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有色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2017年02月20日 9:36 150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白银有色集团铜和稀贵金属生产系统。

  2017年2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响亮的锣声,代码“601212”的“白银有色”股票上市交易——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
  共和国工业“长子”创造整体上市奇迹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54年建厂的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国家“一五”规划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从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铜硫生产基地,到今天成为上市公众公司,白银有色走过63年艰苦创业的历程,已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化工、科贸和投资一体化的大型有色金属集团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9.73亿元,境内外拥有39家分子公司,拥有矿山采选410万吨、铜铅锌冶炼50万吨、黄金13吨、白银200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铅锭、锌锭、银锭在LME注册;2016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45位,在有色行业排名第11位。
  白银有色上市,是有色行业和甘肃省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也是我国近几年传统产业中大型集团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创造了老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后并很快整体上市的第一。
  甘肃省长林铎认为,白银有色整体上市创造了奇迹,是甘肃的骄傲。白银有色上市,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方国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的国资国企改革的典范,为“西北现象”叠加“东北现象”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做出了成功探索。
  白银有色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廖明,这位有着32年党龄、在白银有色供职35年的第二代白银人,在敲响上市锣声之际热泪纵横:“白银有色63年创业发展,有过18年的辉煌,有过13年的艰难困苦,有过8年政策性破产重组的凤凰涅盘,也有着2008年股份制改造后IPO上市的8年不懈追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白银有色!这是艰苦奋斗感恩回报63年历史链条所传导的最强音。”
  党和国家为白银有色注入艰苦奋斗之魂
  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为1954年建厂创业伊始的白银有色注入了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之魂,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银人感恩回报,为新中国有色工业发展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时任宁夏省委副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的黄罗斌主动请缨担任白银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和经理,与13岁参加革命的李子奇等人组成白银公司第一届领导班子。首任公司领导班子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开拓者来到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郝家川,以“扎根白银,死在白银,打个铜棺材,埋在火焰山”的气概,为白银有色注入了“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魂源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吃苦在前、创业无悔的示范引领。今天的“老白银”还记忆犹新:黄罗斌在大会战期间和大家一起扛炸药,一个多月宽厚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坚持和大家伙一起喝苦水、住“干打垒”,司机捎来的几桶甜水一口没尝、也不让家人喝一口就全送给了“病号”和工程技术人员;老书记李子奇骑着自行车背着水壶奔波在各个建设工地,主导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开创国有企业先河。艰苦奋斗的精魂源于第一代开拓者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在矿山建设的700天大会战之中,还是在露天矿投产后多出矿出好矿的劳动竞赛日子里,开拓者先生产后生活,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没有机械化设备,他们用镐头在大山中刨出了11563米坑道和20863立方米硐室,人抬肩扛将三次矿山大爆破所需的15698吨炸药送到了硐室。
  1956年12月31日,随着一声闷响,420米的蘑菇云冲天腾起,折腰山等7座山峰高度平均降低了50米。这次国内首次、国外罕见的万吨级矿山大爆破,爆破总面积40万平方米,爆破岩石量903万立方米。
  白银一爆出新天。矿山大爆破是我国西部开发建设的一声春雷,拉开了白银有色一次创业快速发展的序幕。1959年10月1日,露天矿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出矿,向国庆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露天采场上开拓者们你追我赶,劳动竞赛如火如荼,产量日日刷新。选矿厂提前一年、冶炼厂提前9个月投产,于1960年6月14日用现代生产工艺炼出了甘肃历史上的第一炉铜水。
  短短几年,共和国打造的第一座现代化铜硫大型联合企业横空出世,不仅创造出了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更在这之后创造了连续18年铜硫产量、产值、利税雄踞全国首位的辉煌,18年累计上缴利税22.9亿元,是国家建设投资的8倍。
  共和国三分之一的铜出产于此的传奇,白银市因企设市、由企得名,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196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公司,深有感慨地说:“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高度凝练了白银有色的企业精神,给白银人贴上了最为闪亮的标签。从此,艰苦奋斗作为企业精神高地的灯塔,引领激励着一代代白银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当国外撤走专家带走图纸的危急时刻,公司老一辈工程技术人员自力更生,研发出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打破了西方在有色金属冶炼技术上的垄断和封锁,填补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炼铜工艺的空白,将中国有色人的名字镌刻上了世界冶金史册。
  党和国家领导关心支持
  使白银有色凤凰涅盘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白银有色,在企业艰苦创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给予白银有色特别的关爱和支持,让白银人永远铭刻在心感恩回报。
  1992年8月14日,江泽民同志到白银公司视察,挥毫题词“二次创业,再展宏图”。时隔11天后的8月25日,朱镕基来到白银公司,深情回忆起他在1956年,国家计委工作期间来公司参与矿山大爆破的情景,欣然挥毫写下“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1995年,朱镕基同志在兰州主持召开甘肃省部分国有企业座谈会,特别点名听取了白银公司的汇报,对公司债转股、流动资金贷款、技改贴息贷款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1995年5月8日,吴邦国同志到白银公司视察,为公司题词“改革图强”。2000年,白银公司正处于连续十几年困难时期的谷底,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114%,干部职工连续多年没涨工资,企业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也错失了国家短缺经济和高速发展的最佳机遇期,3月25日,吴邦国同志再一次来白银公司视察,现场指出白银公司在全国有色行业举足轻重,他再一次为公司题词“重塑形象、再创辉煌”,给予白银人巨大鼓舞。
