”,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稀土深加工基地以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共同形成100万平方米的双创基地。

修建创新创业“多维空间”。包头稀土高新区研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等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基地的政策,以“后补助”的方式每年最高给予50万元的扶持。目前,园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等3家被评为国家第三批众创空间,5家民营孵化基地获评自治区第二批众创空间试点。

构建创新创业“链条孵育”。“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式的平台孵育体系,分别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成长平台。”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宏杰总结道。

据介绍,对于“种苗企业”,依托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传统和新型孵化模式,为“种子期”企业提供席位并提供资本对接、项目路演等全方位创业服务。通过3-6个月的“短、平、快”培养方式,使其项目产品化,团队规范化,使种苗企业“生根发芽”。

对于“成熟企业”,为其在发展不同阶段分别配置创业苗圃、成长区、独立办公场所等孵化空间,满足企业发展不同时期的物理空间需求,并提供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相应的配套服务,帮助在孵企业转变商业模式、管理体制和融资理念,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使成熟企业“开花结果”。

对于“瞪羚企业”,分两期建设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由国有公司一次性购地,统一为企业量身定制多层厂房,统一建设集研发、中试、办公及生活服务等配套服务,极大地节省了企业前期投入,缩短了建设工期。目前,32家企业已入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9325万元、出口400万美元,全部达产后可形成新的百亿园区。

打造创新创业“转化平台”。2015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相继引进了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促进研发机构的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聚集。目前,园区培育了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国工程院王一德院士工作站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示范线、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中心等11个项目落地转化。

完善“三服务” 创新创业再解难题

人才的创新创业离不开服务环境的打造。

革新政务服务机制,“马上就办”缩距离。按照辖区区划和居民分布特点,包头稀土高新区打造政务服务“一厅三站”,实现“15分钟距离圈”,缩短办事“物理距离”。深入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9项精简至22项;审批时限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2.9个工作日;即办事项达15项;“一小时”办结事项5项,占即办事项数量的33%,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雪中送炭”暖心间。针对创业群体实力弱、创新创业风险大等特点,加大扶持补贴力度,想方设法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不仅如此,包头稀土高新区还设立三个“基金包”。内蒙古红土创投基金,总规模3.6亿元;内蒙古国储能源与节能环保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5亿元;启迪之星(包头)投资基金,总规模5000万元,有力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资金可放大5-10倍。

此外,通过“拨改投”,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孵育模式;实施“拨改贷”,建立3个“助保金池”,授信超亿元。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和挂牌 “绿色通道”。2016年,新增宇亚科技、新达科技等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14家,占包头市的62%。

顺应创业服务理念,“贴心服务”解烦忧。为了提高创业者创业激情的续航能力,包头稀土高新区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载体,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健全导师创业辅导制度,以科技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为核心,打造一支专业化创业导师团队,帮助初创者度过“懵懂期”和“成长期”。

据悉,在培训和展示成果方面,园区挂牌成立高新区企业大学,并与中国生产力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立 “学院+大学+企业培训基地+N”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通过中国生产力学院包头分院,依托国家部委专家和全国2599家省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源,搭建纵横交错的培训资源网络,增强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借助企业大学和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打造多媒体展示、发布、推广,展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品牌企业和企业品牌产品。

在为创业者量身定制导师服务方面,包头稀土高新区制定出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建立创业导师与备选辅导企业双向选择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从导师专场和创业者实际出发,面对面的“一对一”帮扶,通过定期的沙龙对接交流,随时的网络在线指导,从观念引导、政策指导、技能辅导、典型带动等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管理、营销等难题,实现创业辅导的“私人定制”。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