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7年05月04日 9:37 98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位居2016年“世界500强”第386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9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2位。作为有色行业对外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中国有色集团是有色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2009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

 2009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

 

 

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见证中色股份签订阿克托盖铜选厂工程承包合同

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见证中色股份签订阿克托盖铜选厂工程承包合同

 

一、深化对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产能合作是基于全球视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产业、资金及技术合作,共同“分享”工业文明与和平发展曙光,在多方深度合作中,提升各自位置,重构价值链,实现“多赢”格局。这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价值链重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机遇。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在内的12个“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为有色行业加强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克利表示:“面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机遇,我们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或召开党委会、进行业务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对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理解,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其与深化‘走出去’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紧密结合、协同推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力求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我们将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努力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调配、良性互动”。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从《通知》重点梳理的12个行业看,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是重工业行业,领衔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目前,102家中央企业绝大部分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业务遍布150余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国务院国资委于2015年6月召开了“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走出去”方式等十个方面,全面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为中国有色集团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有色集团使命在肩。2015年4月3日,中国有色集团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2016年8月17日,中国有色集团作为9家中央企业之一参加了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当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作为以“走出去”为鲜明特色的中央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将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4月13日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时所作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形成的先发优势,通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不断优化海外市场布局,促进重点项目集中建成、业务板块科学布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确保境外业务平稳健康的发展。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必须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所谓“谋定而后动”。要全力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必须首先对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判。一方面,国际产能合作的市场潜力巨大。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例,“一带一路”联通了全球60多个国家,布局之广、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约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其中,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在有色金属矿产开发、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技术支持等领域的双边合作空间巨大。另一方面,风险与挑战不容忽视。我国有色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区域大多位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状况欠佳、工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金融和外汇系统存在诸多限制,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这些问题必将对中国企业、有色企业的项目管理、风险识别、成本控制、融资汇兑、技术标准等带来障碍,对成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制约。

二、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成功做法

中国有色集团积极响应、主动对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优化地域、业务和对象选择,坚持遵循规律、创新模式、量力而行,业务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产品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在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国际工程承包、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一是坚持首创精神,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矿产资源开发属于传统工业领域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领域,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产业。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合作模式、发展模式的创新,走合资合作、互信互补之路,才能充分释放东道国资源价值,不断突破自我、有所作为。

中国有色集团是有色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成功开发实体矿山的企业,在多年的探索中积淀了可贵的“首创精神”。面对不同的国别国情、不同的金属品种、不同的合作伙伴,中国有色集团探索出了六种“走出去”的模式,分别是:境外直接投资、以境外工程换资源、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借力国际矿业资本市场、境外风险探矿合作、构建国内企业“走出去”平台。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有色集团以国际竞标、直接投资的形式获得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以“工程换资源”的形式获得了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2004年,以风险探矿、产品分成的方式获得了缅甸达贡山镍矿的独家开采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低成本收购了赞比亚卢安夏铜矿,这是近年来有色行业低成本并购的成功案例。2009年与中铝云铜公司合作,在赞比亚建成我国在境外投资的第一个火法冶炼厂、我国境外最大的粗铜冶炼项目谦比希铜冶炼厂。去年以来,又牢牢抓住有色金属价格低迷的有利时机,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参与刚果(金)铜矿资源开发运作的权益,有望在海外新增500万吨铜金属资源量。

资源开发模式的推陈出新,极大的促进了境外资源开发业务的发展。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缅甸、蒙古、塔吉克斯坦、泰国等国投资的矿产资源项目都是我国与东道国第一个或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业合作项目,且都是与东道国的国家级矿业公司合资合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开发模式,获得了有关各方的高度认可。同时,中国有色集团依托境内外7家资源类上市公司,提升了国际化运营的水平,将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切实转化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优势。

二是坚持滚动发展,开拓工程承包市场。海外基建工程领域是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各方密集布局的领域,只有走技术出海、装备出口之路,才能满足东道国工业升级的需求。中国有色集团具有先进成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装备和施工等优势,多次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工程承包商”、“全球设计公司200强”,拥有有色行业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具备优势产能、关键技术、高端装备的输出能力。

在中东地区,中国有色集团承建的项目为伊朗生产出第一块铬铁合金、第一块锰铁合金、第一块钼铁合金、第一块锌锭、第一批氧化铝,建设了伊朗格什姆自由岛第一座工业设施-阴阳极板厂,建设了伊朗最现代化的铜冶炼厂、电解铝厂和铁矿选厂,为伊朗奠定了有色冶金工业基础。在东南亚地区,中国有色集团承建的生权铜项目结束了越南不产电解铜的历史。在中亚地区,中国有色集团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结束了哈国不产电解铝的历史。在南亚地区,中国有色集团承建的印度铅冶炼项目标志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铅冶炼技术第一次成功迈出国门。在北亚地区,中国有色集团在蒙古投资建设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中蒙最大的有色矿业合作项目,被誉为“中蒙合作的典范”。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发方面,中国有色集团坚持“建成一个、开发一片”的原则,凭借为哈萨克斯坦、伊朗、越南等国家承建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冶金工业项目,逐步积累口碑、赢得市场,实现了以点带面、连片互动、滚动发展,形成了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六大成熟的基建区域市场,在境外承接的各类“交钥匙工程”的合同额近1000亿元,其中65%以上是技术和设备的出口。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中国有色集团在该国承建的重大工程项目由1个逐步拓展到7个,仅阿克托盖和巴夏库两个世界级工程项目的合同额就近70亿元,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誉为“中国企业走进哈萨克斯坦的金色名片”。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理马西莫夫共同见证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股份签订了阿克托盖铜选厂工程承包合同。该项目是哈国全部采用欧美标准建设的世界级铜矿采选项目,在哈国工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有色集团既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又成功对接了欧美施工标准,为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财富。