  2000年,白银公司完成债转股,转股金额为位列全国第二位的46.4867亿元,资产负债率由114%下降为49.3%。随后8年的政策性关闭破产重组,白银公司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37.5亿元,安置职工14302人。到2007年,白银公司有效解决了债务重、冗员多、社会负担沉重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为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白银公司视察,要求“白银公司的污染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并将白银公司铜冶炼污染治理项目列入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3个重点督办项目之一。由国家、省、市及自筹资金总投资2.48亿元,实施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改造工程。该项目于2007年正式竣工投产,开启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再造一个全新白银公司的序幕。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同志到白银视察时指示:“发挥白银公司加工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作。”牢记嘱托,白银人走出甘肃、走出西部,并携手中国中信视野穿越了国境。
  2009年1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相继批示,积极支持白银棚户区改造。截至2016年,白银有色争取国家及省上资金补助1.22亿元,减免各项费用6800万元,投资14亿元完成74.7万平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8562套,补贴近12亿元彻底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
  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支持白银公司的发展。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主导完成中信集团与白银公司的战略合作,引进战投资金32.6亿元,通过股份制改造,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姿态扬帆起航。现任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先后4次来白银有色调研,要求公司改革不停,创新加力。新任甘肃省长林铎2016年6月15日来白银有色观摩项目建设,要求公司坚持多元化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创新项目,全价值链培育打造新兴产业,不断推动企业接续发展。在上市过程中,省国资委将白银有色作为甘肃省国企深化改革的标杆,从顶层设计、方向路径上指导白银有色改革攻坚,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资源保障、整体上市等重点工作。
  历届白银市委市政府与白银有色始终坚持“三不三互”原则,地企间“不比大小,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协作;不分彼此,互相支持,建立共生共助共兴共荣的新型地企关系”,为白银有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职工队伍
  成为白银有色骄傲
  63年来,一代代职工与企业血脉相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白银有色创业发展的基石,是白银有色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63年来,白银有色先后涌现出了9名全国劳动模范,164名省部级劳模先进。 1984年10月,国家地矿部和甘肃省政府专门在白银市为“铜城开拓者”立碑。
  陈永林,1959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大上海奔赴大西北,在白银公司冶炼厂修炉队一干就是18个春秋,对原苏联援建的重点设备设施反射炉、阳极炉、转炉先后开展18次重大改造,创造热挖补反射炉技术,被职工亲切地誉为“烈火金刚”。1977年,陈永林当选为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在修炉队形成的“硬骨头”精神得到了传承弘扬,先后涌现出了第二代“烈火金刚”张永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凤礼为代表的一批劳模先进。
  全国劳动模范刘忠荣,自学成才钻研掌握了以热喷涂(焊)为代表的8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我国焊接科技领域的空白。刘忠荣运用这一被甘肃省命名为“先进操作法”的技术,使得公司和省内外企业8000多台件设备“起死回生”。
  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刘武团,攻克“复杂空区灾害隐患环境下倾斜厚矿体安全高效连续回采关键技术”系列项目课题,填补了国内构建矿山采矿安全工程体系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6个矿山应用后增加效益10.34亿元。
  63年来,从第一任领导黄罗斌、李子奇,到现在的领导廖明、张锦林、雷思维,白银有色十几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保持了政治坚定、团结务实、锐意进取。中层管理干部尽责履职、勇于担当,成为白银有色发展壮大的骨干和脊梁。2008年中信集团战略投资时指出,“看中白银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银公司拥有一支忠诚企业、艰苦奋斗、专业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感恩回报改革创新
  不忘初心转型发展
  2008年股份制改造以来,白银有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增活力,用创新添动力,借上市谋腾飞,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63年,白银有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艰苦创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引领和组织保证,这是公司虽历经风雨却能够不断创造辉煌的根本所在。公司党的建设有着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曾经连续10年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股份制改造以来,白银有色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和难得的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和破题指向,激发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生动力和活力。同时,党委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推动发展显作为,党的建设升级为以“189”党建体系、“7+5”模式和“一创二亮三比”为主要内容的新“三项格局”。2011年,白银有色党委被甘肃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白银有色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7月1日,白银有色第三冶炼厂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理念创新高目标引领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将转型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唯一途径。白银有色2014年底超前提出了高目标引领发展理念,将发展思路调整为做强做优做大。高目标引领发展理念,核心是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地先设定一个发展目标,再以高目标倒逼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方法的改进、提质增效的举措、生存发展的底线,从而突破一切束缚制约发展的瓶颈。
  高目标引领发展理念提出以来,推动白银有色各个方面发生巨变,许多以前看来的“不可能”如今变成了“可能”。铜业公司用单台白银炉打出了原先两台白银炉年产15万吨粗铜的产量规模;昔日废弃堆存的700多万吨冶炼废渣“变废为宝”,每年综合回收2.1万吨铜金属和其他金属,相当于新开发了一座中型矿山。公司循环经济建设入选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典型案例”,先后获得“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荣誉称号。
