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稀土发展质量 打造稀土战略价值
解读《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年10月25日 8:56 51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周大伟
10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也就是稀土行业的“十三五”规划。规划信息显示,到2020年底,六大稀土集团要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整合,并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同时,国家会陆续完善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并将稀土采矿权证、收储、研发基地建设、财税支持等政策落实到六大集团。按照稀土“十三五”规划,政府将继续严控稀土开采量,2020年,开采总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与此同时,2020年要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稀土行业新格局,稀土行业整体迈入以中高端应用、高附加值为主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稀土应用功能的战略价值。
总结“十二五”: 改革成果初显
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明确了将构建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稀土行业新格局作为“十三五”主要发展方向,在保护稀土战略资源,继续压缩过剩冶炼分离产能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稀土高端功能材料及器件,着力拓展稀土功能材料的中高端应用,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好稀土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中的战略价值和支撑作用。同时,规划提出,到2020年稀土高价值利用需求增长率为16.5%;2020年开采总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的目标;主要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年均增长15%的目标;根据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达到两化融合要求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数量百分比作为行业发展指标。目前,国内约30%的企业达到要求,争取到2020年达到90%。
那么,工信部是依据什么制定的稀土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呢?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简称《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并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进行了衔接的基础上,以稀土行业现状为前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制定了《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尤其是《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稀土行业在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应用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十三五”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主线,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展实施为契机,在继续落实好《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与稀土产业关联度高的《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稀土高端应用,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稀土行业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自201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稀土行业在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应用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行业发展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其发展成果直观地体现在产业集中度提高及产品结构优化方面。首先,就产业集中度而言,2011年至今,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从99家压缩到59家,6家稀土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整合了全国23家稀土矿山中的22家、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54家,扭转了“多、小、散”的局面,冶炼分离产能从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其次,就稀土产品结构来看,以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应用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80%以上的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同时,稀土产业布局也更加合理。围绕资源地建成包头、赣州、凉山、龙岩等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分离基地,产能分别占全国90%、60%以上;围绕消费市场建成宁波、厦门、成都、包头等稀土应用产业基地,稀土磁性、催化、发光材料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70%、50%、45%以上。
2011年至今,尤为可喜的是,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二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稀土磁性材料综合性能(磁能积+矫顽力)由60提高到70以上,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需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达到国V标准,国产石油裂化催化剂自给率超过90%,LED器件发光效率由90流明/瓦提高到150流明/瓦以上。三是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国产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器件打入国际知名企业,稀土脱硝催化剂在电力、钢铁、玻璃等工业窑炉废气处理中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高端稀土激光晶体、闪烁晶体、超高纯稀土金属和化合物、高性能稀土合金等关键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基本满足重点工程和国防科工的急需。
与此同时,在稀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稀土行业管理体系基本健全,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落实“十三五”: 须完成6任务6工程
《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稀土行业发展定“调子”,设目标。那么之前国家出台的“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稀土产品追溯体系”、“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等相关政策就为《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稀土行业法律法规呈现涉及部门多、体系复杂、执法主体和相应处罚条款不明确等特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稀土行业管理,维护稀土市场平稳运行,真正实现国家、地方和企业利益共享。该条例已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争取尽快出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海关等部门建立了稀土企业开采、生产台账和稀土产品追溯体系。该体系已于今年上半年在6家大型稀土集团开始试运行,争取2017年初正式运行。产品追溯体系建成后,可实现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流通、出口全过程的产品追溯管理。完善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办法,对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资源综合利用实行全口径统一管理,并推动集约化生产,从源头上杜绝稀土违法违规生产和流通,倒逼企业将投资投向应用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稀土行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在“十三五”期间,稀土行业发展将落实6项工程,完成6项任务。
《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信息显示,《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稀土公共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稀土基础研究、稀土高值利用、稀土绿色升级改造、稀土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稀土绿色应用等6大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多方渠道,进一步细化各项工程内容,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全方位推动落实。据了解,工信部已要求有关省(区、市)工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提出未来5年重点发展方向和项目,建立了项目库,汇总了约400个项目,将利用各种资金渠道,选择一批产业化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能规模化发展的项目集中支持。