三是坚持制造强企,中国装备装备全球。中国有色集团拥有3家甲级资质的设计院、3家国家级研究院、甲级资质的监理咨询公司、特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已获研发专利技术1210项;还拥有2名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业技术团队和国际一流的商务谈判团队;下属的商贸物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稳定营销网络、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信誉。

依托上述优势,中国有色集团形成了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在辽宁、湖北、宁夏、山东、广西建设了多个制造基地,特别是近年来在沈阳扩建、投产近80万平米的高端冶金装备制造基地,具备年产450台套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全球20余个国家。中国有色集团还是世界第三的制铝设备供应商和亚洲最大红土镍矿回转窑和炼铁大中型混合机供应商、我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膜泵专业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可替代发达国家同类产品。这些为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是坚持集群出海,搭建共同发展平台。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赞比亚第一个多功能经济区,带动了大量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目前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87亿美元,有55家企业和租户入驻,实际完成投资15.7亿美元,区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45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8500个岗位。另外,依托赞比亚资产设立的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是第一支在香港上市的非洲概念股,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矿业资本发达的国家收购的上市公司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塔吉克斯坦的一批优质资源项目,为中国企业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再到资本输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助推境外产能合作升级。

中国有色集团还以到境外获取铜、铝资源为目标,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联合江西铜业、白银有色、金川集团、云南铜业等17家国内有色行业的知名企业,牵头组建了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境外资源开发平台。近年来,依托这一平台跟踪境外资源项目屡获重大突破,作用逐渐显现。

凭借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国有色集团于2015年9月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功勋企业”称号,2017年3月成功当选“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第一届执委会轮值主席单位。

五是坚持借力引智,强化境外联合攻关。中国有色集团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有色行业有影响力人物、9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6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下属企业中有7家研究设计院、23个国家级创新单位、24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获得1212项专利、4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52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国际标准和236项国家标准,跻身“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已将创新驱动的理念全面引入海外企业或项目,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境外人才培养、生物冶金、铜资源综合利用、膏体充填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有力推动了境外业务的发展。同时,中国有色集团在境外设立了多家矿物分析和地质勘查企业,以此为平台加大与项目所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友好合作。例如:针对赞比亚和刚果(金)铜矿硫化和氧化混合矿资源量大且难选难浸的情况,与赞比亚铜带省大学联合进行生物堆浸技术攻关,为今后开发此类混合铜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是坚持履行责任,树立大国企业形象。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有色集团深感:在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融合中,只有走履行责任、协同出海之路,才能获得合作方最大支持。中国有色集团在海外模范履行责任、传递合作善意,与各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在境外累计纳税6亿美元,拉动当地就业2万人,捐助公益事业超过3000万美元,与中国铝业、中国黄金、有色研究总院、北京矿冶总院等10余户央企以及金川集团、太钢集团等地方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承建项目带动了超过300家材料商、装备商、施工商走出国门,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的带动力。

正因为这样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有色集团连续位列金属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前五强,获得了“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中国跨国公司领袖奖”、“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公众企业透明度最佳海外沟通实践奖”等称号。

七是坚持片区联动,发挥海外党建作用。中国有色集团海外企业或项目共派出员工5000余名,其中党员近600名。在海外建立各级党组织36个,其中党委8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23个。“支部建在项目上”是中国有色集团“走出去”的一个“法宝”。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立足于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实践和海外党建基础,在海外党组织建设方面尝试了设置片区党组织的做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外党组织建设体系,有效协调了各企业之间关系、形成了统一的形象和声音、整合了海外党建资源,推动了海外业务稳健发展、保证了中方员工队伍稳定、实现了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南部非洲和周边国家形成了中南部非洲党委、缅甸中色镍业党委、蒙古鑫都矿业党总支等3个组织架构健全、工作有力、具有较大影响的片区党组织。以片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了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和“走出去”的良好平台,确保了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未发生大的投资、经营失误,锤炼了一支“走出去”的复合型党员人才队伍,树立了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有色集团经过多年来在海外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国际产能合作优势:

一是“走出去”发展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目标国家的选择上。中国有色集团长期把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南部非洲和我国周边国家,一方面相对熟悉情况,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大多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先进产能匮乏,是实施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理想区域。现在看,中国有色集团30多年来始终在坚持的“走出去”战略,同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是高度契合的。

