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需要“推开窗户说亮话”

2016年06月17日 9:17 61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思索良久才写下了这个标题。笔者一直在思考:钛产业发展缘何在钛企业的相互折磨中走得彼此都有阴影?钛产业发展缘何在地方的各自为政中弄得彼此垂头丧气?钛产业发展缘何在同行的同仁探讨中搞得彼此遮遮掩掩?钛产业发展壮大了,但发展的征途缺失一点阳光与活力,这些基本都写在国有、民营企业家的脸上,透视在一面产业发展前景喜人,一面员工收入愁人的工资条上。
  在钛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经历了自身存在的周期性变化,看到了一轮轮市场规律对钛产业的无情调整,见证了此起彼伏推陈出新的变化。从中更看到了凡是决策科学、视野开拓、创新突出、立足做优做精自己的钛企业。在遭遇每一次市场风波的洗礼后,内力变得坦然而强大,产品迈上了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之路。尽管他们也会遭遇无情市场调整的冲击,也会让飞行的翅膀受到一点残损,但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科技、品牌的支撑下越来越强。
  在时间的沉淀中,笔者通过中国有色金属报笔墨倾诉了10多年来中国钛产业的发展与分析,每年年终盘点分析中国钛工业趋势都留下了客观的总结与预估。但在钛产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发现钛企业之间相互云里雾里的“障眼法”、明里暗里的“踩踏法”和遮遮掩掩的“排挤法”,弄得彼此互不相信。
  前几日,笔者在重庆返回贵州的途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官方微信群中的一位微友加笔者微信号后与我私聊。他是一家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想与笔者探讨一下近期钛市场出现的变化。他说,他经常阅读笔者发表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网以及钛业版发布钛微媒上的市场观察与分析,感觉分析都很客观。他认为,在与钛企业的一些同行相互了解市场状况时,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指上打下”。其实,钛企业之间你可以玩技术壁垒,但没有必要在大趋势上“胡说非为”。可以在自身产品研发上保护自己,没有必要在大环境中“虚拟现实”……
  路途上断断续续与他聊了一二十分钟,从目前国内海绵钛月产量5000吨左右聊到实际需求量预估接近5000吨;从各家企业相互在目前价格微涨中开始竞相扩产,聊到面临新增项目投产的压力;从一些海绵钛企业始终追求质量,聊到个别企业产品质量不优而压价折损市场的现象;从航空航海用钛潜力,聊到技术突破必将助推海绵钛使用量的增加等。他比较赞同笔者发在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评论“6万吨海绵钛蕴藏的‘市场辩证法’”中的分析——市场是辩证的,平衡点的“量上价下,量下价上”将成为钛企业业生存与发展博弈的常态化竞争,只有努力去适应这个新常态下的生产与经营才能找到“保生存、谋发展”的方向。6万吨海绵钛产量已经成为一个市场需求的相对平衡点(上下浮动5000吨),只有当航空、海洋以及医疗等高、精、尖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大量采用国内钛材时,6万吨的相对价格平衡点才会被有效突破。即使平衡点突破了,未来整个行业总体趋势依然会停留在微利空间,只有谋略高端且实现高端产品制造的钛企业才会拥有较大的盈利提升空间。同时,也只有细分领域“唯我独有、唯我独尊”的高端产品才会更加拥有毛利率较高的定价权。
  在与他聊了之后,触动了笔者思考钛产业发展需要“推开窗户说亮话”的看法。钛企业之间缺少“推开窗户说亮话”的交流胸襟,地方之间在发展钛工业方面缺失大局意识,在各自为政中导致盲目与无序发展。在一次研讨会间隙,有两家地方经信委的领导与笔者交流了看法。东北一家钛民营企业老总说,应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来为提升钛工艺技术服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现在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你误导我,我误导你;你砸价格,我来倒腾的混乱现状。这正好与近日一位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笔者探讨分析的想法不谋而合。钛企业之间真的应该敞开胸怀,不要在市场分析交流上撒“烟雾弹”。技术创新可以保密,产品研发可以保密,但市场整体容量分析与探讨还是应该敞亮一些。
  笔者很赞赏一位钛企业老总的胸怀。他说:“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技术,这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但不能因为要保护核心技术就把企业封闭起来,阻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就封杀与外界的接触。”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一家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特色,存在生存的独到法则,只是在竞争中比比谁最强谁最优,比比谁的管理最科学,比比谁最能跟上市场的脚步。
  同行间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理所当然,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员工饭碗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但千万不要在封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误以为自己的东西都是最好,千万不要在封闭过程中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否则,封闭就会禁锢企业发展的思维空间,脱离市场运行的轨迹。
  笔者曾在这家钛企业参观采访时问到,来你们企业参观的人这么多,担不担心参观交流时一些小改小革的技术被人悄悄学走?老总说:“封闭别人就是封闭自己。”
  笔者认为,在企业中这是对“封闭”两字的恰当诠释。老总说:“技术、工艺都摆在那里,最初的发展我们也是照抄照搬同行工艺学来的,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引进的工艺技术,最终成为了自己的东西。”的确,简单的参观交流过程中你能学走别人的技术那是你的智慧,学不走则是别人的智慧高人一筹。同时,学走了别人的今天,未必能学走别人的明天,慢人半拍即意味着落后。
  对封闭的理解让人“脑洞”大开,交流让人开窍,封闭让人保守。封闭别人就是封闭自己。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别人轻易学走了,就采取封闭对待,这其实是自身底气不足。因为,装在脑袋里的东西是别人学不走的,而每个企业自身提炼的管理思维和服务理念也是学不走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想企业能不断创新发展,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如果天天能更新,何必去封闭交流呢?因为,你在学我的同时,我在改进与完善中继续创新,你学着做我今天的东西,却没法掏走我改造明天的理念。所以,钛产业发展需要“推开窗户说亮话”,有真本事真功夫,就能支撑说亮话的底气,助推说亮话的豪气,这就像钛的优异性能一样,决定了钛必将成为“21世纪崛起的第三金属”。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