同时,在“十三五”期间,稀土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强化资源和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控稀土开采、生产总量,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绿色开发机制;健全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的稀土产品储备体系;加强中重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等环节监控,坚决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支持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行业新动能。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稀土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打破海外知识产权壁垒,支持稀土功能材料机理研究和基因库建设,引领未来稀土功能新材料及绿色制备关键技术。
第三,推动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调整优化结构。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实现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集约化生产;促进稀土材料高值利用,提升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保障能力,培育稀土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第四,加快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构建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环保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加强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矿山和智能工厂;拓展镧铈钇等高丰度元素在工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铽镝减量和镨钕替代技术,开发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
第五,推动利用境外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支持稀土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及产品深加工;鼓励企业与境外新材料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合作,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实现稀土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
第六,打造新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靠近稀土资源地发展精深加工,促进资源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建立新的价值链,扩大稀土在节能、环保和家电等下游领域应用,实现上下游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开展军民两用稀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推动稀土新材料领域军民资源共享。
规划“十三五”:机遇挑战并存
之前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十三五”期间,将是稀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整体看,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但挑战更应该被重视。
《规划》强调,“十三五”期间,稀土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机遇主要体现在:首先,稀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主要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稀土战略价值和相关领域的开发应用,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其次,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稀土产业发展创造新空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战略,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稀土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第三,《中国制造2025》为稀土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与稀土产业关联度高,对稀土材料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带动稀土产业高速发展。第四,稀土供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南非、智利、巴西等重点资源国启动了一批稀土资源开发项目,初步形成了矿山开采和分离加工能力,缓解了我国资源供应压力。
同时,稀土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稀土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违法开采、违规生产屡禁不止,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低迷,未体现稀缺资源价值,迫切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稀土初级产品加工存量,淘汰落后产能。第二,我国稀土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材料和器件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整体需要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向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稀土高端材料和器件产业。第三,清洁生产水平不能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任务艰巨。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稀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宏观形势上看,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既面临一些国家在专利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又将迎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而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从应用需求看,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为稀土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稀土材料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可进一步大幅增加,稀土将产品应用量的增长将带动稀土行业保持中高速发展。
展望“十三五”: 规划展露示范意义
时至今日,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有一周的时间,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众多稀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下一步围绕稀土行业的整合和产业升级大幕也将开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本上来说,稀土行业的政策法规将会进一步完善,同时稀土大集团也将继续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这意味着稀土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向大集团集中。与此同时,对于六家大型稀土集团而言,还要承担起整合本区域内稀土企业和优化资源的任务,整合同时也要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进行产能缩减和环境治理。
“其实区域整合的事情我们一直都在做,但是这块涉及产能的重新调衡,包括一些落后产能的缩减,因为关系到很多利益博弈,还是面临很大考验的。”国内一家大型稀土企业负责人说。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如果按照市场化的整合思路,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在连续几年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稀土大集团很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资金链非常紧张。
一位稀土行业专家表示,一方面,目前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低迷,走私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专利受制于人,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同时结构性矛盾也依然突出,上游冶炼分离产能过剩,下游高端应用产品相对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尚未完全落到实处。
“十三五期间,加快完成六大稀土集团实质性重组,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发展高端应用产业,从而培育中国稀土的核心竞争力。”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稀土办主任贾银松强调,各个稀土集团的集约化发展,有望提升稀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促进稀土相关技术和产品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医疗器械、无人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北方稀土集团王臣副总经理表示,进一步推进稀土行业集约化发展,有助于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促进稀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促进产业逐步向高端发展。
一言以蔽之,以大集团为中心,构建稀土全产业链条,改变数年来稀土散乱的状况,实现国际竞争力无疑是国家重要“蓝图”,稀土产业也成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整合的“样本”。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