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拓展写传奇丨中金岭南上市二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2016年12月29日 15:36 82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0月27日,凡口铅锌矿采矿车间调度室,几个外国友人正兴致勃勃地聆听采矿工艺介绍,他们是慕名到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的塔吉克斯坦某矿业公司的专家们。
  为什么远在深山的矿山会吸引外国专家前往考察?这一切得从中金岭南的资源战略说起……
  1999年,中金岭南通过资产重组,把拥有凡口铅锌矿和韶关冶炼厂的广东岭南铅锌集团收入麾下,公司主业实力实现大增。随后,中金岭南进行大刀阔斧的资源整合、内部挖潜和生产技能改造行动,规划矿山边部、深部、外围找矿勘查,增强矿山发展后劲。同时,中金岭南也强烈地意识到,仅仅依靠凡口铅锌矿每年新增的工业矿量仍然不能满足公司迅速发展的需要,外部拓展势在必行。
  “做中国有色中坚,做世界矿业巨子”,中金岭南把目光投得更高、更远。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契机与洪流,中金岭南展开资源扩张的强劲羽翼加速上行。
  时间进入2005年,国际铅锌市场快速发展,消费强劲增长,贸易日趋活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铅锌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此时,寻找矿产资源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而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金岭南积累了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丰富经验,也为向更高目标迈进准备了条件。至此,一场资源拓展的战役拉开了帷幕。
  入主盘龙旗开得胜
  2007年9月7日,凡口铅锌矿成立矿产资源开发部,同年10月23日,中金岭南增设矿产资源开发部。“没有经验、没有路子,只能靠探、闻、听等路径打探矿山消息。”谈起矿产部门初期的工作,一位参与组建的人员如是说。
  然而,就在“摸爬滚打”的找矿过程中,一条有关矿山股权转让的消息从广西传到深圳。中金岭南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争分夺秒、马上行动,中金岭南开始调动各方力量制订措施,集中攻关。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湾龙村,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在这里,盛产铜、铁、锰和铅锌等有色金属和其他矿石。
  2008年7月16日,这个山里小村一夜成名,因为村里所在的盘龙铅锌矿被中金岭南收购了,而入主盘龙铅锌矿,中金岭南也成功迈出了资源拓展的第一步。
  盘龙铅锌矿的前身是民营股份制企业,于2001年3月16日成立,原名武宣县盘龙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成功后,中金岭南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升级和扩产改造。目前该矿日处理铅锌矿石近3000吨,年处理铅锌矿石80万吨,铅锌金属年产量约2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同时,该矿注册资本金也从当初的2500万元跃升至39292万元,总资产达11亿元。
  入主盘龙铅锌矿后,中金岭南又豪迈地提出了“立足广西,放眼东盟”的战略,把寻找矿产资源目标瞄向了海外。
  海外拓展誉满全球
  2008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行业哀鸿遍野,金属价格暴跌。面对严峻形势,中金岭南果断采取对策,要求各单位紧急行动起来,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投入到那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俗话说,机遇总是赐予有准备的人。
  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跌使新的投资机会开始显现,全球外汇市场的变化使战略性投资更具吸引力。此时,中金岭南敏锐地认识到,必须审时度势,捕捉和把握难得的机遇,有步骤、有准备地实施海外资源开发,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机会终于来了。2008年年底,世界矿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佩利雅公司(“PEM”公司)前往参会。
  佩利雅公司是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矿山的勘探与开采业务,拥有铅锌资源金属总量389万吨,年生产能力为铅锌金属量28万吨,是全球前20大锌矿和前10大铅矿生产商。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公司出现了资金困难,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以应对铅锌市场低迷的现状,佩利雅公司决定进行定向增发。
  此时得知消息的中金岭南马上出击,组成一支精干队伍远赴澳大利亚进行考察。“当时竞争对手的律师代表多次向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交易所、国家并购审判委员会申诉,千方百计阻挠我们的收购,但佩利雅股东大会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的现金收购方案。”回忆往事,当年参与收购的董事局秘书引以为豪地说。
  最终,中金岭南以每股0.23澳元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佩利雅公司50.1%的股权。
  国内外各媒体、各专业机构纷纷盛赞中金岭南并购澳大利亚佩利雅公司。新华社报道认为:“此次成功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拓展海外资源开发模式具有很大意义。”;《人民日报》称:“中金岭南公司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以绝对控股方式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的企业。”;《澳大利亚报》称:“预计PEM公司未来状况良好,将会降低成本和生产更好的矿。”
  成功并购的消息在行业内外迅速传开后,仿佛在经济严冬里盛开的一朵娇艳的迎春花,中金岭南公司成为世界矿业瞩目的焦点,甚至成为金融危机局面下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开发的风向标。
