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着火的锂电池宝马、丰田纷纷看好
2017年02月22日 9:26 2511次浏览 来源: 搜狐 分类: 锂
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宝马正在研发一款更为先进的锂离子电池,这款电池将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现有的电解液,更轻、更安全、密度更高。据悉,新电池的量产时间或为2026年。
宝马相关人士向外媒透露,这款新电池将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目前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的电解液,这项改变可以为电池组带来多重好处,例如更轻、碰撞起火风险更低,同时电池容量也将有15%-20%的提高。然而,外媒表示这款固态电解质电池迟迟无法量产的原因在于,其在测试中暴露出了长期使用可靠性不佳的问题,因而以目前的状态还无法进行量产,预计未来正式量产需要等到2026年才能实现。
就锂离子充电电池而言,如果只有锂离子移动,而其它离子不移动的话的确是最理想的状态。而无机类固体电解质理论上就能够做到只使锂离子移动,一旦在制成电池后,可在电解质中只移动锂离子,承担全部电流,迁移率可以达到1。显示出了超过迁移率较低的电解液类电解质的出色性能。
相比于液态锂离子来讲,全固态电池的优势更明显。它优势主要包括抑制锂枝晶;循环性好,更安全,内阻稳定,功率衰减慢;可靠性高,寿命长;体积、面积能量密度高;高电压,模组、系统设计简化、易于灵活配组;高能量密度。
而且,全固体电池因是固体而不易燃烧的优点也是最受汽车行业关注的。尽管目前动力电池在电池模块和系统设计方面,已经采取了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冷却技术、密封技术、散热技术等,基本满足了电动汽车对安全性的要求,但依然存在着热失控、过热、起火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行业专家认为,导致其燃烧爆炸的根本原因,是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属于可燃的有机溶液,因此,固态电解质的电池则被看作是解决动力锂电池安全问题的终极方案。
目前行业内比较看好的是化物类固体电解质。东京工业大学的菅野了次教授为研究主导,由东京工业大学、丰田汽车公司和高能加速研究机构的研发小组基本上走在了该领域的最前沿。
2016年11月24日三井金属发布了下一代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全固态电池”用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2012年三井金属全固态电池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因为车企需求,雪藏五年,终于从幕后进入台前。今后,三井金属将会与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等合作,到2020年将实现量产化。
而国内也很早就展开了相关研究,其中以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成果最为突出。而在不久前的一次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研讨会上,甚至有专家放出消息“不久之后,国内将建设10条固态电池生产线”!在液态电池“横扫”整个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当下,这条信息的震撼程度不言而喻。
不过目前国内该领域的专家仍普遍认为,对于全固态电池不要过于盲目乐观。一种材料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应用层面,一般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而固态电池正处于研究阶段,因此要实现产业化,还尚需时日。目前,我们已经预测出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特别是高比能状态下的安全性)、长寿命的优势,由于现在还没有出现真实的工业化产品,所以只能认为,固态电池所具备的以上优势仅是研发工作者的猜测。只有当它展示出自身优势时,才能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当前,例如特斯拉所运用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即便固态电池在十年内量产出来,也只能与前者共存,而不会产生颠覆性变革。作为液体电解质的电解液仍有十年至十五年的市场空间,我们不必担心液态电池会消失。这也印证了宝马对于其全固态电池的相关战略部署。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