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工匠 一线英模】中铝山东有限公司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6年11月03日 9:8 684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陈鑫
什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什么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内涵所在?记者走进中铝公司基层,在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第二氧化铝厂生产一线工人身上找到了答案——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人才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当前企业的转型升级,更离不开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作用、技术改革的支撑作用、技术创新的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着广大干部员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中铝公司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在有色行业低谷中借势改革,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减乘除法”,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出了企业效益,减掉了包袱负担,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大幅度攀升,经营效益快速改善,实现了低潮期的逆势发展。在这场火热的改革发展热潮中,中铝一线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
日前,记者来到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第二氧化铝厂,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正在集思广益,探讨正在进行中的节能改造创新项目。据悉,该创新工作室已组建了11个劳模攻关团队,承担了20项攻关项目,发明员工先进操作法两项,提合理化建议200余项,实施率90%以上,节创价值3千余万元,真正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了技术创新的孵化器。
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第二氧化铝厂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由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全国劳动模范徐鸿作为发起人和负责人,由一帮年富力强、有事业心、肯钻研技术、志同道合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由顾问团队、科研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组织管理团队四支团队组成。该工作室以建设学习平台、交流平台、革新平台、创新平台、引领平台“五个平台”为目标,其主要任务就是向年轻职工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经常性地交流、研讨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共同提高业务技术;围绕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关键技术岗位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解决工作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他们开展业务技术创新,破解生产技术关键,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劳模在建设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知识型职工队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扎根基层 不断创新
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中铝山东企业发展的创新源,企业发展创新在基层,他们的“根”也在基层,技术创新、工艺技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刘辉对重油枪头进行技术改造,满足焙烧炉满负荷生产的需要,每年降低焙烧成本360余万元;周长钢打破传统二段分解控制思路提高分解率和原液温度,节约蒸汽费用80余万元,被公司命名为“周长钢先进操作法”;劳模李峰实施管道化设备改造,降低汽耗5%,年降低费用1000余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中铝山东企业发展的攻关队,创新工作室创建伊始,就设立了专门的科研创新攻关团队,建起了科研项目试验小流程。全国劳模徐鸿牵头,带领科研人员以客户对产品需求为攻关研发目标,开发研发新产品、新项目,其中:王海《降低拜耳法流程除杂净化新工艺》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周康军《低温拜耳法氧化铝生产控制系统优化》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钱记泽《氧化铝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及产业化》获淄博市优秀职工创新成果奖;李新华《低温拜耳法砂状氧化铝高效生产工艺创新研究》获淄博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
全国劳模徐鸿牵头备受中铝公司瞩目的赤泥综合利用攻关项目,注重对内携手合作对外联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赤泥综合利用创造价值上亿元。
做到实处 党徽闪耀
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第二氧化铝厂党委自4月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启动以来,在深“学”实“做”上下真功夫,坚持把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使学习教育真正成为提升党员党性观念、树立党员形象、推动企业完成任务目标的强大动力。
“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12名成员,他们既是劳模,又是党员,个个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出实招,见实效。”该厂党委书记任明林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溶出车间副主任李峰带领的“提高乏汽利用效率”党员攻关项目,工期紧、难度大、不安全因素多,他和工人们一起靠在现场,从管道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工艺管道流程布局、排障施工到组织试车,盯紧每一个施工细节。遇到“拦路虎”,团队成员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十日施工计划”,设置现场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保质保量、安全平稳、按期完成。“李峰太拼了,在管道合岔的关键时期,他硬是在现场靠了13个小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我们更没有理由偷懒了。”说起此次管道化改造攻关,党员翟建深有感触。事实上,作为一名80后的管道化机台长,翟建从改造设计、施工合岔、管道化试车,包括新蒸汽衬板、衬套的检查,每一个环节他都仔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管道化“元老”赵来东,此项攻关的“特约人员”,虽然不是党员,却成了团队攻关的主力。攻关过程中,加班加点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周末休息更是奢望,赵来东说:“其实不是不能休息,而是在家里不放心,不如在班上安心。”在大家的努力下,此项目一次试车成功。管道化进一步提高乏汽利用率,解决乏汽利用短板,降低溶出汽耗,年节约费用达194.3万元。
原料车间和蒸发车间党支部联合组织“掺配液直供流程优化”项目,原料车间生产副主任、党员贾玉良为了项目提前投用,亲自在现场落实每一条管道的改装,每一个阀门的选用,每一处法兰的处理;蒸发车间主任张鹏,协调联系液碱加入和调整参数,确保指标稳定;岗位人员主动参加新流程切换和培训熟悉……经过一系列措施实施和紧张施工,项目投用后,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减少设备开车台数3台,减少设备装机负荷282kW,年创效益56.28万元。
校企联合 名师带徒
为使高校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企业高技能人才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融合,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创新生产工艺,近年来,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合作,创建了人才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研发的新基地。徐鸿作为冶金技术专业高级技师,被特聘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技师工作站特聘讲师。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逐步发展成为贴近生产一线,产教结合,培养骨干人才,提升职业素质的场所,开辟了传承先进技法和独门绝技,开展技术交流、展示创新成果的活动园地,为莘莘学子学有所成铺就了成才之路,为企业跑赢市场转型发展打造了效益之路。
“这次能跟着徐老师在二铝沉降槽实习我特别自豪,每天跟着徐老师在岗位上‘转悠’,巡检设备,调整指标,遇到问题徐老师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现在我已经基本掌握了生产工艺和流程,下一步我要好好学习徐老师的‘独门秘笈’,给自己争取更好的工作平台。”在第二氧化铝厂沉降槽岗位现场,谈到徐鸿,一名实习的职业学院学生侃侃而谈。
在中国铝业公司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中,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与徐鸿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的《氧化铝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项目,2011年,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该工作室又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有荣获中铝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谭学深、“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董鹏、“中央企业知识型员工”李峰、“全国技术能手”贾玉良等。这支团队不断成长,他们不仅成为了传承劳模精神助推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引领中铝山东有限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