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重金属沉疴 株洲刮骨疗毒解湘江之痛

2016年08月12日 15:38 68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核心提示】
  湘江之痛,痛在重金属污染;湘江之治,重点也在重金属污染。
  “一号重点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关停污染企业、治理历史遗留污染,刮骨疗毒,大力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
  至目前,全市已关停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30家,大湖、霞湾港、清水塘地区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废渣治理工程次第实施,株洲环境治理的“重包袱”开始减负。
  今年,清水塘老工业区清水湖片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复绿综合开发项目提上日程,一系列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
  治污染、祛沉疴,株洲忍痛前行。

 


洁土壤、净废水、美环境
清水湖片区将开启“重生之门”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8月11日讯(记者 廖明 通讯员 张小季)继大湖、霞湾港及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废渣治理工程之后,清水塘老工业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复绿工作又将有“大动作”。
  8月10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清水湖片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复绿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社会公示。
  根据《报告书》,我市将在2018年年底之前,通过对土壤、水体的全方位治理,恢复片区自然生态,以清水湖湿地公园、污染搬迁企业高科技总部经济园、避险安置小区等项目为依托,为清水塘疏港大道以西、湘湾路以北、湘芸路以东、铜霞路以南这块饱受污染之害的区域,开启“重生之门”。
  挖地三尺 清洁土壤8.7万余立方米
  清水湖片区的污染来源为清水塘老工业区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等综合作用,对清水湖片区的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铅、镉、砷等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恢复区域生态,首先就要对土壤进行治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检测分析,清水湖片区内需要治理修复的土壤,共有87504立方米。
  “项目正式实施前,我们会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划定治理区域,并根据治理要求,挖取出受污染的土壤,异位转场治理。”市循环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污染物超标程度,土壤的挖取深度不一,但平均都在60厘米深左右,个别污染严重区域,甚至要挖80厘米。
  “用挖地三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循环集团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挖取出来的土壤,将转移至稳定固化中心处置,无害化处理完成之后,这些土壤将变成环保大道、疏港大道的路基材料。
  抽干排净 净化污水3.56万立方米
  《报告书》显示,清水湖片区3口水塘中3.56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水体,也需得到妥善处置。
  “水全部抽取出来,通过环保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之后,排入霞湾港。”循环集团上述负责人介绍,3口受污染水塘中,实际存水2.5万立方米,水塘底泥脱水处理后,有污水近1万立方米,这些污水进移动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可直排霞湾港。
  经环保测算,治理区域内水塘及渠道中,有底泥16580立方米,脱水之后,仍有5803立方米。
  “这些底泥中含有大量铅、镉、铜等重金属物质,危害程度不低于水塘里的污水。”市环保局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环评要求,这些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底泥,脱水之后,也要送往稳定固化中心处置。
  生态复绿 建起湿地公园
  在清水湖片区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固本培元,让区域重焕生机。
  《报告书》显示,清水湖生态复绿工程,包括建设清水湖生态湿地、恢复表层植被,建设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生态水系和生态护岸等内容。建设范围北起疏港大道,南至湘湾路,水域面积134000平方米,其中人工湿地占地10000平方米。
  循环集团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清水湖的主要补水水源为湘江,水质要求维持在地表水Ⅲ类。
  “水体、湿地,本身就具备自净功能,根据清水湖的水循环设计,这一能力将得到强化和提升。” 市环保局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报告书》要求,清水湖西端湖底将设置一个取水点,将抽取的湖水送往东端的人工湿地,水再在高差的作用下,从清水湖东端流往西端,形成自然循环,净化水体。
  另据介绍,生态复绿工作进行的同时,污染搬迁企业高科技总部绿色节能安置工程及避险安置小区绿色建筑工程也将同步实施,为区域内搬迁企业及拆迁居民,提供办公及居住场所。

 


清水塘再除两大重金属污染隐患
新桥低排渠、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完工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8月11日讯(记者 廖明 通讯员 张小季)8月10日,记者从市循环集团了解到,清水塘新桥低排渠、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已完工,清水塘地区再除两大重金属污染隐患。
  10日中午,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现场,两台挖掘机正在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环保土方覆盖施工。
  “覆土作业完成后,会暂停1至2个月,等气温下降之后,开始生态复绿施工。”该工作人员介绍,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包括2.6公里港渠及附近4口水塘含重金属污染物底泥的疏浚清淤,以及沿线的生态修复。目前,含重金属污染物底泥的清淤及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全面完成。
  该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生态复绿施工计划,老霞湾港中段位置将建设一块小型人工湿地,通过种植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入江水质。
  走过老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沿铜霞路继续往湘潭方向前行200米,便是新桥低排渠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现场。
  项目负责人谭刘圆介绍,新桥低排渠起于铜霞路,最终汇入湘江,全长1.45公里。
  “这条渠原本是农用灌渠,但因为清水塘地区企业的无序排污,最终成为一条纳污渠。”谭刘圆介绍,尽管近年来该渠已无污水汇入,但底泥中依然遗存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是污染湘江的一大隐患。
  去年,新桥低排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启动,至目前,1.45公里长港渠内的1.3万立方米含重金属污染物底泥,已全部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关新闻】
  清水塘已完成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霞湾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2011年12月启动,2013年6月28日完成一期工程,霞湾港污染严重的4.06公里河段的底泥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2016年3月,二期生态复绿工程完工,霞湾港沿线生态恢复,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大湖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2011年12月启动,2013年10月底完工,共处理42.7万立方米的受重金属污染水体;无害化处理9.8万立方米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目前,治理区域已成为铜塘湾港区的规划建设用地。
  ●清水塘工业区含重金属废渣治理工程:2011年12月启动,2016年3月完工。共计处理含重金属废渣196.6万立方米,目前,治理区域已成为生态绿地。
  关闭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30家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8月11日讯(记者 廖明 通讯员 张小季)消除重金属污染,关键在于减少涉重金属污染企业。8月10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关闭淘汰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30余家。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关闭烧结-鼓风炉炼铅、次氧化锌、硫酸锌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30家,比《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关闭企业任务多出64家,同时,淘汰了株冶10万吨/年烧结-鼓风炉炼铅、湖南经仕铅业公司1.5万吨/年烧结-鼓风炉炼铅,关停了中盐株化10万吨/年PVC等3条生产线,实现了粗铅冶炼生产线全部退出,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重金属污染项目治理的资金投入。2011年以来,共投入34.22亿元,实施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示范等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67个,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10.45吨。
  数据显示,相较于2007年,我市铅、汞、镉、铬、砷五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削减了76.86%、56.65%、41.05%、86.64%和77.13%。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