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加码电动车 锂电池产业或迎利好
2016年11月09日 8:53 23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锂 作者: 李慧敏
继众多汽车巨头宣布大力开发电动车之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日前也推出了大规模量产远程电动汽车计划,并期望最迟于2020年上市。市场人士认为,丰田汽车此次将远程电动车加入产品阵容,意味着丰田顺应市场潮流,并把电动车视作核心业务的战略转变。
2020年大规模量产
报道称,丰田将于2017年初成立一个团队,专门研发单次充电里程能超过300公里的电动车。丰田把目标定在2020年于日本发售首款远程电动汽车。丰田考虑中的计划还包括,利用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或卡罗拉等现有车款的平台来打造纯电动车。
市场人士认为,丰田制定的2020年电动车大规模量产时间,刚好和日本举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时间一致,届时日本也将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也将是丰田推出新产品的好时机。丰田并将与马自达等公司磋商合作事宜,推进电动车的开发。
这是丰田首次透露电动车生产的具体计划。早在2012年至2014年丰田曾与美国特斯拉公司合作开发一款纯电动SUV,并在美销售,但因电池成本和续航距离短(充电一次可行驶约166km)等问题,该车的市场表现不理想,两年时间仅销售了不足2000辆,丰田当时判断纯电动汽车的正式普及很难。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各国环保标准的提高,使丰田不得不开始重新重视电动车战略。未来十年,欧洲和美国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将日趋严格,而中国也在逐步提高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和改进。
车企巨头大举开发电动车
目前,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电动车技术领域。
今年10月,宝马首席执行官克鲁格表示,宝马将系统性地推出涵盖所有品牌的电动车和其原型车系列。此前,该公司表示,宝马纯电动微型品牌车将会在2019年推出,到2020年,还会推出宝马X3 SUV纯电动车版本。宝马在豪华车界以发动机性能卓越闻名,但为了开发电动车,宝马在2011年重新设立一个独立于总公司的团队,以打造子品牌BMWi。另一个汽车行业巨头德国大众公司宣布,到2025年其电动车产量将占到该公司汽车产量的四分之一,远远高于目前1%的比例。奔驰也与特斯拉合作,宣布自行研发传动系统和电池技术。奥迪则表示将于2018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车。
市场人士认为,作为汽车巨头,丰田拥有雄厚的财力与技术力量,丰田“深度”加入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将对电动车及相关行业带来重要影响。据丰田调查数据,从1997年截至2016年4月底,丰田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突破900万辆,达到901.4万辆,共销售33款混合动力乘用车、1款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范围包括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锂电池产业或迎利好
丰田此前更着力于混合动力以及氢燃料车,但氢燃料电池车成本太高,加氢站网络不成熟,短时间内无法普及。电动车是以外部充电为动力源,靠电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因为不使用汽油,所以行驶时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零,且目前充电设施等基础条件已逐渐普及。据媒体报道,2015年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为32.8万辆,不到新车销售总量的0.4%,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纯电动车市场前景广阔,但纯电动车现在依然面临一些技术问题,车用锂电池的充电、续航里程、电池安全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丰田在日本国内已设立了相关的电池材料研究所,不过未来丰田仍然可能会从外部公司采购车用锂电池,从而降低成本。
丰田此前宣布,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市场猜测该公司可能找到了让锂电池变得更稳定的办法。丰田普锐斯的总工程师此前表示,要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纯电动车上的锂离子电池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需要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同时考虑。丰田已新开发出了一套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精确地检测整车电池组,确保电池组的温度状况保持在常规范围之内。此外,丰田将与其锂电池供应商松下电器合作,双方将会进一步提高电池内的原材料纯度,因为即便是一个微小的金属粒子都有可能导致电池短路爆炸。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丰田还着重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使电池组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容量。这些意味着丰田或会在车用锂电池领域成为核心技术推动者。
机构研报认为,综合考虑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和充电便捷性,高镍三元动力电池是未来车用锂电池的必然趋势,预计锂电池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如果丰田等汽车巨头在纯电动车大规模量产方面取得突破,将会对锂电池产业带来进一步的利好。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