  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对中金岭南跨国并购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中金岭南开创了海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是在创新对外贸易方式的基础上,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走出去”战略,努力构建规范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典范。
  如今,在中金岭南的有效管理下,佩利雅公司实现了海外矿山的高效运营,矿山严控成本,盈利能力显着增强,铜、金、镍、锂等资源都在开发之中,佩利雅公司已成为中金岭南海外资源拓展的“孵化器”“桥头堡”。
  资源开发高歌猛进
  中金岭南人始终坚持资源战略,在资源开发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成功完成两次收购后,中金岭南人有了更多自信和前行的动力。
  2010年、2011年,中金岭南两次配股增持佩利雅公司股权。2013年,要约收购佩利雅公司所有剩余股权,至此,该公司成为中金岭南在澳大利亚的全资子公司。从掌控的资源扩张量来说,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中金岭南。
  2010年,中金岭南与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泰克资源公司合作,成立爱尔兰波利纳克资源有限公司,共同勘探开发爱尔兰波利纳克地区铅锌矿资源。通过此次合作,中金岭南将资源掌握范围扩展到欧洲铅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随后,中金岭南通过佩利雅公司完成了加拿大上市公司——全球星矿业公司的收购。
  目前,中金岭南通过实施多金属资源开发战略,已在全球四大洲6个国家拥有13座矿山。至此,中金岭南完成了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的战略转型。
  伴随着中金岭南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显着提升,随之而来的更是一圈圈闪亮的光环。2012年在以“海外员工、海外资产以及海外收入所占比例”为指标的“中国100大跨国公司跨国指数”评比中,中金岭南公司位列第九名,被评为深圳市“走出去”十大先锋企业之一。
  而作为中金岭南的龙头企业,凡口铅锌矿这个老矿山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云南省富宁钛铁矿位于云南省中部,山高林密,2014年深秋,凡口铅锌矿派出的两名地质技术人员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们吃住在钻塔旁,每天聆听着探矿钻机的轰鸣声。说起住在云南山林里的那段经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值!为公司的前途,再苦也值!”
  这几年,凡口矿找矿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广东、云南、广西、新疆、内蒙、贵州等省(区),参与了云南富宁钛铁矿、乐昌两江和白石镇的钻探开发工作。
  谈到凡口矿的探矿效果,技术人员给我们看了一组数字:近年来,凡口铅锌矿投入2亿多元进行深、边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其中“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外围铅锌矿详查”项目斥资1亿多元,“井下探边找盲”项目投入近4000万元,“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外围铁石岭铅锌矿勘探”项目近3000万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饱含着中金岭南人找矿的满腔热血!
  开疆扩土再创辉煌
  2016年6月上旬,中金岭南公司总裁余刚到佩利雅布罗肯山矿调研。走在矿区的道路上,余刚向佩利雅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继续关注海外并购项目机遇,尽快实现资源开发新的突破。
  如今,随着公司矿产资源事业部的正式成立,中金岭南在资源战略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金岭南通过将矿山企业纳入统一管理,建立起跨国、跨区域矿山集中管控模式,明确责任主体,推进了矿山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凡口矿、佩利雅两个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调动国内外矿山积极性,形成产业合力。努力寻找机会,强化对优质矿山的资源掌控。
  目前,中金岭南正不断优化海外资产的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积极稳妥开展矿山深部探矿,寻找接替资源。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大优质资源寻找力度,对国内外潜力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加快资源拓展步伐。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努力提升效益水平。
  如今的中金岭南,在资源开发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在国内,掌控资源的触角除了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金矿和铅锌矿外,已经延伸到甘肃、陕西秦岭山脉西至成县铅锌成矿带。在海外,中金岭南已把资源发展战略主攻方向投向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远景的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和塔吉克斯坦等地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发展为基础的更具影响力的多金属国际化矿业公司”的庄严宣告,是中金岭南事业的目标,更是中金岭南逐梦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最美的旅程,其实就是不断磨砺,不断追求。中金岭南不忘初心,勇于探索,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掌控资源的道路上,中金岭南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