二是“联动式”发展的集群优势。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作用日渐明显,2016年3月21日张德江委员长视察合作区时明确表示:“中方将继续支持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开展经贸活动,希望中赞双方加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把经贸合作区搞好。”在以赞比亚为大本营的中南部非洲产业基地,中国有色集团已经累计投资超过27亿美元,纳税超过3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14000个就业岗位。

三是“包容式”发展的合作优势。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搞大包大揽,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依靠国家的支持,在擅长的领域,选择“能干、会干、干得好”的项目,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局面。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国有色集团不但带动国内有色行业企业共同“走出去”,还同当地政府、社区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包容的企业文化寻求合作共赢,这是成功“走出去”的关键。

三、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经验启示

中国有色集在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有色行业在内的国内广大同仁分享,主要有:

一要牢记使命,有所担当。有色行业属于传统工业领域,我们在海外的发展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必然会牵动有关国家政府及民众。针对这一现实,我们有责任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更好地完成“走出去”新阶段的新使命。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决杜绝短期行为,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外交战略。同时,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确立“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开发境外资源和履行社会责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用共享发展成果的事实消除疑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企业不能将国际产能合作单纯地作为“走出去”的手段,在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内的重大战略部署方面,“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优势同样能发挥作用、体现担当。以助力雄安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为例:“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是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重点。中国有色集团是以国际化经营为突出特色的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占比超过30%、28%和25%。尤其是投资建设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发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经历以及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人才团队、管理经验,与雄安新区未来的规划定位相契合,中国有色集团将抽调力量加以提炼总结,力争有所贡献。

二是锤炼队伍,增进和谐。为适应国际产能合作的需要,企业应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境外中方人才的梯次、专业和结构,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管理、科技和技术工人的人才队伍优势,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驰援力量,通过国内外联动培养,打造一支既熟悉矿业运营管理,又精通法律、财税、商务等国际化运作的管理团队,培养一批吃苦耐劳、技能过硬的境外生产建设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外方员工的培养,将外方员工作为境外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属地化”、“本土化”进程,努力遵循国际矿业公司的规律和运作方式加强当地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加强与当地工会的沟通,思想上不树对立面,工作中“依靠”而不“依赖”,发挥工会“协调关系、沟通信息、解决矛盾”的积极作用。

三要融入当地,建立互信。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到别的国家开发资源、开拓市场难免会遇到阻力和壁垒。要走得稳、走得好,就必须从“走出去”逐步发展为“融进去”,通过“融进去”来消除障碍和壁垒,才能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对方才会给予我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走出去”才能顺利推进。例如,在收购卢安夏铜矿的过程中,中国有色集团就得到了赞比亚政府和当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即使在市场条件发生逆转、原股东反悔并施压的情况下,赞方还是坚定地支持中国有色集团接管该矿,最终促使中国有色集团不仅以较低的价格在竞标中胜出,还获得了各种政策优惠。这便是“融进去”的最好体现,既有效降低了境外投资运营的风险,又大大增加了在当地继续获取新项目的机会。

“融进去”有很多方面,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说到底,“融进去”是一项软实力建设,其中引导舆论发挥正能量至关重要。中国有色集团的外宣工作走过了由“不愿说”、“不会说”到“学会说”、“主动说”的历程。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针对多个层面,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多种资源,内外结合、主动出击、周密策划、重点突出,积极扩大影响,搭建沟通平台,积极打造了“政治上负责任、经济上做贡献、社会上尽义务”的企业对外形象,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对外宣传路径,优化了境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舆论保证。

四要量力而行,防范风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充满着风险和挑战。“主动出击”绝不是“盲目出击”,而是根据自身优势,优化产能合作的地域选择、业务选择、对象选择,在“熟悉的地方,干有把握的事”。说到底,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就是在战略层面要自信自觉,在战术层面要自知自量。既要敢吃螃蟹、勇于尝试,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当前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新特点、新挑战,中国企业要特别关注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安全风险,学会“理性应对、客观分析、审慎处置”。对外,要注意防范安全风险,处理好公共关系,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对内,有色行业企业要注重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上加大工作力度,尤其要特别注意防范劳资纠纷引发的其他风险,抓好劳资谈判方案的策划和防控预案的准备,注重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五要对标一流,提升水平。“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初级阶段,要想未来“走得稳”就必须在“站得住”的基础上,对“走出去”工作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在“走进去”之后,还要“走上去”、走得更好。“走上去”与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总体要求的本质是一致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具体体现。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必须与国际一流企业、国内外优秀同行对标,实实在在地把企业做强做优,要把成本降下来、把管理提上来、把风险控制住,使理念超前化,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实现战略目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与国际矿业巨头同台竞技,才能在全球矿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日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是主动也是被动的,既是国家战略和经济外交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主动走出国门,才能开拓视野,在国际舞台上明确自身定位,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中国有色集团在多年的海外实践中深切的感受到: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有色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际产能合作永远在路上。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真正走到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沿上去,中国有色企业才能做优做强做久。中国有色集团愿与有色行业同仁一道,为推动有色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进行更多的探索,为促进全球资源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