  高目标引领发展理念进一步加速白银有色转型升级发展。从股份制改造前的2007年到2016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两倍多,营业收入翻了两番,利润总额增长了近10倍,铜铅锌产能翻了一番,职工年收入增长244.9%;2014年到2016年,在国内九州平台持续低迷、行业企业多数经营亏损的大环境下,白银有色保持盈利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公司重返中国企业500强,2013年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国有企业,白银有色改革创新从未停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接上市,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治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建立集团管控新机制,实现从集权向适度分权的转变,有效防止和避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对标上市公司要求再造管理流程,建立完善9大类475项内控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从“放权搞活、企业分类管理、压缩管理层级推行扁平化、部室职能转变、差异化薪酬分配、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个切入点入手,下放“资金审批权、物资采购权、一定额度投资决策权、工资总额和高管层薪酬分配权、中层管理人员选聘权、工程技术人员聘用权、灵活用工权”7项权力,还原分子公司市场主体地位。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管理团队“年龄结构”梯次化、“知识结构”高端化和“能上能下”常态化。结构性调整优化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打造循环经济、新材料、大数据等新业态,业务范围横跨有色、金融、投资、贸易、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设立甘肃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实施金融投资贸易,收入流项目开创了国内先河;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出省内最大的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开辟欧洲货运专列,2016年总货运量突破300万吨。
  ——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力。2008年以来,白银有色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牵头组建2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6个重点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以及新产品研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回收技术的研究。累计申请专利880件,拥有授权专利612项、发明专利119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0项。投资144亿元实施27个技术创新项目,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综合能耗、金属回收、综合利用等方面提质增效,有效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26种,新产品占工业总产值的25%;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36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新型白银炉、低污染黄钾铁钒湿法炼锌技术和复杂难选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技术3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白银有色的矿山开采关键技术在南非第一黄金矿山得到应用;尾渣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技术在秘鲁尾矿综合回收中得到推广;合金材料用于以天宫一号与神州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为代表的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的生产,获得“中国航天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
  ——“走出去”履行国家责任。2008年以来,白银有色立足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去”。在国内形成以白银、陇南为中心,辐射新疆、陕西、西藏、内蒙古、云南五省区的资源开发格局,在境外将发展的触角广泛伸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中信集团的强大影响力和国际化运营、资本运作、业务全覆盖的优势,白银有色全球配置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11年,白银有色与拥有秘鲁一座铁矿开发权的首钢公司合作,设立首信秘鲁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处理量680万吨的选矿工程,迈出了境外资源开发合作的关键第一步。2016年11月,秘鲁尾矿综合开发项目以创造秘鲁中资企业项目投资管控目标实现、项目建设进度两个第一的业绩,向在秘鲁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汇报。
  2011年,白银有色与中信集团、国安集团、中非发展基金等组成中方联合体,控股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87%的股权,荣获中国矿业联合会“最佳开发奖”和南非中国商贸协会“本土融合奖”。目前,白银有色正在加快非洲的矿产资源整合与开发,打造世界第八、中国和南非两国均第一的黄金优势企业。
  2015年3月27日,在中哈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白银有色与哈萨克斯坦矿业公司签署合作条款书,列入中哈产能合作与投资重点项目。在与哈矿集团合作建设30万吨铜粗炼项目的基础上,白银有色拟建立全价值链产业联盟,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铜业中心”。
  通过“走出去”,白银有色在境内外控制铜铅锌资源金属量762.07万吨、黄金1224吨、白银1667吨、钼2.86万吨。2016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排名,白银有色以海外资产排名第90位。
  ——超越利润追求担当社会责任。白银有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认识到综合治理污染就是求生存,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谋发展,更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公司累计投入环保资金27.6亿元,实施39项污染治理和技改工程,形成主体产业清洁生产、二次资源“吃干榨尽”、绿色环保低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确保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工业废渣无害化处置、总硫利用率达到97.5%以上,实现增产减污、清洁生产。2016年公司循环经济产值达到30.5亿元,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
  “六个并重”
  开创转型发展新纪元
  今天,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起点上,白银有色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白银有色进一步完善、明确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1336”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高目标引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跨国公司这一目标,肩负“趟出一条创新转型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带出一个团结担当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营造一个进取有为充满活力的创业氛围”三大历史使命,以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为方向打造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海外业务三大板块,构建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并重、重资产与轻资产并重、国内发展与国际拓展并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实体经济与金融投资贸易并重、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的“六个并重”发展新业态。
  按照“1336”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白银有色以首发上市为契机,以提质增效、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全面创新为动力,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六个并重”实现突破,开创转型发展新的纪元。
  到“十三五”末,将白银有色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产业为基础,投资、贸易、金融、大数据、现代物流、科研技术服务等多业态、多元化发展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跨国集团。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