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稀土!
2016年09月28日 7:57 487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转眼间,2016年第三季度就即将结束,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稀土市场的变化情况,可谓“跌跌不休”。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稀土氧化物产品中,虽然氧化镧、氧化镨、氧化铽及氧化钬价格与年初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外,其他产品的价格都是大幅下跌,特别是氧化铕和氧化钇的跌幅分别达到了36.5%和33.3%。
一季度,稀土价格基本以稳中偏弱为主,虽然期间有春节等假期,但是也没有促使稀土产品价格出现反弹。氧化镨钕市场主流价格在26万元/吨左右,最低价和最高价格区间在25.8万元/吨~26.3万元/吨之间,价格基本没有变化。氧化镝和氧化铽的价格则呈下滑趋势,1月初,氧化镝和氧化铽的市场主流价格分别为1310元/千克~1350元/千克和2400元/千克~2500元/千克,至3月底,氧化镝和氧化铽的市场主流价格已经跌至1210元/千克~1230元/千克和2300元/千克~2350元/千克,下跌幅度分别为100元/千克~120元/千克和100元/千克~150元/千克左右。
1月初,3N氧化镧和3N氧化铈的市场主流价格分别为10500元/吨~11500元/吨和10000元/吨~11000元/吨,一季度末,氧化镧和氧化铈的市场主流价格则分别为9500元/吨~10500元/吨和9500元/吨~10000元/吨,一季度最大跌幅分别达到9.5%和9%。氧化铕和氧化钇则由市场年初的580元/千克~630元/千克和2.7万元/吨~2.9万元/吨跌至一季度末的450元/千克~480元/千克和2.2万元/吨~2.4万元/吨,最大跌幅更是达到了23.8%和18.5%,氧化铕和氧化钇则成为一季度跌幅最大的两种稀土氧化物产品。
二季度,受到第一批商储的影响,部分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反弹,镧、镨、钕、镝、铽、钬、钆等氧化物产品的价格都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6月上旬举行的第一轮国储招标,最终以流标告终,而后传说中的国储却迟迟未能进行,由此稀土产品的价格经过一轮的反弹后开始出现回落,第三季度的基本走势就是稳中偏弱,缓慢下行,虽然个别产品的价格在8月中旬曾出现了短时间内的上行趋势,但很难改变稀土市场整体的走势。9月14日,市场上传出消息称,将在中秋节后进行国储招标工作,对于收储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此次收储招标能否顺利进行,最终结果如何还未可知。虽然此次招标的消息已经在市场上传了一周的时间,但除了券商对此话题炒的比较火热以外,稀土市场对此并无表现出高涨的热情,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场内的商家已经对收储不再抱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的预期,业内普遍认为,即便国储招标最终成功,几种标的产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但是收储过后,仍将会回落,目前市场上并无有效支撑价格反弹的因素,稀土产品的价格在人为炒作反弹后,再次下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以往的经验,进入第四季度以后,稀土产品的价格或许会出现些积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欧洲暑休已经结束,都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当中,同时在西方圣诞节前夕,国外客户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些采购,因此在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一波小的行情。但是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稀土市场任何情况也都有可能出现,毕竟供需失衡的矛盾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困扰稀土行业的问题还是供需失衡的矛盾,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达到去产能、去库存的目的,但是现实的市场情况依然很严峻。而下游应用端则没有明显的增量,甚至像三基色荧光粉行业还出现了大幅的萎缩,因此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是必然的结果。
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使稀土行业走出目前的困局是所有稀土人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稀土,稀土并不稀,不像有些危言耸的论调所说的中国的稀土将要枯竭,外国某些势力以此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其实世界各地都有新的稀土矿在被发现,而且某些重稀土元素在国外矿山的储量也并不低,所以要加强科普宣传,使更多的人走出以前对稀土认识的误区。
其次,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打击“黑矿”的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平衡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做到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才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的发展。
另外,稀土虽然在材料工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用量毕竟非常小,因此,加强推广应用,使得稀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使其全面开花,才能提高用量。只有应用端做的好,才能使稀土行业逐渐步入顺畅发展的正规上来,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做好上游矿产品管控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稀土下游的推广应用上来,相关行业协会和学会进一步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稀土的推广应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稀土行业能否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做好疏堵结合,上游做好“打黑”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堵住来自源头的压力,下游加强推广应用,使稀土产品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增加使用量。如此,才有可能将稀土行业的发展引向健康的轨道,但此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稀土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