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虏伯实现净利润2.61亿欧元 CEO赫辛根:我们没有坐等市场回暖

2016年12月08日 9:46 875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镍相关资讯   作者:

       面临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蒂森克虏集团依然成功实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预期地完成了2015/2016财年调整后的业绩目标。该集团净利润达到2.61亿欧元,与上年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上年度为2.68亿欧元);归属于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96亿欧元(上年度为3.09亿欧元);现金流大幅改善,远超预期目标;并购前自由现金流达到1.98亿欧元(上年度为1.15亿欧元),而原本预计的现金流在负数至盈亏平衡之间。
  我们没有坐等市场回暖
  就全年来看,集团的材料业务遭受了较高的进口和价格压力。欧洲材料市场的价格复苏时间晚于集团的预估,其结果不仅影响了资本货物相关业务的改善,还导致集团于年中时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材料市场的波动表明,我们必须继续执行‘Strategic Way Forward’战略,推进集团变革,成为强大的工业集团,从而沉着应对剧烈动荡的全球市场,”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海里希·赫辛根说,“我们的目标是增强集团在资本货物、服务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利润增长。集团的长期目标,也就是实现不低于20亿欧元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一直保持不变。”
  赫辛根强调,增效措施正在集团各领域有序推进。“我们没有坐等市场回暖,而是把精力集中在了那些我们所能够掌握的事情上面,有所针对地夯实现有的业务能力。”根据这一原则,蒂森克虏伯持续且有系统性地投入研发。赫辛根认为:“创新关乎公司的未来,因此我们在过去五年间不断地加大了研发投资的力度。”
  自2011/2012财年起,蒂森克虏伯的研发投入累计高达35亿欧元,仅上一财年投资额就达到了7.78亿欧元。这些投资的效果正越来越清楚地展现出来。赫辛根以集团创新研发的转向系统技术举例说明道:“该项技术是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的基础,经过多年紧锣密鼓的研发,蒂森克虏伯已经开始在全球各地建立工厂,以实现这套系统的量化生产。我们目前已经从汽车行业接收到超过70亿欧元的订单。”
  订单额同比下降8%,销售额同比下降7%
  在上一财年,集团的订单额同比下降9%,销售额同比下降8%。剔除汇率和投资组合影响,在可比基础上,订单额同比下降8%,销售额同比下降7%。主要原因是上半财年材料业务进口额较高同时价格压力较大。仅价格下降原因单项就造成了5%的销售下滑。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化工厂和采矿设备市场需求减弱以及缺少大额的舰艇制造订单。所幸零部件技术业务领域以及电梯技术业务领域的订单额和销售额均取得了同比持平或提升,稳定了集团的总体业绩。
  尽管市场环境困难重重,蒂森克虏伯上一财年连续四个季度运营盈利能力环比持续提升,第四季度的利润和现金流与上一财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升。然而,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下降至15亿欧元(上年度为17亿欧元)。其中,电梯及汽车零部件业务领域继续表现出良好势头:电梯技术业务领域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上升8%,达8.6亿欧元(上年度为7.94亿欧元),利润率提升至11.5%(上年度为11%)。零部件技术业务领域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7%,达3.35亿欧元(上年度为3.13亿欧元),同时利润率提升至4.9%(上年度为4.6%)。钢铁美洲业务领域在改善运营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工业解决方案、材料服务及钢铁欧洲业务领域的利润贡献均低于上一财年。
  “impact”增效措施在过去这一财年中,依旧扮演着稳定公司整体业绩的关键角色:息税前利润节省近10亿欧元,又一次超过集团的8.5亿欧元目标。
  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向年度股东大会提议,保持每股0.15欧元的股息派发。该股息派发提议已将上半财年异常疲软的材料市场环境、下半财年的强劲表现、本财年利润增长的清晰预期,以及资产负债表需求等因素考虑在内。
  截至2016年9月30日,集团净金融负债为35亿欧元(上年度为34亿欧元)。考虑到集团拥有80亿欧元可用流动资金及平衡的债务到期状况,蒂森克虏伯的资金面非常稳固。
  所有者权益从上一财年的33亿欧元减少至26亿欧元,主要原因为持续的低利率导致养老资金重估。该数字变化仅为会计影响,而非现金外流。相应地,杠杆比率增加约31个百分点,达134%,去除利率影响,报告日当天的杠杆比率应为100%。
  对于当前的2016/2017财年,蒂森克虏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董事会预计“Strategic Way Forward”战略将取得进一步进展。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计将增加至17亿欧元。公司预计净利润将获得明显改善,并预计并购前自由现金流微增。为达成2016/2017财年目标,“impact”增效措施仍将是关键所在,预计增效措施将帮助实现8.5亿欧元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节省。

责任编辑:一一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